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最美”力量 鐵路人見證高鐵建設“加速度”
他反複揣摩調配環節,為(wei) 中歐班列效率提升提供有力保障;他繪製列車接發解編作業(ye) ,27年守護線條有序安全進行……高鐵建設成績背後,是鐵路人的堅守,普通而又重要的工作崗位,卻激發出每一個(ge) 勞動者的不凡動力。
交通強國,鐵路先行。鐵路作為(wei) 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是建設交通強國的重中之重。在縱橫交錯的鐵路線上,鐵路人見證著我國鐵路交通發展的巨大飛躍,也傳(chuan) 遞著“最美”的力量。
當好海鐵聯運排頭兵
“有事情,找恭聲。”這是廈門海滄站貨主間的一種默契。“恭聲”全名黃恭聲,是海滄站副站長,也是廈門海滄國際聯運黨(dang) 員服務鏈的帶頭人。
據了解,中歐班列剛剛開通時,每趟班列僅(jin) 取送車作業(ye) 至少需要12次,完成30多道作業(ye) 程序,最快也要10多個(ge) 小時,各作業(ye) 環節銜接密集。
黃恭聲經過多次調研,充分發揮車站運輸能力,壓縮班列在站作業(ye) 時間。如今,海滄站可以做到常態化開行中歐班列。截至2023年5月底,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1254列,累計貨值超過326億(yi) 元。
“車站是海鐵聯運的橋頭堡,我們(men) 要主動作為(wei) 。”麵對接近飽和的港口貨位和新增煤炭貨源,他加強與(yu) 調度所、港口等部門的聯係,通過增加大功率牽引機車來彌補車站調車能力不足的難題,確保掛運出車量、減少港口庫存積壓,緩解港口和站場貨位緊張的難題。2023年1至5月,海滄站實現港口裝車23157車,同期增長24%;發送貨物153.65萬(wan) 噸,同期增長23.9%。
車站調度員裏的“關(guan) 參謀”
在興(xing) 泉鐵路黃塘站的車站調度室裏,調度員關(guan) 宗勤正埋頭忙著繪製圖表,並規劃著當日列車接發解編作業(ye) 線條,車站的運輸作業(ye) 都是按照這些線條的指揮有序安全進行,同事們(men) 都親(qin) 切地稱呼他為(wei) “關(guan) 參謀”。
1986年,關(guan) 宗勤退伍後成為(wei) 了漳平火車站的調車製動員,曆任調車連接員、調車長、調車區長,再到調車管理崗位。這一路,陪伴他的始終是橘黃色的防護服、挎不離肩的對講機和腰上的安全帶。調車作業(ye) 每班工作量巨大,他每天都要在站場內(nei) 步行累計近5公裏。27年間,關(guan) 宗勤沒有發生過崗位責任事故,一列列火車在他的筆下安全有序、有條不紊地開行。
隨著興(xing) 泉鐵路的開通運營和泉州東(dong) 站的關(guan) 停,貨運業(ye) 務整體(ti) 平移到黃塘站。他也轉戰興(xing) 泉鐵路,擔任黃塘站的車站調度員,新的電氣化線路,新的車站設備,讓他也感受到一種新的工作責任,圖表和鉛筆還是沒變,改變的是指尖下新環境的線條鋪畫。
用收藏記錄火車站的發展變遷
今年82歲的蔣明生,1962年參加鐵路工作,退休前是車站的工程師。熱愛收藏的他,用書(shu) 信、報摘、票證、印章等“鐵味”收藏品,記錄著廈門鐵路樞紐和時代的發展變遷。
人們(men) 常說,“火車一響,黃金萬(wan) 兩(liang) ”。1957年,隨著鷹廈鐵路的竣工通車,廈門站修建完畢,在五六十年代,廈門站隻有一千來個(ge) 平方,一年發送的旅客不到二十萬(wan) 人。1983年5月,新的廈門站建成。1987年,第一條電氣化鐵路改造動工。在蔣明生的收藏裏,廈門鐵路事業(ye) 發展的脈絡清晰可見。
蔣明生每次來到廈門站都會(hui) 逗留許久。悠長嘹亮的汽笛聲,激活曆史深處的嬗變曆程,清晰如昨。
“廈門的發展,鐵路要先行,我親(qin) 眼見證了廈門鐵路的每一步發展,並且留下了紀念,我期待廈門鐵路一天比一天更好。”蔣明生激動地說。
廈門北站“小白鷺”為(wei) 旅客服務到家
“太感謝你們(men) 了,要不是你們(men) 打電話過來,我還沒發現身份證丟(diu) 了。”掛斷旅客的電話,廈門北站“海峽情·小白鷺”服務台工作人員郭彩霞拿起一枚信封,按照手邊一張張身份證上的信息,將地址仔細填寫(xie) 好後,再把身份證裝進信封,蓋上服務台專(zhuan) 屬印章並封口。
郭彩霞的手邊擺放著十多封裝有旅客遺失身份證的信件,它們(men) 將以快遞的方式,承載著廈門北站的溫情遠赴天南海北,回到主人手中。
在“海峽情·小白鷺”服務台多項便民服務中,為(wei) 旅客郵寄遺失身份證已成為(wei) “傳(chuan) 統”服務項目。統計數據顯示,自2012年鐵路實名製乘車至今,服務台十年始終如一日,為(wei) 旅客郵寄了5000多份遺失證件“回家”。
2019年,“海峽情·小白鷺”服務台將特色服務加以延伸,在郵寄旅客遺失身份證的基礎上,增添了為(wei) 旅客快遞遺失行李物品的服務,暢通了旅客尋回遺失行李物品的渠道。僅(jin) 2021年,在服務台的幫助下,包括筆記本電腦、電子書(shu) 、手機等在內(nei) 的3000多件旅客遺失物品物歸原主,總價(jia) 值達21萬(wan) 餘(yu) 元。
偌大的火車站,熙熙攘攘的客流,小小的服務台,成為(wei) 旅客和鐵路人真情互動的連接點。郭彩霞說:“服務台的名字,源起於(yu) 廈門市鳥白鷺,我們(men) 也將繼續像白鷺一樣,飛躍、進取,為(wei) 旅客提供更美好溫馨的服務。”(實習(xi) 生王嫻對本文亦有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