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盛世中華 在探源與回望中煥發時代新活力

發布時間:2023-07-20 10:05:00來源: 荔枝新聞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強調,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隻有全麵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重要論述,肯定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文化建設中“根基”和“命脈”價(jia) 值。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片片甲骨,包藏著華夏文明的萌芽。何尊的銘文,勾勒出“中國”二字最早的模樣……一件件出土文物以時間軸形式生動展現了中華文明綿延傳(chuan) 承、不斷演進。一撇一捺,書(shu) 寫(xie) 漢字之古韻;一磚一瓦,建起長城亙(gen) 古流芳;一腔一調,唱出國粹之經典……星漢燦爛的中華文明有著攝人心魄的魅力。

  為(wei) 什麽(me) 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曆史長河中頑強生存和不斷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總結:“很重要的一個(ge) 原因,是我們(men) 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這條堅韌的精神紐帶,將小家與(yu) 大家緊密相連;這種不竭的精神湧流,將個(ge) 體(ti) 的生命與(yu) 國家民族的命運融匯在一起。“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天下興(xing) 亡,匹夫有責”“大道之行,天下為(wei) 公”……中華民族的家國觀,是中華文明五千年綿延不絕的支撐所在,是中華文化傳(chuan) 承發展的精魂所係。這種精神的傳(chuan) 承,讓中華文明輝煌於(yu) 史、溢彩於(yu) 今,雖經風雨波折而始終屹立如新,成為(wei) 一種“亙(gen) 古亙(gen) 今”的文明,成為(wei) 當代中國社會(hui) 的價(jia) 值底色。

  如同一棵大樹,越想向高處和明亮處生長,它的根越要向下,向泥土深處。今天,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奮鬥精神深深植根於(yu) 中華文明土壤之中。當代中國,江山壯麗(li) ,人民豪邁,前程遠大。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chuan) 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

  我們(men) 該如何在這個(ge) 壯麗(li) 時代的“丹青”史冊(ce) 裏,為(wei) 前人和後世揮寫(xie) 新時代中國之“精神”?近日,“盛世中華 何以中國”網上主題宣傳(chuan) 啟動。拂去曆史的塵埃,多彩絢麗(li) 的中華文明發展脈絡清晰可見。“何以中國”,是我們(men) 對自身文化的一次叩問和探尋,亦是闡明中國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蘊,是幫助世界認識中國、了解中國,展現了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今天,我們(men) 與(yu) 古人“對話”,與(yu) 先賢“交流”。采用全息影像技術等多種數字科技,對國寶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並打造出沉浸式的情景舞台,形象講述了國寶背後的曆史文化故事。讓曆史“說話”,讓文物“說話”,不僅(jin) 是延伸了曆史軸線,也在闡釋中華文明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yi) 、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質和發展形態。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古老文明,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精神力量。盛世中華,在探源與(yu) 回望中煥發時代新活力。我們(men) 以知古鑒今的方式,為(wei) 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注入強大的文明滋養(yang) 和精神力量,為(wei) 世界文明之路提供中國航標。(李群)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