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 向“光”挺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福建南安6月1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朱彩雲(yun) 田宏煒)新材料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曹琳大概是在行業(ye) 最難的時候進入光伏行業(ye) 的。在福建一家生產(chan) 高效晶矽電池片的企業(ye) ,曹琳一幹就是9年。如今,他是陽光中科(福建)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工藝主管。
“2014年我入職時,當地光電信息產(chan) 業(ye) 基地裏的很多光伏企業(ye) 已逐步離場。”當年,一批光伏企業(ye) 處於(yu) 產(chan) 業(ye) 調整期。此前,國家相關(guan) 部委發布的一攬子計劃正在幫助光伏企業(ye) “過冬”,國家能源局和國務院扶貧辦還聯合製訂光伏扶貧工程工作方案,將光伏扶貧定義(yi) 為(wei) 扶貧工作的新途徑與(yu) 擴大光伏市場的新領域。
政策引導下,業(ye) 界也在尋求突破,加快技術升級改造。該公司董秘辦證券代表葉偉(wei) 煌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通過升級原有產(chan) 線、引入信息化設備等,工廠產(chan) 能在最近兩(liang) 年增長6倍。去年啟動的三期智能工廠項目,即將於(yu) 今年第三季度投產(chan) 。
在該公司一車間任測試機工序長的曾建亮也記得,2020年,該車間的檢測設備從(cong) 過去的分體(ti) 式變為(wei) 一體(ti) 式。作為(wei) 電池片分選包裝前最後一個(ge) 工段的把關(guan) 人,曾建亮如今隻需要看準一塊顯示屏上的數據就能判斷產(chan) 品是否合格。
“希望本地光電信息產(chan) 業(ye) 的集群優(you) 勢能夠逐步培養(yang) 起來,希望光儲(chu) 結合的成本能夠進一步降低。”在曹琳看來,隻有更多企業(ye) 向“光”而行、轉型升級,太陽能才有可能成為(wei) 更具經濟性、更便民的能源,“這也將為(wei) 當地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