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非遺相伴 和傳統同行
“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非遺宣傳(chuan) 展示活動豐(feng) 富多彩
與(yu) 非遺相伴 和傳(chuan) 統同行
本報記者 鄭海鷗
在“家門口”欣賞非遺展覽、聽傳(chuan) 統戲曲,在網絡上購買(mai) 非遺文創、看非遺直播,在景區景點體(ti) 驗手工藝趣味……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今年非遺宣傳(chuan) 展示活動主題是“加強非遺係統性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文化和旅遊部在10日前後集中開展非遺宣傳(chuan) 展示活動,為(wei) 非遺保護傳(chuan) 承營造良好社會(hui) 氛圍。
“這幅《運河支隊》的剪紙作品,既再現了當年激烈的戰爭(zheng) 場景,也讓我們(men) 感受到非遺傳(chuan) 承人的細致、精致、匠心。”近日,山東(dong) 省棗莊市嶧城區的多項非遺走進景區,高中生任奕彤被技藝高超、表達生動的剪紙作品所吸引。近年來,當地積極推進非遺與(yu) 旅遊融合發展,利用桃花節等民俗節日舉(ju) 辦“非遺購物節”“非遺美食節”等活動,人氣越來越旺。
“清早起來把水擔,陽雀叫來喜鵲喊……”6月8日,在湖北省巴東(dong) 縣水布埡鎮南潭村鄉(xiang) 村旅遊點,悠揚婉轉的土家族山歌吸引不少遊客。湖北省級非遺項目恩施“五句子山歌”傳(chuan) 承人鄧懂芝與(yu) 遊客互動,十分熱鬧。“特色非遺確實有吸引力,不少遊客慕名而來。”鄧懂芝說。
今年2月印發的《文化和旅遊部關(guan) 於(yu) 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與(yu) 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通知》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有機融入能進一步豐(feng) 富旅遊景區、度假區、休閑街區、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鎮等旅遊空間的文化內(nei) 涵,提升文化底蘊。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各地因地製宜推動非遺與(yu) 鄉(xiang) 村旅遊、康養(yang) 旅遊、體(ti) 育旅遊融合發展,展示展演、互動交流、參觀體(ti) 驗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持續“圈粉”。
湖北大鼓、山東(dong) 快書(shu) 、蘇州評彈、廣東(dong) 南音……6月9日至15日,文化和旅遊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3全國非遺曲藝周在湖北省武漢市舉(ju) 行。活動以“曲藝薈江城說唱新時代”為(wei) 主題,全國145項曲藝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chuan) 承人參加展演。成果展、駐場演出、下基層演出、線上直播等豐(feng) 富多彩,引人入勝。
山東(dong) 省威海市環翠樓廣場,秧歌扭得歡,鑼鼓敲得響,威海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活動暨“非遺購物節”如期舉(ju) 行。山東(dong) 省多地的40多個(ge) 非遺項目雲(yun) 集威海,為(wei) 市民獻上一場視覺和文化盛宴。
在浙江省杭州市,“非遺茶市”品香、“非遺工坊”直播等活動如火如荼。製茶、飲茶器具製作、茶點製作、飲茶習(xi) 俗等項目的非遺傳(chuan) 承人相聚一堂,現場炒茶、製茶、說茶,全麵展示杭州的茶曆史、茶文化、茶產(chan) 業(ye) 傳(chuan) 承發展狀況。點茶、品茶、吃茶點等體(ti) 驗項目,吸引遊客參與(yu) 。
今年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公約》通過20周年,為(wei) 此,國家圖書(shu) 館舉(ju) 辦“茶和天下典籍裏的茶”展覽、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記錄工作成果展映月、非遺保護講座月等活動,集中展示非遺風采,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
傳(chuan) 統煙花,綻放千年之美。日前,一場盛大的煙花藝術表演在江西省萍鄉(xiang) 市上栗縣上演,網絡熱度也持續攀升。為(wei) 充分展現國家級非遺項目萍鄉(xiang) 煙花製作技藝的獨特魅力,當地還特別開展了“花炮故裏·綻放千年”主題互動活動,讓人們(men) 體(ti) 驗千年非遺的樂(le) 趣。
非遺影像瀏覽、“國風”話題討論、直播互動、拍攝上傳(chuan) 身邊非遺活動……由中國演出行業(ye) 協會(hui) 與(yu) 8家網絡平台共同承辦的“雲(yun) 遊非遺·影像展”日前上線。精選視頻的公益性展播和豐(feng) 富多彩的線上活動,贏得許多年輕人點讚,“原來生活中有這麽(me) 豐(feng) 富多彩的非遺”“與(yu) 非遺相伴,和傳(chuan) 統同行”……
“今年,全國各地在‘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前後舉(ju) 辦9800多項非遺宣傳(chuan) 展示活動,其中線下活動6300多項。”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司相關(guan) 負責人說,“讓廣大民眾(zhong) 暢享非遺購、探訪非遺味、共赴非遺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