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女子不如男——紀念人民藝術家常香玉百年誕辰
作者:廉玉柱(河南藝術職業(ye) 學院戲曲學院院長)
“劉大哥講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享清閑……”這是豫劇“常派”保留名劇《花木蘭(lan) 》中女主角花木蘭(lan) 演唱的經典唱段《誰說女子不如男》,每當唱起這鏗鏘有力、激越奔放的戲詞,觀眾(zhong) 腦海中便會(hui) 不停地閃現常香玉大師塑造的一個(ge) 個(ge) 鮮活生動的豫劇舞台人物形象。
作為(wei) 一位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常香玉一生開創了無數個(ge) “第一”。她第一個(ge) 創立了豫劇表演藝術“常派”,第一個(ge) 捐獻“香玉劇社號”戰鬥機,第一個(ge) 把豫劇藝術送到朝鮮前線慰問誌願軍(jun) ,主演第一部河南戲曲電影藝術片《花木蘭(lan) 》;第一個(ge) 把豫劇帶出國門,在奧地利、匈牙利、蘇聯、蒙古、朝鮮等國都留下演出的足跡;第一個(ge) 用演出收入設立了“香玉杯”戲曲藝術基金。
今年是人民藝術家常香玉大師百年誕辰。常香玉一生秉持“為(wei) 祖國放歌、為(wei) 人民演戲”的理念,用生命踐行著“戲比天大”的精神。
勇敢打破門戶之見,將豫劇唱腔風格融會(hui) 貫通
廣袤的中原大地,孕育出了節奏鏗鏘、樸素豪邁的豫劇聲腔。和眾(zhong) 多成長於(yu) 舊社會(hui) 的藝術家一樣,自幼學戲的常香玉求藝之路充滿著艱辛和苦難。在舊戲班學戲,唱念做打,刻苦磨煉,不知疲倦;手眼身法步,日積月累,永無止境;生旦、青衣,多行兼修,務求精深。功夫不負有心人,13歲那年,羽翼漸豐(feng) 的常香玉隨豫西調戲班來到省城開封,憑著一季連演四十五天不重戲的劇目優(you) 勢和文武雙全的綜合表演能力嶄露頭角,小小年紀就贏得了廣泛讚譽。
為(wei) 了更好地整理和改編豫劇傳(chuan) 統劇目,常香玉創立了中州戲曲研究社。她勇敢地打破門戶之見,將豫劇長期形成的地域流派唱腔風格融會(hui) 貫通。在創排六部連台本《西廂記》時,常香玉發現豫西調蒼涼悲壯的風格特點不能很好地表現紅娘俏皮活潑、爽快潑辣的人物性格,便將旋律高亢、行腔爽朗的豫東(dong) 調唱腔恰到好處地吸收到角色塑造之中,將開朗活潑、機靈調皮的紅娘的人物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如大家較為(wei) 熟悉的《西廂記·拷紅》中“尊姑娘穩坐在繡樓以上”和“在繡樓我奉了小姐言命”兩(liang) 個(ge) 唱段,前者沉穩從(cong) 容、娓娓道來,後者活潑歡快、灑脫大氣。兩(liang) 種不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極大地增強了豫劇舞台的藝術表現力,豐(feng) 富了豫劇舞台藝術人物形象的美學閾限。
當發現傳(chuan) 統豫劇板腔體(ti) 音樂(le) 對人物的塑造力和感情的抒發存在不足時,常香玉通過借鑒姊妹劇種唱腔音調,尋求最佳表達方式,完善和增強了豫劇音樂(le) 的生動性和角色的豐(feng) 滿度。如《花木蘭(lan) 》中“自那日才改扮喬(qiao) 裝男子”一段唱腔中,常香玉用曲劇聲腔進行演繹,別具一格;《拷紅》中“急忙忙款蓮步去上那樓棚”唱句改用河北梆子行腔,更顯紅娘的天真俏皮;《五世請纓》中大量的“唱中帶笑”“說唱結合”把佘太君慷慨大氣、為(wei) 國請命的人物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注重對人物情感的深度把握,注重對唱腔氣息的嚴(yan) 格控製,以及對真假聲的靈活運用,是常派唱腔藝術在行腔中的內(nei) 在要求,亦是常香玉對傳(chuan) 統豫劇唱腔中過度使用嗓音宣泄的巧妙改革。如《大祭樁》中“曾記得郎君賣水南河岸”及《斷橋》中“哭啼啼把官人急忙攙起”兩(liang) 個(ge) 唱段,她不僅(jin) 使真假聲在高低音的變化上轉接自由、靈動,又注重對人物內(nei) 在情感的挖掘,極富感染力;而《花木蘭(lan) 》“思家”一場中“用巧計哄元帥他出帳去了”一段,把欣喜、害羞、激動、急切、歡快等多種情緒,用一大段唱腔表現得入木三分。
常香玉“在70多年的藝術實踐中,善於(yu) 繼承、勇於(yu) 創新,創立了獨樹一幟的常派藝術”,這是來自《國務院關(guan) 於(yu) 追授常香玉同誌“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的決(jue) 定》中的描述。作為(wei) 一位豫劇表演藝術大師,她從(cong) 不停止前進的腳步,總是不停地超越自我,始終以新探索和新追求為(wei) 己任。1980年《河南省豫劇流派匯報演出大會(hui) 》,早已享譽全國的常香玉表演常派優(you) 秀保留劇目《斷橋》,依然對白素貞唱腔給予認真細致的推敲打磨,精益求精。
