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行業劇集回歸行業 青春主題引領成長

發布時間:2023-06-28 15:3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文藝觀潮】

  作者:肖湘寧(上海戲劇學院電影學院副教授)

  近日,講述青年律師成長曆程的《平凡之路》播出後獲得觀眾(zhong) 好評,表現中醫職業(ye) 現狀的《後浪》、聚焦急診科故事的《白色城堡》、描寫(xie) 檢察官工作的《公訴》又陸續開播,引發輿論熱議。還有之前播出的《親(qin) 愛的生命》《警察榮譽》《平凡的榮耀》等,一批優(you) 質行業(ye) 劇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這些作品聚焦不同行業(ye) 的發展軌跡,描摹職場新人拚搏奮鬥的真實場景,觀照多元社會(hui) 關(guan) 係,透視豐(feng) 富社會(hui) 圖景,以正能量拓寬了現實題材的創作維度。

  以豐(feng) 富多元的行業(ye) 圖景,展現現代職業(ye) 的創造之美

  所謂行業(ye) 劇,是指以塑造從(cong) 事某種職業(ye) 的人物形象為(wei) 切入口,通過表現其工作流程、專(zhuan) 業(ye) 技能、職場成長,展示這一職業(ye) 特有的職業(ye) 精神和社會(hui) 價(jia) 值,進而折射整個(ge) 行業(ye) 的發展變遷,乃至中國社會(hui) 經濟取得的巨大成就。

  這種類型肇始於(yu) 20世紀80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富有都市文化色彩的行業(ye) 劇萌芽。從(cong) 《便衣警察》《英雄無悔》到《中國商人》,這些電視劇或從(cong) 警察的查案過程切入,或以商業(ye) 金融競爭(zheng) 為(wei) 主要內(nei) 容,描摹改革開放浪潮之下,當代都市生活的巨大變化以及其對都市人心理的衝(chong) 擊,為(wei) 都市題材創作提供了觀察社會(hui) 的新鮮視角。進入新世紀後,電視劇行業(ye) 日趨理性成熟,行業(ye) 劇也隨之進入發展黃金期。不僅(jin) 持續挖掘公安刑偵(zhen) 、商業(ye) 金融領域的素材,在創作中融入創作者對城市生活的獨特解讀,還探索醫療題材、律師題材創作,推出《永不放棄》《醫者仁心》《心術》等優(you) 秀作品,逐漸形成以警察、律師、醫生、商業(ye) 金融從(cong) 業(ye) 者等職業(ye) 為(wei) 主的行業(ye) 劇創作格局。

  互聯網時代到來,青年群體(ti) 成長為(wei) 劇集市場新的消費主力軍(jun) 。他們(men) 渴望獲得更加多元、新奇的觀賞體(ti) 驗,這一訴求倒逼行業(ye) 劇創作發生改變。不同於(yu) 以往多集中於(yu) 幾個(ge) 傳(chuan) 統職業(ye) ,當下的創作者秉持“三百六十行、行行皆可拍”的理念,聚焦舞台搭建者、街道辦工作人員等以往影視創作鮮有涉及,卻與(yu) 人們(men) 日常生活息息相關(guan) 的職業(ye) ,填補行業(ye) 劇的創作空白,還將創作觸角延伸至潮流能、人工智能、核工業(ye) 等尖端專(zhuan) 業(ye) 領域,進一步豐(feng) 富行業(ye) 劇的創作維度。《裝台》《三悅有了新工作》《青春之城》《許你萬(wan) 家燈火》等植根於(yu) 中國當代生活土壤與(yu) 建設者鮮活人生經曆的作品應運而生,引導觀眾(zhong) 透過豐(feng) 富多元的行業(ye) 圖景,發現現代職業(ye) 的技術之美、智慧之美、創造之美。

  描寫(xie) 普通人特有的豐(feng) 潤情感,使觀眾(zhong) 產(chan) 生代入感

  有一段時間,創作者為(wei) 了增強娛樂(le) 效果,總是將目光聚焦鮮亮完美的精英群體(ti) ,讓他們(men) 帶著沉重複雜的身世背景就業(ye) ,在工作的過程中查案、複仇或談戀愛。這種以身份個(ge) 性替代人物魅力的做法,導致創作偏離了類型重心,使行業(ye) 淪為(wei) 故事背景版,被觀眾(zhong) 詬病為(wei) “懸浮劇”“套殼劇”。因此,在架構行業(ye) 的大體(ti) 輪廓和基本場景基礎上,創作者還要善於(yu) 將行業(ye) 現狀的深刻理解和職業(ye) 精神的理性思考融入具有親(qin) 和力和感染力的人物故事中。

