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A股退市按下“加速鍵” 資本市場優勝劣汰效應日益凸顯

發布時間:2023-06-15 15:36: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6月以來,A股公司退市按下“加速鍵”,退市數量不斷增加,退市類型呈現財務類、規範類、交易類以及重大違法類等多元化特征。其中,麵值類退市公司數量大增,今年將超過20家,創下曆史紀錄。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表示,這是全麵注冊(ce) 製下退市製度不斷優(you) 化的結果。隨著全麵注冊(ce) 製推進和常態化退市機製的逐步完善,市場優(you) 勝劣汰功能凸顯,低質企業(ye) 加速出清。常態化退市機製下,預計全年退市企業(ye) 數量將保持在較高水平。

  多家公司麵臨(lin) 退市

  進入6月,A股退市公司名單迅速增加,一批上市公司將告別A股市場。

  6月14日,*ST宋都停牌。根據前一晚公司公告,公司股票已連續20個(ge) 交易日收盤價(jia) 低於(yu) 人民幣1元,已觸及《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交易類退市情形。上交所將在公司觸及交易類退市情形之後5個(ge) 交易日內(nei) ,向公司發出擬終止其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書(shu) 。此前一天,*ST天潤和*ST弘高也因同樣原因停牌。

  6月13日,*ST銀河、*ST順利及*ST和佳正式進入退市整理期,證券簡稱分別變為(wei) “銀河退”“順利退”及“和佳退”。根據這些公司發布的公告,預計最後交易日期為(wei) 2023年7月5日,公司股票將於(yu) 退市整理期屆滿的次一交易日摘牌,公司股票終止上市。

  6月12日,*ST易尚、*ST文化、*ST光一3家公司均披露公告稱,公司股票將於(yu) 2023年6月20日進入退市整理期,預計最後交易日期為(wei) 2023年7月12日。公司股票將於(yu) 退市整理期屆滿的次一交易日摘牌,公司股票終止上市。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4日記者發稿,僅(jin) 6月份以來,就已有超過30家公司發布退市相關(guan) 公告。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表示,今年以來,已退市摘牌的公司已有10家,再加上已經鎖定退市、正在進入退市流程中的公司,今年退市公司數量有望趕超去年的43家,又將創下曆史新高。

  而這還不包括已有退市風險預警的公司。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4日,結合2022年報和2023年一季報,預計2023年扣非後淨利潤、營收及去年該組合指標均低於(yu) 1億(yi) 元的公司有32家,最近一個(ge) 會(hui) 計年度審計淨資產(chan) 為(wei) 負值的有41家,最近一個(ge) 會(hui) 計年度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有34家,這些公司均麵臨(lin) 財務類退市風險;近一年信息披露、運作存在重大缺陷的有60家企業(ye) ,麵臨(lin) 規範類退市風險;此外,還有2家企業(ye) 連續20個(ge) 交易日市值低於(yu) 3億(yi) 元,麵臨(lin) 交易類退市風險。

  麵值類退市公司將超20家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退市多元化特點尤其明顯,交易類退市、財務類退市和重大違法類退市等案例不斷湧現。其中,交易類退市,尤其是達到“一元退市”標準的麵值類退市公司數量大幅增加。

  就目前來看,今年麵值類退市公司數量將超過20家,或繼續創下曆史紀錄,大幅超過往年。2022年,麵值類退市公司僅(jin) 有1家,2021年為(wei) 7家。

  Wind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滬深兩(liang) 市已退市摘牌的10家公司中,6家公司均屬於(yu) 麵值類退市,分別為(wei) *ST宜康、*ST藍光、*ST金洲、*ST榮華、*ST西源和*ST凱樂(le) 。在即將退市的公司中,*ST天潤、*ST弘高、ST陽光城、ST泰禾、*ST嘉凱、*ST宋都等13家公司,均因為(wei) 公司股票收盤價(jia) 連續20個(ge) 交易日低於(yu) 1元/股,觸及交易類退市標準。此外,還有*ST海投、*ST紫鑫連續十多個(ge) 交易日收盤價(jia) 低於(yu) 人民幣1元,即使後續幾個(ge) 交易日漲停,也將因股價(jia) 連續20個(ge) 交易日收盤價(jia) 低於(yu) 1元而觸及交易類退市指標。

