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圈頂流”餘華香港開講:不要為了追求所謂的成功去經曆苦難
【解說】身著一套深色西裝外套,頂著略帶潦草的經典發型,剛一出場便引得滿堂的歡呼和掌聲。日前,中國當代作家餘(yu) 華現身香港書(shu) 展,與(yu) 上萬(wan) 名到場觀眾(zhong) 進行了一場主題為(wei) "文學自由談"的分享會(hui) 。
【解說】三個(ge) 多小時的分享會(hui) 中,餘(yu) 華分享了《活著》《兄弟》《文城》等多部熱門作品的創作曆程,與(yu) 讀者暢談包括小說的語言風格、角色、情節設置考慮等種種細節。作為(wei) 當下華語文學圈最暢銷的嚴(yan) 肅文學小說之一,由餘(yu) 華創作的長篇小說《活著》自首次在《收獲》雜誌上發表至今的30多年,打動無數讀者。這部作品的成功,除故事情節令人震撼外,也得益於(yu) 其樸實無華的語言風格。
【同期】中國當代作家 餘(yu) 華
《活著》的語言是最樸實的。為(wei) 什麽(me) 它要樸實呢?就比喻那個(ge) 月光下的道路,我用一種偷換概念方式,就說它像是一條河流一樣,泛著蒼白的光芒,諸如此類這樣的。但類似這樣的比喻用在一個(ge) 剛剛失去自己兒(er) 子的一個(ge) 父親(qin) 的心情,又把兒(er) 子剛剛埋下來以後,這個(ge) 比喻是不負責任的,是不恰當的。然後一直尋找意象,後來找到"鹽"的意象,因為(wei) 鹽是白色的,而且鹽對一個(ge) 農(nong) 民來說,他肯定是很熟悉的。另外,鹽和傷(shang) 口的關(guan) 係大家也是知道的。所以當福貴把兒(er) 子埋了以後,他再看那條兒(er) 子每天都要往縣城學校跑的那條小路的時候,我覺得一定要寫(xie) 一個(ge) 。所以最後就是,月光照的那條通往城裏的小路,灑滿了鹽,月光照下來像是灑滿了鹽一樣,對這種感覺,然後我覺得我找到了一個(ge) 準確的一個(ge) 比喻。
【解說】餘(yu) 華是一位善於(yu) 描寫(xie) 苦難的作家,苦難經他之筆渲染更顯真實而鮮活,悲愴又無奈。在他看來,困難中是蘊含幸福的,正如《活著》中的福貴在曆經苦難和死亡後體(ti) 會(hui) 到了生命的脆弱,對生命愈發尊重與(yu) 珍惜,隱忍頑強地活著,最終實現了對苦難的超越。但回歸到現實生活,餘(yu) 華並不鼓勵人們(men) 為(wei) 了追求成功去經曆苦難,當下社會(hui) 中不少勵誌"雞湯"於(yu) 他而言並不真實。
【同期】中國當代作家 餘(yu) 華
當你麵對苦難的時候,其實裏麵是有幸福的。但是能避開就避開,不要為(wei) 了追求所謂的成功去經曆苦難。太多的人經曆了苦難之後,依然沒有成功。現在這個(ge) 世界最多就是"雞湯",但又喝不著,是假的。
【解說】在不少讀者心目中,餘(yu) 華說話幽默風趣,金句頻出,是個(ge) 不折不扣的"段子手"。他曾參與(yu) 的講座、接受的采訪經網友的二次剪輯在網絡和社交平台頻頻"出圈"、廣為(wei) 傳(chuan) 播,這也讓餘(yu) 華多了一個(ge) "網紅"身份,更被年輕讀者冠以"文化圈頂流"的名號。對於(yu) 時不時在網絡走紅的各類頭銜昵稱,餘(yu) 華照單全收,他感慨時下新媒體(ti) 的發達,亦樂(le) 見文化通過多元途徑受到人們(men) 的喜愛。
【同期】中國當代作家 餘(yu) 華
我這兩(liang) 年確實感受到,怎麽(me) 上街被人認出來了,以前認不出來的,就是視頻太多了。現在我兒(er) 子已經不願意跟我一起出去吃飯了,這是我比較苦惱的一點。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隻要你一兩(liang) 年不接受采訪你就在媒體(ti) 上消失了,現在因為(wei) 是一個(ge) 自媒體(ti) 的時代、一個(ge) 視頻的時代,你哪怕兩(liang) 三年不再出現,舊的視頻他們(men) 會(hui) 不斷地翻新。後來我的學生他們(men) 給我發過來,說還有"餘(yu) 華廠牌",就我(成為(wei) )說唱歌手了,做得還挺好的你別說。後來(某社交媒體(ti) 平台)上把我跟一條狗(放)在一起,(說我是)"潦草小狗",假如我不是在北師大當老師的話,我都不知道,我的那些學生們(men) 天天看這個(ge) ,然後發給我,我覺得很好,我覺得很可愛,所以我現在發型變了,看他們(men) 怎麽(me) 辦。
【解說】在讀者答問環節,餘(yu) 華對提問來者不拒,侃侃而談。當談及對近年被廣泛關(guan) 注的人工智能的看法時,餘(yu) 華表示,對自身命運的不可知是人類無法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希望。
【同期】中國當代作家 餘(yu) 華
我絕對不會(hui) 用AI(人工智能)去創作,我想它會(hui) 把我帶向黑暗的。AI可能能夠表現出我們(men) 已知的所有的,但是它無法表現出我們(men) 未知的(內(nei) 容),人的看法不是命運的看法,一個(ge) 人的命運是怎麽(me) 樣,AI是無法來決(jue) 定的。ChatGPT根本不知道你的命運,你下一步會(hui) 怎麽(me) 樣。所以我們(men) 唯一還能夠保留我們(men) 自己的就是我們(men) 對自己命運的不可知,這是AI不知道的,所以我們(men) 就還覺得我們(men) 還有希望。
【解說】在四十載的文學生涯中,餘(yu) 華多次被推上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當被問及是否對獲獎有所期待時,餘(yu) 華直言,自己能做的是把作品寫(xie) 好,得到讀者認可,至於(yu) 自己不能把握的事情,便不會(hui) 再考慮。
【現場聲】
餘(yu) 華老師好,您對諾貝爾文學獎有過期盼嗎?謝謝。
【同期】中國當代作家 餘(yu) 華
因為(wei) 我寫(xie) 作已經寫(xie) 了有40年了,我自己心裏已經很清楚,就是當我不能把握的事情,想都不要去想。就是如何寫(xie) 好一部小說,如何把它寫(xie) 得更好,這是我所能把握的,當這本書(shu) 出版以後,能否受到讀者的喜愛,能否獲獎,這根本是我做不到的。我也不可能為(wei) 了獲獎給某一個(ge) 評委打電話,況且我也不會(hui) 說外國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