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網絡影響力評價報告發布 公共文化服務通過數字化提升質量
作者:王資博(上海體(ti) 育大學教授)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用戶使用習(xi) 慣的變化,近年來,圖書(shu) 館服務的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wei) 一種必然。2021年6月,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設規劃》明確提出,要以全國智慧圖書(shu) 館體(ti) 係建設項目和公共文化雲(yun) 項目為(wei) 引領,推動公共文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取得新突破。從(cong) 實踐來看,目前包括公共圖書(shu) 館在內(nei) 的不少圖書(shu) 館已經在積極應用互聯網技術,將文化資源數字化,並通過在線平台和應用程序提供給用戶,滿足用戶對於(yu) 隨時隨地獲取文化資源、參與(yu) 文化活動的需求。
為(wei) 進一步推動我國圖書(shu) 館的數字化轉型和基礎服務的改善,不久前,《中國圖書(shu) 館網絡影響力評價(jia) 報告(2023—2024)》發布,成為(wei) 國內(nei) 首個(ge) 圖書(shu) 館網絡影響力評價(jia) 報告。這份報告選取了高校圖書(shu) 館、公共圖書(shu) 館和專(zhuan) 業(ye) 圖書(shu) 館三大類作為(wei) 評價(jia) 對象,從(cong) 網站影響力、新媒體(ti) 影響力、網絡社會(hui) 影響力、網絡學術影響力四個(ge) 方麵構建了中國圖書(shu) 館網絡影響力評價(jia) 體(ti) 係,從(cong) 地區、院校類型、圖書(shu) 館類別等維度共產(chan) 生了12個(ge) 排行榜,全方位、多角度揭示了我國圖書(shu) 館網絡影響力現狀。對這份評價(jia) 報告的深入分析和解讀,能夠幫助我們(men) 識別出不同圖書(shu) 館在網絡影響力建設方麵的優(you) 勢和不足,為(wei) 圖書(shu) 館提高自身的網絡影響力提供可行的方法和借鑒,有助於(yu) 圖書(shu) 館更好地提供在線信息和服務、進一步提升用戶體(ti) 驗和滿意度。
圖書(shu) 館雲(yun) 服務打破時空限製
圖書(shu) 館網絡影響力是圖書(shu) 館提供的網絡信息資源與(yu) 服務對用戶和社會(hui) 產(chan) 生的影響。
根據《中國圖書(shu) 館網絡影響力評價(jia) 報告(2023—2024)》的評價(jia) 模型,圖書(shu) 館網絡影響力組成要素,從(cong) 媒介上主要涉及四個(ge) 部分:一是網站影響力,圖書(shu) 館網站是圖書(shu) 館在網絡上展示自身形象和提供服務的窗口,官網與(yu) 第三方網站的宣傳(chuan) 與(yu) 展示都會(hui) 影響用戶體(ti) 驗和形象傳(chuan) 遞;二是新媒體(ti) 影響力,隨著數字網絡化的持續發展,新媒體(ti) 平台日益成為(wei) 重要的信息傳(chuan) 播媒介,圖書(shu) 館通過微信公眾(zhong) 號、官方微博、視頻號等新媒體(ti) 渠道進行網絡宣傳(chuan) 、資源與(yu) 服務的提供,能夠吸引用戶關(guan) 注和互動,提高圖書(shu) 館在社交媒體(ti) 上的影響力;三是網絡社會(hui) 影響力,圖書(shu) 館在履行社會(hui) 職能,傳(chuan) 播信息和知識資源過程中,對社會(hui) 環境、社會(hui) 公眾(zhong) 產(chan) 生影響與(yu) 貢獻,圖書(shu) 館資源的種類和質量直接關(guan) 係到其在網絡上的影響力大小;四是網絡學術影響力,圖書(shu) 館本身具有學術研究的職能,圖書(shu) 館在在線學術平台和數據庫中的期刊發文量、被引量都會(hui) 體(ti) 現在網絡學術影響力上。
基於(yu) 這些評價(jia) 要素,網民普遍評價(jia) 較高的圖書(shu) 館排在了榜單前列,它們(men) 的成功經驗也更具體(ti) ,為(wei) 數字化轉型相對滯後的圖書(shu) 館奮起直追補短板提供了直觀的參考。在報告聚焦的三類研究對象中,作為(wei) 重要公共基礎設施的公共圖書(shu) 館受眾(zhong) 覆蓋麵最為(wei) 廣泛,能夠最大程度上為(wei) 人們(men) 提供獲取知識、享受文化服務的機會(hui) ,推動社會(hui) 的智力發展和文化進步。
縱觀“公共圖書(shu) 館網絡影響力三十強”榜單,位居前列的圖書(shu) 館既具有自身特色和優(you) 勢,又在很多方麵保持高質量運轉,具有一定的共性,這些特色和共性構成了“明星”圖書(shu) 館的數字化經驗。
在網絡影響力方麵,排在榜單第一名的國家圖書(shu) 館在此項的得分為(wei) 100分。過去不少人因時空限製而無法獲得國家圖書(shu) 館的海量館藏資源,如今圖書(shu) 館服務走到線上解決(jue) 了這一問題。今年“世界讀書(shu) 日”當天,國家圖書(shu) 館新版官方網站正式上線,突出“全”“捷”“新”,為(wei) 廣大讀者提供更全麵的服務。點擊進入網頁,登錄賬號,既可檢索古籍資源、文獻等數字資源,又能在線閱讀,真正做到了“讓讀者隨時隨地擁有一座資料庫”。為(wei) 了提升服務質量,在保障資源便捷高效訪問的基礎上,新版網站讀者雲(yun) 門戶還開通了自有版權音視頻資源庫免登錄訪問,降低了資源訪問門檻,縮短了讀者到資源的距離。