  在專(zhuan) 家看來,麵值類退市公司數量的大增,與(yu) 注冊(ce) 製改革的不斷推進有關(guan) ,也是投資者“用腳投票”的必然結果。

  “在退市標準當中,‘一元退市’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的,未來有望成為(wei) 主流退市標準。它是投資者用腳投票的結果,也是投資者意誌的表達,最受投資者歡迎,這也是注冊(ce) 製改革必然的結果。”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說道。

  廣西大學副校長、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也表示,在近段時間市場震蕩的背景下,部分績差股股價(jia) 持續下行,出現接近或跌破麵值的情況,進而觸及麵值退市紅線。多數績差公司不再忙於(yu) 粉飾報表、縮股炒殼,而是逐步接受市場的決(jue) 定。“‘麵值退’公司會(hui) 繼續增加,而且會(hui) 逐步發展成為(wei) 較為(wei) 常見的退市方式”,他表示。

  申萬(wan) 宏源證券首席市場專(zhuan) 家桂浩明也認為(wei) ,麵值類退市公司增加與(yu) 今年市場行情有關(guan) ,且數量還會(hui) 增加。“這是一件有積極意義(yi) 的事情,這本身是市場選擇、優(you) 勝劣汰的產(chan) 物,是保持市場持久活力的一種表現,說明市場真正發揮了作用。也表明退市新規抓住了市場運行的特點,適應了注冊(ce) 製需要,提高了資產(chan) 配置效率。”

  資本市場新生態逐步構建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注冊(ce) 製改革全麵鋪開,退市製度不斷完善,體(ti) 係日益完備,監管愈趨嚴(yan) 格,渠道更加暢通,“有進有出”“優(you) 勝劣汰”的市場新生態逐步構建。

  退市監管層麵,今年5月底,證監會(hui) 副主席王建軍(jun) 表示,要樹牢導向,培育優(you) 勝劣汰的市場生態。嚴(yan) 格退市監管,持續暢通多元化退出渠道。

  “總體(ti) 來看,今年退市呈現五大特點:一、退市多元化和常態化特征顯著;二、麵值類退市逐漸成為(wei) 退市的主流;三、重大違法類退市等案例顯著增多;四、大型公司退市顯著增加;五、退市涉及的‘炒殼’‘炒差’‘炒小’問題得以約束。”田利輝表示,在全麵注冊(ce) 製改革中,我國嚴(yan) 格落實退市新規,堅持監管“零容忍”,退市渠道得以暢通,形成了“應退盡退”的新生態和A股市場常態化退市的新趨勢,資本市場吐故納新和優(you) 勝劣汰新格局漸成。

  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陳靂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今年A股企業(ye) 退市呈現出退市數量增多、退市類型多元化的特征,財務類、麵值類、重大違法類退市數量進一步增多,這是全麵注冊(ce) 製下退市製度不斷優(you) 化的結果。他認為(wei) ,隨著全麵注冊(ce) 製的推進,相應的常態化退市機製逐步完善,明確了多種退市條件,上市公司一旦觸及其中一條即麵臨(lin) 被退市的風險。市場優(you) 勝劣汰功能的不斷完善,將進一步加速低質企業(ye) 出清,促進A股市場發揮資源配置功能,保持穩定健康運行。他預計,在常態化退市機製下,市場優(you) 勝劣汰功能將進一步完善,企業(ye) 將加速出清,全年退市企業(ye) 數量將保持在較高水平。

  就對市場影響來看,陳靂認為(wei) ,退市製度的不斷完善有效防治了之前的“炒小炒差”風氣,讓市場生態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時,常態化退市機製的形成,促使上市公司更加注重聚焦主業(ye) 、腳踏實地合法經營,也使得上市公司更加注重市值維護,做好更長遠的戰略規劃。

  “沒有市場的大進大出和大浪淘沙,就不會(hui) 有偉(wei) 大公司的誕生,也不會(hui) 有真正的包容性市場出現,注冊(ce) 製改革目前正在呈現出正麵的、向好的製度效果。”董登新說道。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