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憶東坡》:一首向古而作的現代詩
記者 宣晶
知名舞蹈藝術家沈偉(wei) 的最新作品——現代舞詩劇《詩憶東(dong) 坡》將於(yu) 7月22日在上海文化廣場首演。該劇提取了蘇東(dong) 坡15首代表人生態度的詩詞,將現代舞蹈與(yu) 詩詞、國畫、書(shu) 法、篆刻、古琴、戲曲、武術等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元素融合,以寫(xie) 意手法回溯千年,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蘇東(dong) 坡是中國人最喜愛的詩人之一,是中國文化的豐(feng) 碑。“展開900多年前浩然的曆史畫卷,我們(men) 豁然看見與(yu) 現代人心靈聯結的蘇東(dong) 坡。他創作了豐(feng) 沛的詩詞篇章,字裏行間存有動人心魄的‘意’,為(wei) 舞劇創作打通了破題路徑。”剛在廊坊完成《詩憶東(dong) 坡》的合成預演,沈偉(wei) 昨天來到申城,分享創作感悟:“這部作品將以現代藝術的詩性表達,找尋當代人與(yu) 東(dong) 坡的精神契合點:從(cong) 人間悲歡到樂(le) 觀曠達,彰顯一往情深之動人品質。”
在意與(yu) 境之間,探尋中國文化深處的精神圖景
千年已逝,何處覓東(dong) 坡?“迄今為(wei) 止,這是我遇到最艱難的創作主題。”沈偉(wei) 告訴記者,他在北京閉關(guan) 數月構思新作,一個(ge) 熟人朋友都不見。“蘇軾詩詞全集足足3000多首,單純文本整理的工程量就相當浩大。每天清晨4點半起床,一直忙碌到深夜11點多,仍覺時間不夠用。”
俯察詩情,仰憶東(dong) 坡,沈偉(wei) 將3000多首詩詞一一歸類,分為(wei) 情感、人生、價(jia) 值觀等板塊,從(cong) 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2022年9月第一稿“出世”,竟有29首入選。“每一個(ge) 人心裏都有最愛的那首詩,對每一首詩都有著不同的解讀。”絕美詩詞鐫刻著東(dong) 坡深邃的思想,字裏行間根植著中國的精神與(yu) 理想,每一首都讓他難以割舍。由於(yu) 舞台容量有限,沈偉(wei) 伏案修改19稿,才形成如今15首詩詞的現代舞詩劇。“選取過程主要是從(cong) 文學性、邏輯性方麵進行考量,串起東(dong) 坡人生的吉光片羽。我們(men) 漸漸摸到了藏在詩詞中的‘意’——積極與(yu) 生動、深情與(yu) 熱愛、樂(le) 觀與(yu) 曠達。”
由詩到舞,則是沈偉(wei) 最有自信的部分。此前,他曾創作過《亦非此彼(Neither)》,藍本是愛爾蘭(lan) 劇作家貝克特與(yu) 美國作曲家莫頓·費爾德曼合作的獨唱歌劇。原作隻有16行歌詞,描繪了存在和虛無,混雜著矛盾與(yu) 悖論,演繹難度極大。最終,沈偉(wei) 交出了一張極富東(dong) 方哲思的舞台答卷。“我挑戰過複雜文字到舞蹈肢體(ti) 的藝術轉化,也摸索過中國古代文化的呈現路徑。但《詩憶東(dong) 坡》與(yu) 眾(zhong) 不同,具有別樣的東(dong) 方韻致。”在他看來,在舞蹈韻律裏展現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美學境界,挖掘東(dong) 坡詩詞中孕育的中國精神內(nei) 核,既是創作“難點”,也是舞劇“看點”。
