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對婚禮的追求為何與長輩不一樣
在老一輩的觀念裏,到了年紀就結婚,是件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的事,婚禮所需遵循的禮節也是“自古以來”“理當如此”,實在無須複議。如果能按自己的喜好辦一場自由的婚禮,接受的都是真心的祝福,結婚當然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遺憾的是,現實並沒有這麽(me) 簡單。
許多不必要的複雜事項,往往令身為(wei) 婚禮“主角”的年輕人頭疼不已,甚至對婚禮產(chan) 生反感。最近,年輕人熱衷“簡辦婚禮”的新聞,不時進入公眾(zhong) 視線。作為(wei) 很快也要麵臨(lin) 婚禮的年輕人,我和對象也頗有感慨。
我年近30歲,和對象一起北漂也已有3個(ge) 年頭。我們(men) 的家鄉(xiang) 是江南一座十八線小城,親(qin) 戚們(men) 都在那裏生活。在當地,日子是一眼就能望到頭的,紅白事是生活中為(wei) 數不多的大事,會(hui) 引起強烈的重視。但這對年輕人來說未必是好事——這意味著感情這種兩(liang) 個(ge) 人的私事,由此進入了“公事”的範疇。
從(cong) 女方的視角出發,我會(hui) 看到:從(cong) 發出結婚請帖開始,賓客們(men) 便要開始品評男方的工作、家庭。在他們(men) 的價(jia) 值體(ti) 係裏,體(ti) 製內(nei) 的工作是最好的,開廠有錢的也不錯,其他的工作就都一般,他們(men) 沒聽說過的公司肯定不是好公司;然後,他們(men) 還會(hui) 打聽彩禮錢的數量,詢問酒席的地點(豪華程度)和規模,以表示關(guan) 心。如果男方沒房沒車,父母隻是農(nong) 民,就會(hui) 引起他們(men) 語重心長的勸誡或感歎,仿佛人品貴重、性格投契、未來潛力這些東(dong) 西都毫無價(jia) 值一樣。
其實,很多關(guan) 係遠的親(qin) 戚並沒有那麽(me) 關(guan) 心對方是個(ge) 什麽(me) 樣的人、會(hui) 不會(hui) 對自家孩子好,隻不過是在進行三六九等的劃分,以體(ti) 現自己的話語權。我見過的最極端的一個(ge) 例子,是在朋友的婚禮上。女方的親(qin) 戚恨鐵不成鋼地責備女方家長,為(wei) 什麽(me) 彩禮隻收了那麽(me) 一點點——這一幕發生在所有賓客麵前。
在經過親(qin) 戚的品評之後,備婚就進入了具體(ti) 布置的環節。在這個(ge) 過程中,場地必須要氣派,婚紗要重工,婚紗照也得高大上。在我們(men) 的備婚過程中,這裏的每一條標準,都是由雙方家長強勢定義(yi) 的。一整圈下來,我們(men) 幾乎沒什麽(me) 選擇的餘(yu) 地。
但每個(ge) 人的喜好是不同的,我和我對象喜歡的是溫馨、自在的小型婚禮,我們(men) 更注重儀(yi) 式中真實的情感互動。巨大的舞台、氣派的布置,會(hui) 把原本的真情實感變為(wei) 一場表演,這並不是我們(men) 所追求的。沒有表現欲的我們(men) ,也並不喜歡在舞台上被幾十桌陌生人注視。到時參加婚宴的親(qin) 戚,一大半是我們(men) 不太認識的,甚至還有我非常討厭的親(qin) 戚,這更會(hui) 令我感到不自在。但在老一輩人的觀念裏,如果不請這些親(qin) 戚,便是失儀(yi) 失態。
除了舞台上的標準婚禮流程之外,小城鎮的婚禮還有許多繁文縟節。比如早上要運一貨車的嫁妝,裏麵包含幾十床被子、子孫桶、發財樹和很多沒什麽(me) 用的東(dong) 西。為(wei) 了運送這些嫁妝,還得請一些親(qin) 戚來幫工,結婚前一天還得請他們(men) 吃飯。不僅(jin) 如此,晚上新娘還得端坐在新房裏,供大家觀看,等待著大家來討果子或來鬧洞房。一整套流程下來,新人得從(cong) 早上4點忙到晚上10點。人很累不說,還會(hui) 給人一種被“物化”的感受。
在備婚的過程中,我們(men) 感到最難的,是處理和父母價(jia) 值觀上的分歧。比如,當我們(men) 在表達並不想要一些繁文縟節時,父母曾說:“你們(men) 隻想要你們(men) 想要的,你們(men) 有考慮過我們(men) 想要的嗎?”
在城市化和人口加速流動的進程中,離鄉(xiang) 的年輕人早已脫離了故土,接受了更多元的價(jia) 值體(ti) 係,血緣關(guan) 係也已不是我們(men) 社會(hui) 資本網絡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我們(men) 的父母卻仍處在傳(chuan) 統鄉(xiang) 村社會(hui) 的格局中。結不結婚、如何結婚,這些在我們(men) 看來很個(ge) 人的問題,在他們(men) 看來是與(yu) “家族麵子”掛鉤的。
要解決(jue) 這種價(jia) 值觀上的分歧,隻能靠相互理解和妥協。比如,我們(men) 需要理解父母在傳(chuan) 統環境中的生存之道,而且父母也出了資金支持,確實還得顧及他們(men) 的感受;但同時,父母也要理解我們(men) 有不同的喜好和需求,並不想讓自己的婚禮成為(wei) 取悅他人的物件。
目前談判的進程是,我們(men) 願意把場地布置和婚紗照更趨向他們(men) 要求的“體(ti) 麵”,同時我們(men) 要求去掉有物化女性之嫌的傳(chuan) 統習(xi) 俗環節。雖然在談判妥協的過程中,結婚的快樂(le) 免不了要受到折損,但如何在新舊交替中尋求解決(jue) 之道,或許正是我們(men) 這一代人必須麵對的命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