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米蘭·昆德拉唯一的中國學生追憶老師:他教會我從新的角度理解文學

發布時間:2023-07-14 15:3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7月13日電 題:米蘭(lan) ·昆德拉唯一的中國學生追憶老師:他教會(hui) 我從(cong) 新的角度理解文學

  中新社記者 高凱

  “他(米蘭(lan) ·昆德拉)教會(hui) 我從(cong) 一個(ge) 全新的角度,從(cong) 自己的體(ti) 驗出發去理解文學,這是個(ge) 打開思路的過程,令我終身受益。”作為(wei) 米蘭(lan) ·昆德拉唯一的中國學生,北京大學燕京學堂院長董強13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zhuan) 訪時說。

  歐洲知名作家米蘭(lan) ·昆德拉日前在法國巴黎去世,享年94歲。公開資料顯示,米蘭(lan) ·昆德拉1929年出生於(yu) 捷克斯洛伐克,1975年起移居法國。米蘭(lan) ·昆德拉是世界上讀者最多的作家之一,被認為(wei) 是20世紀小說美學革命的偉(wei) 大探索者。代表作包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生活在別處》《慶祝無意義(yi) 》等,作品在中國讀者中享有盛譽。

  談及自己與(yu) 米蘭(lan) ·昆德拉之間的師生之緣,董強用“重要機遇”來形容。他表示,自己最初留學法國,一方麵身邊很多同學為(wei) 了生存選擇了轉行,另一方麵自己對於(yu) 所學也感到迷茫,“聽說昆德拉在招學生,我就寫(xie) 了封信想試試。成為(wei) 他的學生是我人生的重要機遇,令我堅定推進文學學習(xi) 的同時,他的課也成了我最迷茫時期的精神支柱。”

  在董強看來,昆德拉的授課令自己感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他很深刻,有很多理論性的研究,但又完全不是一個(ge) 學究型的學者,昆德拉上課的方式非常自由。他喜歡聽學生講感受,尤其喜歡給我們(men) 聽音樂(le) ,講音樂(le) 和小說創作的關(guan) 係,等等。在我看來是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門。”

  正是這些“意想不到”讓董強終身受益,“他(米蘭(lan) ·昆德拉)教會(hui) 我從(cong) 一個(ge) 全新的角度,從(cong) 自己的體(ti) 驗出發去理解文學,這是個(ge) 打開思路的過程,文學要跟其他藝術種類,比方說跟音樂(le) 建立聯係,這是昆德拉獨特的理解方式。借鑒和比較,會(hui) 對所研究的對象、要表達的對象都產(chan) 生更深入的理解。”

  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米蘭(lan) ·昆德拉的作品就被譯介到中國,並掀起了一波翻譯、閱讀、模仿、崇拜的熱潮——“生活在別處”“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媚俗”等一度成為(wei) 流行語,而對於(yu) 中國寫(xie) 作者而言,米蘭(lan) ·昆德拉更是早已超越了文學範疇,成為(wei) 許多人的人生導師。莫言、餘(yu) 華等知名中國作家都曾是他的忠實讀者。

  作為(wei) 昆德拉的學生,同時也是研究中法文化的知名學者,董強認為(wei) ,引發相關(guan) 現象的主要原因或許在於(yu) ,昆德拉作品的內(nei) 在精神和外在風格與(yu) 中國人的接近性,使人們(men) 更易產(chan) 生認同感。“因為(wei) 昆德拉的作品雖然非常深刻,但並不沉重。它們(men) (其作品)總是顯得很輕鬆,帶有微笑,帶有幽默,可以說是舉(ju) 重若輕,這與(yu) 中國的美學其實是很接近的。在我們(men) 中國人的智慧中,麵對一些沉重的東(dong) 西,也是願意從(cong) 幽默、反諷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我認為(wei) 這是昆德拉作品在中國贏得特別的認同感的重要因素。”董強說。

  昆德拉喜歡引用福樓拜的一句話,“藝術家應該盡量設法讓後人相信他不曾活在世上”,然而即便已然逝去,人們(men) 注定永遠無法忽略米蘭(lan) ·昆德拉,他的作品、他的思想與(yu) 態度仍會(hui) 不斷被閱讀、不斷被討論。

  昆德拉的特別意義(yi) 在何處?在董強看來,從(cong) 文學角度來看,米蘭(lan) ·昆德拉提出的一些理念足以讓小說這樣一個(ge) 傳(chuan) 統的表達方式擁有新的生機。“他認為(wei) 小說要研究生活的複雜性。生活並沒有我們(men) 想象的,或者如它表麵呈現的這麽(me) 簡單,讀小說會(hui) 更好地幫助我們(men) 看待這個(ge) 世界的複雜性,一切並不是非黑即白,其中有很多更為(wei) 細膩繁複的存在。跳出文學範疇,這些思考對於(yu) 每個(ge) 人都有特別的意義(yi) 。”

  憶及與(yu) 昆德拉的最後一麵,董強感慨稱已是5年以前,“那次是去他在巴黎的寓所見麵,他怕我找不到,特意到地鐵站來接我。那一次我們(men) 聊了很多,現在回想起來更多像‘嘮家常’一樣,很親(qin) 切,令我沒想到的是,彼次便是訣別。”

  “昆德拉的去世對我來說是一個(ge) 非常沉痛的消息。我希望在我所做的事情當中能體(ti) 現出他的思想和教誨,這或許是我能做到的,對他最好的緬懷。”董強說。

  據悉,昆德拉於(yu) 1983年出版的著作《被綁架的西方,或中歐的悲劇》已由董強翻譯成中文,將在下個(ge) 月發行簡體(ti) 中文版。(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