《詩憶東(dong) 坡》藝術風格看似簡約,但創作過程並不簡單。《詩憶東(dong) 坡》由中國東(dong) 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中共眉山市委宣傳(chuan) 部出品,總導演沈偉(wei) 身兼編舞、編劇、視覺總監、舞美設計、服裝設計、造型設計等數職。“舞台上每一處變動都必須精確到秒,每一個(ge) 環節都經過反複打磨。”沈偉(wei) 透露,演員們(men) 的肢體(ti) 、發力和呼吸方式都經他手把手調教,以抵達現代舞詩劇要表達的美學之境。“即使舞者不穿古裝,觀眾(zhong) 依然可以體(ti) 會(hui) 到舞台呈現的宋代審美,感受到肢體(ti) 傳(chuan) 遞的巨大感染力。”
融入國際視野、時代精神,傳(chuan) 統文化迸發創新活力
在中國,許多人初識沈偉(wei) ,是因為(wei) 北京奧運會(hui) 開幕式上那幅驚豔世界的畫卷。在他編排的8分鍾舞蹈中,演員以身體(ti) 作畫,勾勒出迷人的山川與(yu) 日升。近年來,他陸續將《聲希》《春之祭》《地圖》等作品帶到中國舞台。2021年6月,沈偉(wei) 曾攜全新藝術現場《融》首演於(yu) 上海西岸穹頂藝術中心;如今,他再度選擇上海作為(wei) 《詩憶東(dong) 坡》首演之地。“上海是一座開放的城市,觀眾(zhong) 對未來藝術和新鮮事物有著飽滿的好奇心。”沈偉(wei) 說。
好奇心,是藝術創作的原動力。對於(yu) 沈偉(wei) 來說,每一部新作都是一次藝術冒險,也是一次自我挑戰。“璀璨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不應該被局限在庫藏裏,單純供人緬懷。”他認為(wei) ,通過對傳(chuan) 統文化審美的現當代表達,找到現代人與(yu) 古人的情感連接點,是文藝創作的重要路徑。“這種轉化創新的基礎是準確認識傳(chuan) 統文化,不能有誤讀、曲解。”
沈偉(wei) 出身於(yu) 中國傳(chuan) 統戲曲湘劇世家,自幼接受專(zhuan) 業(ye) 戲曲訓練並研習(xi) 中國書(shu) 畫。“戲台包羅萬(wan) 象,我們(men) 可以發現音韻、服飾、身段的東(dong) 方審美,也可以在戲文故事、曆史典故裏感悟人生百態。”他表示,自己的骨子裏很中國、很東(dong) 方,內(nei) 心深處愛自然。從(cong) 他的作品名字中,我們(men) 可以窺見東(dong) 方哲思的痕跡,比如《聲希》來自《道德經》“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而《亦非此彼》讓人聯想到《齊物論》所述的“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現當代藝術是以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基底發展起來的,如同踩著樓梯一步步攀爬,有著清晰的脈絡可循。”在沈偉(wei) 的藝術世界裏,古人對人生、對世界的深邃思考,激發了無數創作靈感。比如《融》的64個(ge) 展位代表64卦,既象征著容納萬(wan) 物的廣博天地,也反映了當下的現實生活,表達人與(yu) 社會(hui) 的深度關(guan) 聯。《詩憶東(dong) 坡》則創造了另一種意境,悠悠古琴彈撥起深沉之音,巨幅古畫高懸仿佛凝固時空,思想精神自千載傳(chuan) 承而來,舞不盡滿目的詩情畫意。“這些作品包含了中國文化和智慧,也融入了新的創作探索和知識,呈現方式更具創新性。”
“在《聲希》裏,我曾嚐試用印象派繪畫的質感浸透八大山人的畫作,讓天幕上的遊魚更具生命力。《詩憶東(dong) 坡》則融合現代舞、中國舞、戲曲、武術等身韻的流動表達,探索對中國詩意精神的現代尋覓。”沈偉(wei) 說,“國際視野與(yu) 東(dong) 方視角完全可以共融,就好比我既愛甜食也能吃辣,自然會(hui) 讓生活和藝術變得更有滋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