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我國渤海首個千億方大氣田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發布時間:2023-07-21 10:22: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渤中19-6氣田是我國東(dong) 部第一個(ge) 大型整裝千億(yi) 方大氣田,目前已探明天然氣地質儲(chu) 量超過2000億(yi) 立方米、探明凝析油地質儲(chu) 量超過2億(yi) 立方米。昨天(7月19日),該氣田中心平台完成海上安裝,標誌著我國渤海首個(ge) 千億(yi) 方大氣田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渤中19-6氣田中心平台上部組塊重達12000噸,超過了海上船舶吊裝能力的極限,這次安裝借助了潮汐的力量,采用“浮托”方法進行,以類似“挺舉(ju) ”的方式,將上部組塊安裝到導管架上,精度達到毫米級。

  總台央視記者 張叢(cong) 婧:在“挺舉(ju) ”前,作業(ye) 船首先要駛入平台基座之間,進船時,每側(ce) 僅(jin) 有10厘米間隙,而船長近200米,加上組塊總重4萬(wan) 多噸,要在波濤洶湧的海麵上完成這個(ge) 過程,就像“穿針引線”一樣難。他們(men) 是怎麽(me) 做到的?

  海油工程渤中19-6安裝項目經理 徐勤宇:我們(men) 通過4台大馬力的錨機牽引著作業(ye) 船前進,同時在海底布設了4條1000米以上的鋼纜,牢牢抓住海底。與(yu) 此同時,現場有多艘船緊密協作,確保作業(ye) 船按預定路線穩定、精準地進入基座中。

  總台央視記者 張叢(cong) 婧:經過3個(ge) 小時的作業(ye) ,現在組塊已經到達了基座的上方,可以看到圓錐形的尖端正在緩慢地與(yu) 基座進行對接,這個(ge) 過程有什麽(me) 奧秘?讓我們(men) 一起了解一下。

  海油工程渤中19-6浮托負責人 邱煒:我們(men) 通常采用注水壓載的方式緩慢轉移重量,具體(ti) 哪些艙需要注水、每個(ge) 艙注多少水,都需要經過精確計算。我們(men) 自主研發了這一套減震緩衝(chong) 裝置,可以巧妙地將萬(wan) 鈞之力平穩地坐在基座上。

  新聞鏈接:我國固定式海上平台建設能力亞(ya) 洲領先

  海洋油氣開發,工程裝備是關(guan) 鍵瓶頸。固定式海洋油氣平台具有甲板麵積大、可變載荷大、結構安全可靠等優(you) 點,是世界範圍內(nei) 應用最廣泛的海洋油氣開發裝備。經過近些年的高速發展,我國固定式海上平台建設能力躍居亞(ya) 洲領先水平。

  隨著我國首個(ge) 海洋工程數字化技術中心在天津建成,我國在海洋工程設計方麵形成一套能夠重複使用和批量建造的海上固定平台標準化、係列化技術成果,工程設施標準化技術發展走在行業(ye) 前列。

  海油工程工程項目分公司總經理 陶付文:通過自主攻關(guan) ,成功掌握3萬(wan) 噸級超大型海洋平台和300米級深水固定式海洋平台設計、建造、安裝等成套技術,固定式海洋平台關(guan) 鍵技術實現了從(cong) 基礎理論、結構、設計、施工到運行維護等全方位提升,不斷降低淺水和中深水油氣田的建設成本。

  目前,我國已累計完成50餘(yu) 個(ge) 萬(wan) 噸級固定式海上平台單體(ti) 建造,建成了以天津、青島、珠海等為(wei) 代表的大型海洋油氣裝備製造聚集區,場地規模及製造能力領跑亞(ya) 洲,並建成我國首個(ge) 海洋油氣裝備製造“智能工廠”,智能製造技術取得關(guan) 鍵突破。

  在海上安裝方麵,我國建成了以7500噸大型單吊起重船藍鯨船、世界上最大下水駁船“海洋石油229”等為(wei) 代表的海上工程“艦隊”,固定式海洋平台浮托安裝種類數量、作業(ye) 難度和技術複雜性等均位居世界前列。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