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批五個非遺學田野教學基地成立
新華社天津6月10日電(記者周潤健)6月10日,正逢我國第18個(ge) 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首批五個(ge) 非遺學田野教學基地在天津大學馮(feng) 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宣告成立。這五個(ge) 基地為(wei) 瑞安木活字印刷田野教學基地、西塘傳(chuan) 統村落非遺田野教學基地、楊柳青年畫田野教學基地、南通藍印花布田野教學基地和天津皇會(hui) 田野教學基地。
據了解,田野教學基地建立之後將把非遺學的教研與(yu) 非遺所在地的專(zhuan) 業(ye) 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共同確定科研項目,在田野上找到真問題,解決(jue) 真問題。馮(feng) 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還將把基地的科研項目作為(wei) 教研課題,讓學生全程參與(yu) ,從(cong) 而在田野實踐中認知非遺的性質、特征與(yu) 規律,學習(xi) 非遺學的理論,掌握非遺學科研的方法,深入了解非遺的現實,關(guan) 切非遺的保護和傳(chuan) 承、命運與(yu) 發展,樹立對非遺事業(ye) 的責任感。
著名作家、馮(feng) 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馮(feng) 驥才表示,作為(wei) 一門田野科學,非遺學要切實服務於(yu) 田野,就必須在田野中進行,在田野中完成,“非遺人才不是從(cong) 教室走出去的,而是從(cong) 田野走出來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