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深化職稱改革,雷軍等千餘人通過直通車獲正高級職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6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尹希寧)據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統計,目前北京已推出高等學校教師、工程技術、經濟、新聞等25個(ge) 職稱係列改革實施辦法,涉及1100多個(ge) 職稱專(zhuan) 業(ye) 。
2018年,北京市出台《關(guan) 於(yu) 深化職稱製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計劃用五年時間,完成職稱各係列、專(zhuan) 業(ye) 、層級的布局調整任務,建立符合不同人才特點的分類評價(jia) 標準和評價(jia) 機製。
5年來,北京聚焦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等需要,先後增設了人工智能、技術經紀、知識產(chan) 權、科學傳(chuan) 播、動漫遊戲、數字編輯、創意設計、應急工程、消防工程9個(ge) 新職稱專(zhuan) 業(ye) ,並為(wei) 各領域人才量身定製了評價(jia) 標準。
截至目前,北京已有1500餘(yu) 人取得技術經紀和知識產(chan) 權專(zhuan) 業(ye) 職稱,200餘(yu) 人取得人工智能專(zhuan) 業(ye) 職稱,700餘(yu) 人取得科學傳(chuan) 播專(zhuan) 業(ye) 職稱,3900餘(yu) 人取得動漫遊戲和數字編輯專(zhuan) 業(ye) 職稱。
據了解,北京市本輪職稱改革製度突出“幹什麽(me) 、評什麽(me) ”,著力解決(jue) 職稱評價(jia) “一尺量”問題。同時,不斷改善職稱評審由論文“一刀切”問題,全麵推行職稱評審代表作製度。
針對職稱晉升“玻璃門”問題,北京市職稱改革開通了外籍人才、港澳台人才、自由職業(ye) 人才、高技能人才、農(nong) 村實用人才的職稱申報渠道,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在北京創新創業(ye) 。
此外,北京與(yu) 國際通行的職業(ye) 資格評價(jia) 機製對接,發布境外職業(ye) 資格認可目錄2.0版,認可110項境外權威職業(ye) 資格,支持持證人員來京工作,還對取得IEEE(電氣與(yu) 電子工程師協會(hui) )會(hui) 士、IEEE高級會(hui) 員、LEED(美國LEED綠色建築認證)會(hui) 士、ACCA(特許公認會(hui) 計師公會(hui) )資深會(hui) 員等4項急需緊缺清單中職業(ye) 資格的人員,提供對應副高級職稱、並可作為(wei) 申報正高級職稱條件等5項升級禮包。
針對現行評價(jia) 模式不適應有多年海外留學工作經曆的高端領軍(jun) 人才問題,北京還在全國率先建立高端領軍(jun) 人才職稱直通車評價(jia) 機製,高端領軍(jun) 人才隻要業(ye) 績足夠突出,就不受學曆、資曆等限製,用業(ye) 績陳述代替論文答辯,直接參評正高級職稱。
截至目前,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邵峰、小米科技雷軍(jun) 、360科技周鴻禕等1014人通過直通車獲得了正高級職稱,主要分布在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以及高端製造等高精尖產(chan) 業(ye) 領域。
下一步,北京市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局將結合新時代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隊伍發展需要,全麵梳理改革中存在的難點痛點問題,緊緊圍繞首都高質量發展,縱深推進職稱製度改革,為(wei) 北京吸引、集聚更多高層次急需專(zhuan) 業(ye) 人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