“國博廳”揭牌 “吉金鑄史——青銅器裏的古代中國”展覽開幕
光明網訊(記者 李政葳)近日,“國博廳”揭牌儀(yi) 式暨“吉金鑄史——青銅器裏的古代中國”展覽開幕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舉(ju) 行。
“吉金鑄史——青銅器裏的古代中國”展覽由文化和旅遊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指導,中國國家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文物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博院主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承辦。展覽於(yu) 2023年6月2日至10月7日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國博廳”對觀眾(zhong) 開放。
新疆是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戰略合作的重點地區。2022年8月,中國國家博物館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確定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設立“國博廳”,作為(wei) 國家博物館向新疆輸送精品展覽的固定場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黨(dang) 組成員、副主席孫紅梅表示,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設立“國博廳”,是中國國家博物館首次在本館外設立的常態化舉(ju) 辦精品展覽的專(zhuan) 業(ye) 展廳,在全國也是首家。希望以“國博廳”的設立和精品展覽的持續引進為(wei) 抓手,加快推進全區博物館改革發展,讓文物活起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ti) 式講好中國新疆故事。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表示,本次展覽是“國博廳”的開門首展,將充分發揮國家博物館青銅器藏品時間跨度長、門類豐(feng) 富、器型多樣、規模龐大的優(you) 勢,通過一件件渾厚凝重、曆久彌珍的國之重器,反映萬(wan) 流歸海的曆史必然,係統呈現中華文化的整體(ti) 形象。
展覽共展出了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青銅器160餘(yu) 件(組)。其中,一級品34件。藏品整體(ti) 時間跨度長、門類豐(feng) 富、器型多樣,以造型藝術、裝飾紋樣、銘文書(shu) 法、工藝技術、鏽蝕表現為(wei) 綱,係統梳理這一中華文明代表性物證的發展曆程,通過象紋鐃、作冊(ce) 般甗、天亡簋、涇伯卣、六年琱生簋、師酉簋等重器,向觀眾(zhong) 打開理解中華文明早期發展脈絡的窗口,引導觀眾(zhong) 更加全麵、準確地理解中華文化的豐(feng) 富內(nei) 涵與(yu) 重要特質。
在此次展覽中,中國國家博物館組織策劃了“神秘的古代青銅紋飾”專(zhuan) 場社會(hui) 教育活動,通過對文物的介紹和紋飾的臨(lin) 摹、加工和創造,促進觀眾(zhong) 對裝飾審美的興(xing) 趣,激發對青銅文化的熱愛,在感受古代青銅紋飾文化內(nei) 涵的同時加深了解青銅紋飾中體(ti) 現出的中國古代民族精神。“國博廳”內(nei) 還設置了文創展示區,集中展示和銷售多種樣式精美的國博文創產(chan) 品,使文化創意體(ti) 驗作為(wei) “最後一個(ge) 展廳”,實現公眾(zhong) “把文物帶回家”的願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