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曾經礦區變花海 “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實現統籌發展

發布時間:2023-07-21 10:22: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遼寧省遼陽市的弓長嶺區是國家資源枯竭轉型城區,曆史上長期的礦產(chan) 開采導致生態環境嚴(yan) 重破壞,穿城而過的湯河水一度成為(wei) 了臭氣熏天的爛泥湯。經過近年來當地全麵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曾經千瘡百孔的湯河流域如今成為(wei) 了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國家濕地公園。來看總台記者從(cong) 現場發回的報道。

  總台記者 季熠非:我現在是在遼寧省遼陽市的大湯河國家濕地公園,炎炎夏日,在這裏碧波蕩漾的湖麵上,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讓漫步於(yu) 此的人們(men) 感受到一絲(si) 難得的清涼與(yu) 愜意。與(yu) 我以往的認知不同,這裏是一座建設於(yu) 城市中的國家濕地公園。

  來看我手中的這張地圖,遼陽是一座因水而得名的城市,古時因地處遼水之北,得名遼陽。遼水就是今天我國的七大河流之一的遼河,在遍布遼陽的諸多遼河幹流支流當中,全長90餘(yu) 公裏的湯河,在遼陽市的弓長嶺區自北向南貫穿始終,是當地百姓心中名副其實的母親(qin) 河。

  望著眼前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湯河,您不會(hui) 知道,在十幾年前這裏卻是另外一副模樣。這是當地水利部門提供給我們(men) 的幾張老照片和一組視頻資料,由於(yu) 曆史上長期無序的礦產(chan) 開采,湯河流域生態惡化,管理缺失,汙水直排入河,河道裸露,雜草叢(cong) 生,河水幾度斷流,防洪隱患嚴(yan) 重,湯河成了人們(men) 避之不及的爛泥湯。

  麵對千瘡百孔的母親(qin) 河,近年來,遼陽全麵推進湯河流域生態修複治理。水的命脈在山,治湯河先治礦山,當地大力實施礦山地質環境修複和荒山綠化工程,百年礦區開始轉型,實現了由礦坑到花海,由“礦粉灰塵霧漫天”向“青山碧水共藍天”的蛻變。湯河也通過建設截汙管線取締了之前的全部排汙口,全麵治理河道汙染阻塞問題,防洪標準也達到50年一遇。湯河水質和環境質量顯著改善,穩定保持在三類水質標準以上,呈現出了水清河暢、岸綠林茂的生態美景。

  您可能很難想象,我們(men) 現在所在的濕地公園百畝(mu) 荷花塘這個(ge) 位置,當年就是一個(ge) 碩大的堆積廢礦渣、臭氣熏天的爛泥坑,如今成為(wei) 了市民們(men) 休閑納涼、親(qin) 近自然的好去處。重新煥發生機的湯河水和濕地中豐(feng) 富的食物選擇,吸引了眾(zhong) 多珍稀鳥類來到這裏,標誌性的種群——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鷺和蒼鷺的數量,從(cong) 十年前的十幾隻增加到現在的超過兩(liang) 千隻,鳥兒(er) 們(men) 在這裏繁衍生息、遷徙停留,如今已經成為(wei) 了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最好的見證者。

  2017年,大湯河國家濕地公園在遼陽正式掛牌,這裏的建設始終遵循著保護優(you) 先、科學修複、適度開發、合理利用的原則,打造“河”“塘”“灘”的濕地格局,充分發揮濕地維持生物多樣性、淨化水質、調節氣候、蓄洪抗旱等多種功能,采取適度人工幹預,保護或修複濕地生態係統。現在,大湯河國家濕地公園裏共有濕地植物49種、鳥類140種、魚類26種,在維護濕地生態過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生濕地生態特征和自然風貌,使大湯河濕地公園成為(wei) 公眾(zhong) 認識濕地、了解濕地、提高公眾(zhong) 生態意識的教育基地。

  今天的大湯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麵積近300公頃,水上樂(le) 園、市民公園、百畝(mu) 荷花塘、濕地景觀長廊,現在每到清晨傍晚或是周末節假日,到這裏活動的市民數以萬(wan) 計,極大地提升了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從(cong) 昔日的百年礦區到今天的山水之城,從(cong) 國家資源枯竭城市到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我們(men) 今天講述的遼陽大湯河國家濕地公園的故事,是踐行生態文明思想的一個(ge) 生動縮影,也為(wei) 遼寧、為(wei) 東(dong) 北地區探索出了一條“綠水青山”與(yu) “金山銀山”統籌發展的新路徑。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