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丨激活發展新動能
廣東(dong) 、福建、海南這三個(ge) 地方同屬於(yu) 我國東(dong) 南沿海地區,也是我國最早進行改革開放的區域。以前,廣東(dong) 、福建的主產(chan) 業(ye) 是來料加工、代工為(wei) 主的傳(chuan) 統製造業(ye) ,海南則主要是房地產(chan) 。這些曾經的主產(chan) 業(ye) ,帶動了當地經濟迅速發展。但近年來,由於(yu) 受到人口紅利、資源限製等因素,這裏的很多地方也遇到了經濟增長的瓶頸期。那麽(me) ,它們(men) 如何培育新動能,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效果又如何呢?
廣州南沙位於(yu) 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幾何中心,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載體(ti) 。這個(ge) 曾經的傳(chuan) 統製造業(ye) 重鎮正在向“新”而行,加快培育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
6月7日,“力箭一號”遙二運載火箭采用“一箭26星”方式成功發射,一度刷新了我國一箭多星的紀錄,這個(ge) 火箭正是在南沙製造的。
調研中,記者來到火箭研發和生產(chan) 企業(ye) ——中科宇航的總裝車間。企業(ye) 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火箭總裝實現了眾(zhong) 多技術上的突破。而這背後一個(ge) 重要支撐是2022年5月企業(ye) 落戶南沙後,拿到的近1億(yi) 元南沙新區科技創新基金。
南沙新區科技創新基金是南沙政府用金融支持科技的主要手段之一。2015年,南沙設立自貿區,特別是2022年6月,深化粵港澳合作的《南沙方案》出台,將“建設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合作基地”列為(wei) 南沙建設任務之首。應時而為(wei) ,南沙開始加快引進、培育高新科技企業(ye) 。大企業(ye) 引進難,南沙決(jue) 定在中小乃至初創企業(ye) 培育上下功夫。但很快,一個(ge) 痛點問題出現了:雖然有高成長性,但技術成本高、盈利少、資產(chan) 輕、風險大,眾(zhong) 多因素導致絕大多數此類企業(ye) 在資本市場上融資難、融資貴,甚至成了企業(ye) 的“生死”關(guan) 。
廣東(dong) 廣州南沙區科學技術局局長 鍾偉(wei) 彬:其實融資主要有兩(liang) 個(ge) :一是獲得基金投資,二是獲得銀行的信貸支持。現在股權投資的社會(hui) 機構一般都主要是傾(qing) 向於(yu) 比較成熟的、比較後期的企業(ye) ,銀行也是比較看重重資產(chan) 、有一定規模的企業(ye) ,所以初創企業(ye) 很難得到資本上的青睞。
痛點問題怎麽(me) 辦?市場缺位誰來補?南沙決(jue) 定探索“一金+一池”的金融助力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的路子。“一金”指的是南沙政府出資20億(yi) ,設立科技創新母基金,以資招資,借助政府資本吸引社會(hui) 資本,共同組成針對不同類型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子基金,引導投早、投小、投科技。
廣州南沙產(chan) 業(ye) 創業(ye) 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雨桐:政府承擔起引導、鼓勵和撮合的作用,讓更多的市場化資本看到政府的支持、政策的支持,以及未來該產(chan) 業(ye) 在本地區蓬勃發展的希望,讓更多的市場化機構有意願支持南沙未來重點打造的強勢產(chan) 業(ye) 鏈。
以投促產(chan) 、以投促創。現在,南沙以12億(yi) 的母基金引導撬動社會(hui) 資本86億(yi) ,形成21隻子基金,投資項目包括火箭研發企業(ye) 中科宇航在內(nei) 的20多個(ge) 企業(ye) 。但基金投資覆蓋的企業(ye) 範圍畢竟還是有限,銀行貸款還是大多數企業(ye) 的剛需。於(yu) 是,南沙政府成立了“一池”——科技型中小企業(ye) 信貸風險損失補償(chang) 資金池,通過風險共擔方式,引導合作銀行麵向科技型中小企業(ye) 提供科技貸款服務。
廣東(dong) 廣州南沙區科學技術局局長 鍾偉(wei) 彬:假設銀行出現損失,市區財政可以承擔損失75%,銀行隻承擔25%,這樣讓銀行更大力度向科技企業(ye) 放貸。
目前,南沙“一池”的合作銀行已經有21家,發放貸款超12億(yi) 元。在“一金一池”等政策助力下,過去一年,南沙新簽約項目299個(g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占比達到了76%。
如何培育新產(chan) 業(ye) 、新動能?如果說廣東(dong) 南沙正抓住資金這個(ge) 痛點下“繡花”功夫,而另外一個(ge) 地方,福建寧德,通過十年的努力,已經完成了從(cong) 零基礎到世界最大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生產(chan) 基地的蛻變。寧德又是如何創造新引擎、打造新動能的呢?在寧德市工信部門,記者看到了最新的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報告。
時刻關(guan) 注市場變化提前布局,正是寧德十年來培育新產(chan) 業(ye) 、創造新動能的關(guan) 鍵一招。十多年前,國家剛剛提出鼓勵新能源車發展,當地政府便看到動力電池市場的巨大潛力,推動成立了動力電池生產(chan) 企業(ye) ——寧德時代。如今,寧德時代已經發展為(wei) 當地的龍頭企業(ye) ,在政府引導下,眾(zhong) 多相關(guan) 企業(ye) 也陸續加入進來,形成了鋰離子電池的全產(chan) 業(ye) 鏈。
福建寧德市工信局局長 韋芝富:到2015年我們(men) 迎來了一個(ge) 小的發展高峰期,一下子入駐了三十幾家的鏈條企業(ye) ,現在我們(men) 60%都能夠實現就近配套。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爆發性增長,效果顯現。現在,龍頭企業(ye) 寧德時代的市場份額已經連續6年排名全球第一,2022年,寧德鋰電新能源產(chan) 業(ye) 年產(chan) 值已經超2700億(yi) 元,寧德市動力電池集群被評為(wei) 國家先進製造業(ye) 集群。不過,挑戰和競爭(zheng) 從(cong) 來都是與(yu) 發展並存。近幾年,動力電池原材料越發受限,同時產(chan) 能過剩導致市場競爭(zheng) 也日益激烈。寧德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布局思考。在寧德時代的創新實驗室,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對最新研發的鈉離子電池材料進行檢測。
寧德一方麵引導企業(ye) 加強創新技術突破,確保供應鏈安全,乃至走在價(jia) 值鏈的最高端;另一方麵通過鼓勵引進研發機構,在采購端提供補貼等一係列政策供給,加快推進電動船舶、電動重卡等新能源下遊應用新市場,進一步延長產(chan) 業(ye) 鏈。如今,瞄準了新的發展潛力,寧德再次出發。
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在新動能上做文章。如果說寧德十多年的發展是“從(cong) 無到有”創造新動能,那麽(me) 對於(yu) 此前曾是房地產(chan) 一家獨大的海南,如今作為(wei) 自由貿易港,為(wei) 了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它又找到了什麽(me) 新路子呢?