  近兩(liang) 年,不少行業(ye) 劇在人物設定上做減法,用平凡的職場新人作為(wei) 主人公,以他們(men) 身上特有的煙火氣和豐(feng) 潤的情感,使廣大觀眾(zhong) 產(chan) 生代入感和認同感。《平凡之路》中,相貌平平、普通學曆的潘岩進入一家小律所擔任實習(xi) 律師,他通宵加班,努力做事,卻多做多錯。這些對職場新人窘迫處境的真實描寫(xie) 引發許多觀眾(zhong) 強烈共鳴,有人直呼“這演的就是我”。《警察榮譽》以李大為(wei) 等基層民警的日常工作為(wei) 主線,從(cong) 調節家長裏短,到處理社會(hui) 治安案件,從(cong) 師徒之間的磕磕絆絆,到同事之間的合作溝通,覆蓋民警工作的方方麵麵。普通的職業(ye) ,日常的工作,不需要拔高,亦能熠熠閃耀,網友評價(jia) 創作者把握住了“平凡”二字的真諦。

  還有《二十不惑》中唯唯諾諾、忍氣吞聲的薑小果,《親(qin) 愛的生命》中專(zhuan) 業(ye) 技術欠缺的吳聰睿,《底線》中因工作失誤而沮喪(sang) 逃避的周亦安,這些職場新人具有明顯的不足,卻有著初生牛犢的衝(chong) 勁兒(er) 和“我手寫(xie) 我口”的率真。他們(men) 的成長煩惱具體(ti) 而接地氣,與(yu) 很多觀眾(zhong) 的人生境遇遙相呼應。因此,觀眾(zhong) 更容易在共情、共鳴的良性互動中,產(chan) 生“這一切與(yu) 我有關(guan) ”的觀賞感受,並在“進程式收看模式”下思考“如果是我該怎麽(me) 做”。

  深入行業(ye) 內(nei) 部學習(xi) 調查,思考社會(hui) 問題和人生課題

  曾經,不專(zhuan) 業(ye) 成為(wei) 行業(ye) 劇創作的通病。醫生手術時手套戴反了,實習(xi) 律師單獨出庭辯護……部分作品中頻頻出現常識性錯誤或邏輯硬傷(shang) ,導致行業(ye) 劇一度口碑下滑。所以,要展現思路嚴(yan) 謹、邏輯嚴(yan) 密的行業(ye) 故事,創作者必須深入行業(ye) 內(nei) 部學習(xi) 調查,在了解行業(ye) 的發展現狀、運作機製、職業(ye) 倫(lun) 理等方麵下功夫。

  近兩(liang) 年,很多主創走出書(shu) 齋、片場,走到現實生活的廣袤大地上,與(yu) 一線建設者交朋友,向專(zhuan) 家拜師請教,以真聽、真看、真感受的方式了解行業(ye) 、觀察社會(hui) 。比如,《平凡之路》的編劇為(wei) 了寫(xie) 好實習(xi) 律師的故事,以實習(xi) 生的身份進入一家律所上班,沉浸式體(ti) 驗律師工作。《謝謝你醫生》自策劃取材,到劇本創作,再到實際拍攝,每個(ge) 環節都有顧問小組把關(guan) ,所有案例、每句台詞都由專(zhuan) 家審定。正是在創作者的努力之下,新近湧現的行業(ye) 劇對行業(ye) 不同工種、多種技能進行了生動詳細的介紹,在細節上達到了既禁得住專(zhuan) 業(ye) 人士檢驗又易於(yu) 普通觀眾(zhong) 理解的標準,由外入內(nei) 、自下而上地建構起真實可信的行業(ye) 空間、職場生態。

  當然,優(you) 秀的行業(ye) 劇不僅(jin) 要還原社會(hui) 生活的“皮相”,更要有植根於(yu) 勞動精神、職業(ye) 信仰、人性溫暖的“骨相”。《三悅有了新工作》中,95後趙三悅選擇冷門的殯儀(yi) 館化妝師職業(ye) ,直麵工作挑戰與(yu) 職業(ye) 偏見,折射出新時代青年擇業(ye) 觀與(yu) 就業(ye) 觀的轉變。《親(qin) 愛的生命》聚焦住院醫師群體(ti) ,通過主要人物的職稱晉升過程,探討高學曆人才的職業(ye) 選擇和發展問題。還有《青春之城》思考“發展和創新的關(guan) 係”,《風吹半夏》討論“如何平衡工作與(yu) 生活”,《公訴》表現“情與(yu) 法的關(guan) 係如何處理”,等等。這些內(nei) 容始於(yu) 某一行業(ye) ,但又不止於(yu) 某一行業(ye) ,而是涉及國家發展、人生價(jia) 值等更宏大深廣的層麵,賦予了行業(ye) 劇更多人文色彩和現實意義(yi) ,給觀眾(zhong) 帶來有益啟示。

  行業(ye) 劇正處於(yu) 新的高速發展期。越是在關(guan) 鍵時刻越要有定力,越要堅守創作原則、遵循藝術規律、秉持創新精神。廣大創作者應本著現實主義(yi) 的創作理念,探索講述行業(ye) 不失真、刻畫人物不失焦、洞察業(ye) 態不失語的行業(ye) 敘事新境界,用更多講述行業(ye) 故事、展現職業(ye) 風采、助推時代進步的佳作為(wei) 中國影視行業(ye) 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更為(wei) 新時代的奮鬥征程提供溫暖而有力的精神支撐。

  《光明日報》(2023年06月28日 15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