鏗鏘歌聲在抗美援朝前沿陣地響起,鼓舞著士氣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跨過鴨綠江,和朝鮮人民一道共同抗擊侵略者。由於(yu) 武器裝備落後,很多戰士壯烈犧牲在敵軍(jun) 飛機的狂轟濫炸中。常香玉從(cong) 廣播裏聽到誌願軍(jun) 傷(shang) 亡慘重的消息後,輾轉反側(ce) 、徹夜難眠。她忍不住對丈夫陳憲章說:“我們(men) 的武器裝備落後,誌願軍(jun) 同誌們(men) 在朝鮮打得太艱苦了,咱捐一架飛機,中不中?要是中,咱就幹!”陳憲章聽後,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就這樣,夫妻二人帶領“香玉劇社”,開始了捐機義(yi) 演壯舉(ju) 。
在當時,一架噴氣式戰鬥機的價(jia) 格是15億(yi) 元人民幣。麵對這樣的天文數字,常香玉沒有絲(si) 毫退縮。出發前,她義(yi) 無反顧地賣掉了劇社的運輸卡車和自己的金銀首飾,並拿出多年來辛辛苦苦攢下來的積蓄,總共4000萬(wan) 元,作為(wei) 義(yi) 演原始資金。為(wei) 了專(zhuan) 心投入義(yi) 演,常香玉狠下心、含著淚,把三個(ge) 年幼的孩子托付給了西安市保育院。
從(cong) 1951年8月,常香玉率“香玉劇社”從(cong) 西安出發,東(dong) 奔西走、北上南下,曆時6個(ge) 多月,行程近萬(wan) 裏,先後赴開封、鄭州、新鄉(xiang) 、武漢、廣州、長沙等城市演出。“香玉劇社”每到一處,都受到當地群眾(zhong) 的熱烈歡迎,觀眾(zhong) 多達30餘(yu) 萬(wan) 人。在南方一些城市,很多觀眾(zhong) 聽不懂豫劇,卻紛紛排隊購票,走進劇場觀看演出。因為(wei) 他們(men) 知道,常香玉是愛國的優(you) 秀藝人,常香玉做的事有益於(yu) 國家和人民,一定要支持。經過半年義(yi) 演、募捐,“香玉劇社”共籌集資金15.2億(yi) 元,超額完成了捐獻一架戰鬥機的目標。事後,當有人問到有沒有想過半年義(yi) 演募集不到足夠款項該怎麽(me) 辦時,常香玉堅定地答道:“如果半年完成不了,我就唱一年,一年不行,我唱兩(liang) 年,隻要唱下去,我就一定能辦到!”
捐獻完飛機後,浴血奮戰在朝鮮前線的誌願軍(jun) 將士們(men) ,依然讓常香玉牽掛不已。於(yu) 是,她又請求到前線去慰問演出。1953年4月,她帶著祖國人民對誌願軍(jun) 的深情厚誼,率領“香玉劇社”跨過鴨綠江,冒著戰火硝煙慰問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和朝鮮人民軍(jun) ,175天演出180餘(yu) 場。“誰說女子不如男”的鏗鏘歌聲在抗美援朝前沿陣地、軍(jun) 營山洞、後方醫院、夥(huo) 房營地久久地回響,變成千鈞力量,激勵著誌願軍(jun) 戰士英勇殺敵,保家衛國。
從(cong) 舞台到講台,由名角兒(er) 變教師,豫劇人才得以輩出
20世紀70年代末,國家百廢待興(xing) ,戲曲領域青黃不接,麵對青年演員十分匱乏的窘況,年過半百的常香玉想起了周恩來總理1960年的鄭重囑托:“要培養(yang) 青年一代,把幾十年的經驗教給青年”。是的,要培養(yang) 接班人,培養(yang) 青年人,隻有這樣,豫劇事業(ye) 才大有希望。1977年12月27日,常香玉赴任河南省戲曲學校校長,勇敢地挑起了培育戲曲後輩人才的重擔。上任伊始,常香玉深知教師之於(yu) 學校戲曲教育教學的重要性,於(yu) 是便協調多方力量,在贏得院團領導和同行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的前提下,選調舞台藝術經驗豐(feng) 富的優(you) 秀戲曲演員、樂(le) 隊演奏員,充實到戲校的師資人才隊伍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戲校的唱腔、表導演、樂(le) 器演奏等師資力量得到了加強。
從(cong) 舞台走上講台,由名角兒(er) 轉變為(wei) 教師,麵對學生們(men) 單純可愛的笑臉和渴望求知的眼神,常香玉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紅娘》《斷橋》《花木蘭(lan) 》等代表性劇目傳(chuan) 授給了學生們(men) 。她逐字逐句地講解,甚至在教授《大祭樁》時不顧年邁,雙腿下跪,為(wei) 學生親(qin) 自示範。晚年的常香玉身患癌症,病魔纏身。在河南省人民醫院住院時,她常對身邊醫護人員說:“國家花錢不少了,我心疼啊,不要再給我用值錢的藥了。”常香玉去世後,國務院授予她“人民藝術家”的榮譽稱號,號召全國廣大藝術工作者以常香玉同誌為(wei) 榜樣,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熱愛人民;學習(xi) 她對藝術精益求精、勇於(yu) 創新的藝術品格;學習(xi) 她德藝雙馨、無私奉獻的品質和崇高精神,為(wei) 繁榮和發展我國文藝事業(ye) 作出更大貢獻。
百年春秋轉瞬去,音容猶在玉常香。常香玉一生愛黨(dang) 、愛國,將畢生獻給了民族戲曲藝術事業(ye) 。
(本文係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表演體(ti) 係研究”〔16ZD005〕階段性成果)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19日 16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