每天,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保稅港都非常繁忙。
海南澳斯卡國際糧油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慧:每個(ge) 月有兩(liang) 艘載貨原料47000噸的來自北美的船來到洋浦港,在這裏加工成產(chan) 品以後,銷到西南和西北以及華東(dong) 地區。
海南澳斯卡國際糧油有限公司是一個(ge) 綜合型糧油加工企業(ye) ,是2020年《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ti) 方案》發布後,在洋浦保稅港區首個(ge) 建成投產(chan) 的生產(chan) 性項目。企業(ye) 負責人告訴記者,之所以率先“落戶”,關(guan) 鍵在於(yu) 可以享受到加工增值超30%貨物內(nei) 銷免關(guan) 稅的自貿港“金”政策。
海南洋浦保稅港區發展局局長 張洪光:這個(ge) 政策比較適配健康食品加工企業(ye) 類型,現在除了洋浦保稅港區之外,區外已經有健康食品港,我們(men) 已經引進了30多家健康食品加工企業(ye) ,總產(chan) 值逐步達到500億(yi) 。
洋浦港是一個(ge) 縮影。在“高水平開放”上做文章,借自貿港建設的東(dong) 風,用好政策的紅利,招來新企業(ye) ,發展新產(chan) 業(ye) ,正成為(wei) 整個(ge) 海南省找到新動能、促進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抓手。這兩(liang) 年,海南加快促進各項政策落地,《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ti) 方案》發布至今,包括加工增值貨物內(nei) 銷免關(guan) 稅等180多項政策文件相繼實施。有了“硬”政策,還要打造“軟”環境。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也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核心任務,那這裏又是怎麽(me) 做的呢?
外資流入是營商環境的直接體(ti) 現。記者來到一家落戶海口江東(dong) 新區的加拿大巧克力生產(chan) 企業(ye) 進行調研。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海南對國際投資實行“單一窗口”“一網通辦”,企業(ye) 從(cong) 申請到拿到營業(ye) 執照隻用了一周的時間。不僅(jin) 登記注冊(ce) 便利,企業(ye) 落地後,無論是建廠選址還是辦食品生產(chan) 許可證,乃至子女就學等,當地都會(hui) 時刻提供精細化的“軟服務”。
海南省商務廳外商投資管理處處長 金晶:組建了省市兩(liang) 級重點外資項目工作專(zhuan) 班,建立服務外資項目的工作台賬。同時,我們(men) 也創新機製、保護外商投資,在全省18個(ge) 市縣設立了外商企業(ye) 投訴工作機構,外資企業(ye) 可以在第一時間將訴求困難反饋給相關(guan) 部門。
海南高水平的開放和日益優(you) 化的營商環境吸引了來自全球的投資者和建設者。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海南全省實有經營主體(ti) 285萬(wan) 戶,增速連續39個(ge) 月保持全國第一。2022年,全省實際利用外資達到40.5億(yi) 美元,從(cong) 經濟小省邁向外資大省行列。非房地產(chan) 投資占總投資的比重達到68.4%,房地產(chan) 調控實現成功闖關(guan) 。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 王昌林:隨著經濟發展,我們(men) 再靠傳(chuan) 統的動能來維持增長,已經難以為(wei) 繼了。廣東(dong) 、福建、海南這三個(ge) 地方,為(wei) 我們(men) 推動更創新、更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做了一些積極的探索,為(wei) 我們(men) 下一步更好探索、製定和完善支持創新、培育發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推進改革開放,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近年來,很多地方都在探索新舊動能轉換的方式和路徑。廣東(dong) 、福建、海南的實踐告訴我們(men) ,要培育新動能,必須因地製宜,抓住機遇;要有戰略眼光和長遠布局;要吃透政策,下足“繡花”功夫。同時,還要不斷發現問題,解決(jue) 問題。布局新賽道,鍛造新優(you) 勢,向“新”而行,我們(men) 才能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