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以優秀傳統文化守正創新 為中國式現代化培根鑄魂

發布時間:2023-07-25 10:56:00來源: 天津日報

  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主題教育

  全麵學習(xi) 深入領悟 認真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網上學校

  天津北方網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指出,“要堅持守正創新,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曆史文脈、譜寫(xie) 當代華章”。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要堅持傳(chuan) 統文化的守正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發展,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

  一、中國式現代化植根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凝結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沃土。

  基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國式現代化更具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式”體(ti) 現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我們(men) 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是我國曆史傳(chuan) 承和文化傳(chuan) 統決(jue) 定的,中國式現代化也是從(cong) 對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發展而來。中國式現代化具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同時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一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力量為(wei) 支撐,體(ti) 現出更加鮮明的中國特色。

  立足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我們(men) 開辟出全新的現代化道路。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開創標誌著中國實現了對西方資本主義(yi) 現代化模式和蘇聯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模式的雙重批判與(yu) 超越,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正是以本國的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基礎,我們(men) 才開拓了符合自身實際情況和發展要求的現代化道路。

  二、守正傳(chuan) 承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積澱深厚文化底蘊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國人民長期生產(chan) 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hui) 觀、道德觀的重要體(ti) 現,蘊含著豐(feng) 富的國家和社會(hui) 治理智慧,要充分汲取其精華,讓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

  繼承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理念,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堅實思想基礎。傳(chuan) 承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大道之行、天下為(wei) 公的社會(hui) 理想,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追求,為(wei) 政以德、任人唯賢的治理理念,革故鼎新、其命維新的改革思想,家國天下的觀念意識以及知行合一的實踐精神等,大力推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借鑒吸收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思想,為(wei) 五個(ge) 方麵現代化提供豐(feng) 富思想資源。借鑒民為(wei) 邦本、政在養(yang) 民的民本思想,凝聚民心民意,匯聚強大合力,推動實現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借鑒“治國之道,富民為(wei) 始”“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富民思想,推動協調發展,促進公平公正,建設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借鑒“倉(cang) 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理念,既追求物質富足,又追求精神富有,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借鑒天人合一、民胞物與(yu) 的自然觀,堅持綠色發展的價(jia) 值理念,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借鑒講信修睦、親(qin) 仁善鄰、和而不同、協和萬(wan) 邦的和平理念與(yu) 外交之道,將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與(yu)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相統一,推動實現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提煉展示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華,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滋養(yang) 民族精神根脈。對傳(chuan) 統文化進行科學分析,堅持古為(wei) 今用、以古鑒今,堅持有鑒別地對待、有揚棄地繼承,堅持守正不守舊、尊古不複古。做好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闡釋,加強曆史典籍版本的收集和保護,把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繼續傳(chuan) 承下去。進一步加強對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係統整理,精準挖掘其中適應當前實踐需要的價(jia) 值理念和人文精神,科學闡發其內(nei) 涵、基因和特質。準確提煉和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並賦予其時代意義(yi) 。

  三、創新發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不竭精神動力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要守好傳(chuan) 統文化正氣,更要保持創新銳氣,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yu) 當今時代相適應、與(yu) 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相協調。

  以馬克思主義(yi) 真理力量激活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精神支撐。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與(yu) 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相結合。馬克思主義(yi) 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具有高度契合性,二者相結合能夠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注入科學理性精神、提供深刻思想內(nei) 涵,促進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實現質的飛躍;能夠造就一個(ge) 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ti) ,讓形成的新文化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方法與(yu)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的時代化成果,是文化主體(ti) 性的最有力體(ti) 現。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理論指導,在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拓展提供有力精神支持和不竭思想源泉。

  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鑒中激活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凝聚強大精神力量。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對世界文明具有兼收並蓄的開放胸懷,在國與(yu) 國的相互交流中不斷煥發新的活力。其發展曆史充分說明,思想文化需要在持續互動中得以傳(chuan) 播和發展。要積極吸納外來文化文明精華。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尊重世界其他文明的多樣性,廣泛借鑒世界一切優(you) 秀文明成果,推動中華文化的豐(feng) 富和完善,激活傳(chuan) 統文化的生命力,使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既符合中國國情實際,也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對全人類發展發揮獨特作用和優(you) 勢。要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大力弘揚超越國界、具有當代價(jia) 值的文化精神,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推動傳(chuan) 統文化的拓展和轉化,進一步提升影響力和感召力,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文明一道,解決(jue) 當今人類麵臨(lin) 的共同問題和世界現代化進程中麵臨(lin) 的諸多挑戰。要廣泛開展世界文明對話。持續進行同各國的文化交流合作,弘揚中華文明蘊含的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新和發展,為(wei)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綿延不絕的精神動力,為(wei) 人類實現現代化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者李瑩為(wei) 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天津社會(hui) 科學院基地研究員)

  (天津日報7月24日09版理論創新)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