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我在海南追星逐月

發布時間:2023-06-28 15:4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一線講述】

  講述人:海南國際商業(ye) 航天發射有限公司技術副總師、發射事業(ye) 部部長 首俊明

  13年前的夏天,我第一次來到火熱的海南島,參加我國第四個(ge) 航天發射場——文昌航天發射場建設。原以為(wei) 這裏隻是航天生涯中的一個(ge) “驛站”,卻沒想到,2016年從(cong) 文昌退役返鄉(xiang) 後,2022年夏天我又重新回到文昌,投入我國首個(ge) 商業(ye) 航天發射場建設。這次我還決(jue) 定遷戶文昌,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文昌人。

  作為(wei) 我國第一個(ge) 商業(ye) 航天發射場,海南商發在建設之初麵臨(lin) 著規劃設計、團隊組建、專(zhuan) 業(ye) 建設、工業(ye) 建設等一係列任務。可以說,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要從(cong) 頭開始。

  我在前期建設中擔任技術負責人,和大家一起麵對規劃設計、設備選型、技術應用、管理運行等一係列全新課題。1號工位首次采用改進型三垂測發模式,2號工位要適應多型號火箭發射需求……擺在我們(men) 麵前的是重重困難。我和建設團隊精心梳理商業(ye) 星箭發射需求、識別技術體(ti) 係建設要求、論證設施設備建設條件,先後完成了與(yu) 國家部委、產(chan) 品研製方、設計單位、承建單位的前期溝通協調;深入研究各項建設的技術可行性、合理性,論證提出了技術區調整重心、集中布局、補充完善配套設施等建設意見,梳理了商業(ye) 發射場綜合配套建設內(nei) 容,提出了具體(ti) 建設要求和技術條件,有力地推動了開局起步階段規劃設計工作。

  由於(yu) 建設周期僅(jin) 有一年半,七大係統近30個(ge) 專(zhuan) 業(ye) 需要統籌兼顧、並行推進,設備體(ti) 係的功能性能、接口關(guan) 係頭緒繁多,相互製約,稍有不慎就可能影響全係統的協調性,影響發射能力的按期形成。為(wei) 此,我和技術團隊加班加點開展設計審查、接口協調、重大問題論證,先後組織各類協調會(hui) 、評審會(hui) 、專(zhuan) 家谘詢會(hui) 兩(liang) 百餘(yu) 場,完成了各係統從(cong) 設備、管線布局、選型到信息鏈路、軟件接口的階段性協調及確認工作;論證提出了支持多型號火箭發射需求的發射支持設備統型方案,迭代優(you) 化了技術區布局及部分設施保障能力,與(yu) 星箭研製方對接討論合練首飛流程及分工界麵,為(wei) 工程建設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針對發射場專(zhuan) 業(ye) 跨度大、技術骨幹缺乏的難題,我打開思路,先後推薦引進三十餘(yu) 名有實踐經驗的技術人員;多渠道開展人才引進和院校招聘,管理團隊初具規模;經過專(zhuan) 業(ye) 授課、下場學習(xi) 、現場觀摩,人員能力得到持續提升。

  回首一年多的工作,商發公司從(cong) 無到有,建設團隊由弱到強,椰林魚塘變成拔地而起的塔架和井然有序的工地,商業(ye) 發射場建設已進入能力形成的攻堅階段。盡管下半年的設備安裝調試、聯試聯調會(hui) 更加緊張,但大家對明年的首次發射充滿信心!未來,我們(men) 將齊心協力,在世界航天大舞台上綻放更多華彩。

  (光明日報記者王曉櫻、陳怡,光明日報見習(xi) 記者王軒堯采訪整理)

  《光明日報》(2023年06月28日 05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