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青海湖水域麵積達到近十年來最大值 湟魚洄遊迎來高峰期

發布時間:2023-06-27 16:35: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湟魚是青海湖“草-河-湖-魚-鳥”共生生態係統中的核心物種。如果沒有湟魚,青海湖的水質、鳥類的遷徙繁衍都將受到嚴(yan) 重影響和破壞。那麽(me) ,湟魚到底是一種什麽(me) 魚?它為(wei) 什麽(me) 會(hui) 出現洄遊的現象呢?接下來,我們(men) 通過一個(ge) 短片來認識湟魚。

  湟魚因流經青海省境內(nei) 的湟水河而得名,其實它的真名叫做青海湖裸鯉。裸鯉就是沒有鱗片的鯉魚。專(zhuan) 家研究認為(wei) ,青海湖曾經與(yu) 黃河水係相通,湟魚的祖先是黃河鯉魚,原本是有鱗的。大約13萬(wan) 年前,青海湖因地質運動成了閉塞湖,後來演變成鹹水湖。為(wei) 適應日漸鹹澀的湖水,滯留在青海湖流域的黃河鯉魚鱗片逐漸退化,用裸露的皮膚更好地將體(ti) 內(nei) 的鹽和堿排出去。

  青海湖水溫低、鹽堿度高,湟魚占到青海湖魚類資源的95%以上,其他的魚類少之又少,湟魚能吃的餌料生物也非常少,這讓湟魚的生長速度非常緩慢。

  湟魚平時生活在平均水深18米的青海湖裏,青海湖水中較高的鹽堿含量抑製了湟魚性腺的發育,每年的5月到8月,成熟的湟魚需要遊到匯入青海湖的布哈河、泉吉河、沙柳河等河流的淡水中去產(chan) 卵,這就形成了青海湖的一大奇觀——湟魚洄遊。

  上世紀50年代末,青海湖中湟魚的蘊藏量一度達到32萬(wan) 噸,然而曾經的過度捕撈加上環境惡化等原因,到2002年時,湟魚的蘊藏量僅(jin) 剩下不到2600噸。從(cong) 1982年開始,青海省先後實行了6輪封湖育魚,特別是從(cong) 2001年1月開始至今,連續3輪的湟魚“禁捕令”讓小魚們(men) 充分地休養(yang) 生息。為(wei) 了讓野生湟魚順利產(chan) 卵,青海湖周邊地區拆除了一部分阻礙湟魚洄遊的水壩,並將其改造成為(wei) 適宜湟魚洄遊的魚道。當地還采取人工增殖放流的方式,每年向青海湖投放大量魚苗。2022年的監測數據顯示,湟魚蘊藏量達到11.41萬(wan) 噸,是保護初期的44倍。

  青海湖水域持續擴大 為(wei) 近十年來最大值

  青海湖是我國麵積最大的內(nei) 陸鹹水湖,也是維係青藏高原東(dong) 北部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ti) 。近年來,青海湖水域麵積持續增大,目前已經達到近十年來的最大值。

  近日,記者從(cong) 青海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了解到,截至2022年9月,衛星遙感監測畫麵顯示青海湖的水體(ti) 麵積達到4557.95平方公裏,比2012年增加了187.26平方公裏,平均水位上升超過3米,水域麵積達到2012年以來的最大值。

  根據該中心提供的2012年至2022年青海湖區域衛星遙感監測圖片,可以明顯看出青海湖水域麵積近十年發生的變化。

  通過多年濕地保護、退化草地治理、陸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等一係列生態保護與(yu) 治理措施,青海湖湖水水質不斷向好,水生態日益優(you) 化。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連續多年對青海湖的水質進行監測。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李小輝:根據我們(men) 十多年來積累的數據來看,隨著水位的上升,湖泊的鹽度從(cong) 千分之十二下降到了千分之十。雖然青海湖的水生態係統比較單一,但是這些(浮遊生物)種群還是集中於(yu) 那些比較傾(qing) 向於(yu) 清潔水體(ti) 的種群,說明整個(ge) 青海湖的水質還是比較穩定、比較好的。

  青海湖是控製西部荒漠化向東(dong) 蔓延的天然屏障,青海湖麵積增大,對遏製周邊沙漠化及生態保護具有重要意義(yi) 。青海湖水域麵積上漲後,原先青海湖沙島地區裸露的沙地被湖水淹沒,形成了大片濕地,為(wei) 黑頸鶴、大天鵝、斑頭雁等多種水禽提供了絕佳的繁衍和棲息場地。有些候鳥適應青海湖日益擴大的濕地麵積和逐漸向好的生態環境,成為(wei) 了青海湖的留鳥。

  洄遊的湟魚、遷徙的飛鳥,共同織就了一幅熱鬧而和諧的生態畫麵。隨著湟魚洄遊高峰的到來,青海湖周邊還有許多精彩的生態故事正在上演。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