在新媒體(ti) 影響力方麵,排在榜單第四名的杭州圖書(shu) 館在此項得到了滿分。去年10月,杭州圖書(shu) 館“一鍵借閱”公共圖書(shu) 館服務新模式入選文化和旅遊數字化創新實踐十佳案例;前不久,杭州圖書(shu) 館微信公眾(zhong) 號榮獲第七屆“大眾(zhong) 喜愛的閱讀新媒體(ti) 號”。打開杭州圖書(shu) 館微信公眾(zhong) 號,在“杭圖悅讀”欄能看到“杭圖微閱讀”“‘一鍵借閱’指南”等,既能享受線上閱讀,又能實現線上一鍵借閱。杭州圖書(shu) 館通過打造“一鍵借閱”杭州地區公共圖書(shu) 館線上服務一體(ti) 化平台,打通線上線下資源,“雲(yun) ”集市區14家公共圖書(shu) 館,形成了“線上借書(shu) ”“書(shu) 店借書(shu) ”“數字閱讀”三大服務場景,讓市民足不出戶即可享受“手機下單,圖書(shu) 快遞到家”等服務,成為(wei) 公共圖書(shu) 館線上服務新模式。
在網絡社會(hui) 影響力方麵,上海圖書(shu) 館更顯突出。圖書(shu) 館資源的種類和質量直接關(guan) 係到其在網絡上的影響力大小。早在2019年,上海圖書(shu) 館就設立了“中國網絡文學專(zhuan) 藏庫”。上海圖書(shu) 館館藏實力雄厚,豐(feng) 富性、珍稀性、獨特性等特點構築了其館藏的鮮明個(ge) 性。全國首個(ge) 網絡文學專(zhuan) 藏庫的設立,進一步豐(feng) 富了上海圖書(shu) 館的特色館藏文獻,體(ti) 現出上圖文獻資源建設的包容性,代表著其文化影響力和社會(hui) 影響力的再次提升。上海圖書(shu) 館將豐(feng) 富的館藏資源搬上雲(yun) 端,以豐(feng) 富性收獲讀者好評。
而在網絡學術影響力方麵,榜單前列的圖書(shu) 館均有亮眼表現。“探索依托微信、微博、短視頻等社會(hui) 化平台開展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工作機製,鼓勵公共文化機構打造有影響力的新媒體(ti) 矩陣”是新時代圖書(shu) 館的使命責任,“明星”圖書(shu) 館的數字化經驗將有效引領各級各類圖書(shu) 館著力提高自身網絡影響力。
圖書(shu) 館網絡影響力的差距與(yu) 彌合
如果僅(jin) 把眼光停留在我國圖書(shu) 館網絡影響力榜單的Top10乃至Top30,發現一些迄今為(wei) 止圖書(shu) 館數字化轉型的先進經驗並不是難事。但如果從(cong) 更全麵的視角進行審視,可以看到,不同地區的公共圖書(shu) 館之間,其網絡影響力仍然存在著不小的差距。或者說,圖書(shu) 館在現實中存在的資源和影響力的差距,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也在某種程度上平移到了線上。
人口多、經濟發達的地區的圖書(shu) 館通常擁有豐(feng) 富的館藏資源,在數字化轉型方麵比較積極,提供數字化的館藏資源、在線檢索係統、數字圖書(shu) 館等服務更專(zhuan) 業(ye) 。而一些較為(wei) 偏遠或經濟欠發達的地區由於(yu) 資源和資金的限製,在館藏資源方麵通常比較有限,同時在數字化和技術應用方麵相對滯後,限製了用戶在網絡環境下獲取圖書(shu) 館服務的便利性。
提高圖書(shu) 館的網絡影響力,優(you) 化公共圖書(shu) 館的資源配置是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yi) 。這需要我們(men) 以人民為(wei) 中心,堅持政府主導、社會(hui) 參與(yu) 、共建共享、改革創新,以標準化促進均等化、普惠化與(yu) 便捷化。同時,加強對口支援、東(dong) 部與(yu) 中西部合作等,推動圖書(shu) 館資源和服務共享,有效彌合地區間圖書(shu) 館網絡影響力方麵的差距。比如,從(cong) 2020年下半年開始,國家圖書(shu) 館開始實施“文獻共享借閱計劃”,讓好書(shu) 在全國“轉起來”,為(wei) 圖書(shu) 找到真正需要它的讀者。如今,“文獻共享借閱計劃”逐漸向全國圖書(shu) 借閱雲(yun) 平台發展,這正是圖書(shu) 館線上服務質量不斷提升的表現。
當然,各級各類圖書(shu) 館還要立足自身資源優(you) 勢,以特色彰顯高質量。大閱讀時代,數字化便捷式閱讀與(yu) 共享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圖書(shu) 館的資源優(you) 勢,圖書(shu) 館必須打破傳(chuan) 統服務流程,重建自己與(yu) 公眾(zhong) 更便捷、更有黏性的鏈接,這種新式鏈接的基礎便是數字化。圖書(shu) 館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不僅(jin) 要通過用戶界麵的改進、搜索引擎的優(you) 化等著力提升用戶體(ti) 驗,還要在差異化、個(ge) 性化線上服務方麵做文章——不僅(jin) 要讓讀者隨身擁有一座數據庫,還要讓讀者切實感受到讀書(shu) 便利。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19日 1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