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這位老戲骨走了,作品家喻戶曉
據多間港媒14日引述網上消息指,一代粵語片小生張英才14日下午在老人院孤獨離世,沒有親(qin) 人陪伴,享年88歲。其後,資深配音員丁羽證實張英才死訊,香港作家沈西城亦於(yu) 社交平台發文表示:“張英才也走了。”引來大批網民悼念。
也許年輕觀眾(zhong) 對這一名字略顯陌生,但看到這一熟悉麵孔時,便會(hui) 聯想起《西遊記》裏的太白金星、《天龍八部》裏的黃眉大師、《笑傲江湖》裏的方證方丈等,以及那些童年夏天坐在風扇前構築過的浪跡天涯的俠(xia) 客夢。
曾為(wei) 邵氏當家小生
拍攝近200部電影
1934年,張英才出生於(yu) 香港,就讀香港華仁書(shu) 院,與(yu) 電影演員金雷為(wei) 同學。
年僅(jin) 16歲時,他決(jue) 定踏入電影圈,考入永茂電影公司,同時被錄用的新晉演員有阮兆輝兄弟、駱恭、上官筠慧及李香凝等。及後,永茂電影公司改組,張英才轉投邵氏工作,20世紀60年代開始涉足邵氏電影粵語片,憑借高大英俊的形象,成為(wei) 當家小生之一,與(yu) 胡楓、呂奇、謝賢齊名。
張英才一生拍過近200部電影,將他的演藝事業(ye) 推上高峰的還要數1964年拍攝的電影《街市皇後》,這部喜劇片講述富家子何俊華對“街市皇後”丁翠蘭(lan) 一見鍾情,知蘭(lan) 不喜交富人,於(yu) 是扮作廚師,常到菜檔接近佳人。經過幾番合作和相處,兩(liang) 人感情日濃。
那之後粵語片式微,張英才輾轉到無線電視(TVB)發展並兼任配音工作,由於(yu) 擁有豐(feng) 富的演藝經驗,他在配音崗位上同樣得心應手,全身心投入將角色特征發揮得淋漓盡致。
除了從(cong) 事演員工作,張英才亦擅長油畫,其畫作曾用作1959年電影《獨立橋之戀》拍攝。
“那個(ge) 年代的人和星一個(ge) 個(ge) 都走啦”
2006年,張英才拍完TVB劇集《高朋滿座》及《爸爸閉翳》後便正式退休,淡出幕前,過著退休的生活。
張英才最後一次露麵,已是2018年香港演員林建明在社交平台發布的一張照片,照片裏除了張英才夫婦,還有苗僑(qiao) 偉(wei) 和古天樂(le) 、謝天華等人,當時張英才雖滿頭白發,但精神不俗。其後便鮮有他的消息。
張英才離世的消息曝光後,不少網友在相關(guan) 新聞下留言悼念:“童年偶像,一路走好,永遠懷念!”“才哥的戲好看,即便老了拍戲也好看,配音也很厲害。”亦有人感慨:“上一代的明星都走得七七八八了。”“那個(ge) 年代的人和星一個(ge) 個(ge) 都走啦。”
香港特區立法會(hui) 議員、中國文聯香港會(hui) 員總會(hui) 會(hui) 長馬逢國回憶,年少時看過不少張英才參演的電影,“他是粵語片時代非常受歡迎的藝人,特別是在黑白片時代為(wei) 電影事業(ye) 作出了貢獻。”後來轉入配音行列,為(wei) 引進香港的外國電視劇進行配音,“開創了香港其中一個(ge) 配音電視連續劇的先河。”對於(yu) 馬逢國這一代人而言,這個(ge) 熟悉的聲音一直陪伴著他們(men) 長大。
如今,一代又一代的影視界前輩年老、離世,固然教人悲傷(shang) ,不過馬逢國卻不認為(wei) 星光從(cong) 此黯淡。畢竟每一個(ge) 年代都有不同的電影工作者努力,創造屬於(yu) 他們(men) 的輝煌,20世紀60年代粵語片盛極一時,十多年後又是國語片的天下,到了80年代新浪潮風靡一時,電影行業(ye) 式微,轉眼又有電視劇集承接。
今時今日又是一個(ge) 新時期,“能否再創輝煌,就要看我們(men) 自己努力了。”馬逢國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