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一河 紅色航程”係列課程發布 上海團校:黨的創新理論青年化闡釋新探索
“這次培訓課程講了很多中國式現代化上海實踐的案例,如果能去實地走走看看一定會(hui) 印象更深”“聽說蘇州河是上海的母親(qin) 河,而且以前還是臭水浜,希望下次有機會(hui) 能走近看看現在是什麽(me) 樣”……在整理曆年參訓學員的反饋意見時,一條條青年學員的訴求讓上海市團校展館教學部相關(guan) 同誌開始思考:如何讓現有的培訓課程體(ti) 係更為(wei) 立體(ti) 飽滿?課程內(nei) 容怎樣才能抓住青年學員的興(xing) 趣點,為(wei) 團校課堂增添青年味,注入青年氣?麵對思維敏捷,探索未知勁頭足,接受新生事物快,參與(yu) 意識強的Z世代新學員,團校應該怎樣講好現場教學課?
在上海市委第七巡回指導組和團上海市委支持和指導下,上海市團校以“高質量發展加速改革新階段的上海市團校建設”課題為(wei) 抓手,聚焦“移動團校係列課程項目建設”,開展“一江一河 紅色航程”係列課程研發,積極開展黨(dang) 的創新理論青年化闡釋的實踐探索。
作為(wei) 這項重大探索的成果,2023年7月25日上午,中國式現代化上海實踐主題“一江一河 紅色航程”係列課程發布會(hui) 在上海秦皇島碼頭舉(ju) 行。團上海市委副書(shu) 記鄔斌,上海市團校黨(dang) 委書(shu) 記、校長戴冰,上海久事(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久事旅遊(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浦江遊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等單位的相關(guan) 負責人,以及課程研發團隊領銜專(zhuan) 家、上海師範大學資深教授蘇智良出席發布會(hui) 。“一江一河”沿岸區域浦東(dong) 、楊浦、黃浦、靜安、普陀、虹口、長寧等區團委以及青年、大學生代表等100餘(yu) 人參加了發布活動。
據了解,課程研發團隊先後赴上海浦江遊覽集團、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院等地實地走訪調研10餘(yu) 場,組織召開專(zhuan) 家、師資調研座談7次,開展問卷調研157人次。通過“水岸並聯、情理交融、寓教於(yu) 景、學思踐悟”的“一江一河 紅色航程”係列課程,引導廣大青年明確問題導向,把學習(xi) 理解重大理論問題與(yu) 關(guan) 注分析社會(hui) 現實熱點問題結合起來,在紅色航程課堂中以沉浸式、體(ti) 驗式的理論學習(xi) 方式,親(qin) 身感受中國式現代化上海實踐的偉(wei) 大成就,增強黨(dang) 的創新理論對廣大青年的吸引力,提高青年理論學習(xi) 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今年年初,上海市團校與(yu) 上海久事集團旗下公共交通卡公司、強生交通(集團)公司攜手推出“移動團校·紅色巴士”係列課程,受到廣大黨(dang) 團組織、團青幹部和青年的高度肯定,社會(hui) 反響熱烈。中國式現代化上海實踐主題“一江一河 紅色航程”係列課程,是上海市團校與(yu) 上海久事集團旗下久事旅遊(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等單位聯動,精心打造、共同推出的又一“移動團校”紅色教育係列課程。
該紅色教育係列課程以“1+5+4”,即1門總論課程、5門黃浦江流域圍繞上海“五個(ge) 中心”建設子主題課程,以及4門蘇州河流域城市治理、現代化建設子主題課程,共計10門課程組合構成整個(ge) 係列課程內(nei) 容。
總論課程《東(dong) 方之珠:穿越浦江解碼上海現代化》聚焦上海超大城市現代化的曆程,從(cong) 傳(chuan) 統城市“老城廂”、近代城市“外灘”到現代城市“陸家嘴”、人民城市“世界會(hui) 客廳”,講述自1843年開埠以來上海城市現代化發展的曆史脈絡和基本特征,特別是新時代以來上海實踐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曆程,引導青年深入理解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蘇州河流域城市治理、現代化建設子主題課程《幸福之城:蘇河美畫繪製生活新樣本》以“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為(wei) 指導,講述蘇州河“三灣一弄”舊區改造、蘇州河水質改善、蘇州河生態人文空間建設等故事,使青年明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引導青年積極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守正創新、踔厲奮發,用青春夢托起中國夢。紅色航程係列課程改變了以往教育培訓中灌輸式、填鴨式等傳(chuan) 統單一的教學方式方法,尊重青年的內(nei) 心感受,呼應他們(men) 對培訓課程的真實需求,使他們(men) 在理論與(yu) 實踐的互動統一中加深了對黨(dang) 的創新理論的理解和應用。
在“一江一河 紅色航程”係列課程研發過程中,研發團隊注重在闡釋主體(ti) 、內(nei) 容和形式等方麵賦予青年元素,努力達到讓青年坐得下、聽得進、弄得懂、記得牢的育人效果。上海市團校組織動員各行業(ye) 各領域青年參與(yu) 移動團校的課堂,開展黨(dang) 的創新理論宣講,積極把教育對象轉變為(wei) 教育力量,招募團校青年教師、滬上高校青年大學生成立紅色航程係列課程青年講師團、青年大學生講師團、青年誌願者服務隊,開設教學專(zhuan) 題培訓課程,引領青年講好青年話、凸顯青年味,用青年視角和“青言青語”講述黨(dang) 的創新理論在上海落地生根的故事,提升青年化闡釋黨(dang) 的創新理論的能力和水平,打造出“青年學、青年講、青年行”的全鏈條青年化闡釋黨(dang) 的創新理論的新範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