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大釗故鄉 跨越時空與大釗“相遇”
河北省樂(le) 亭縣新戴河初級中學八年級學生鄒佳琦告訴記者一個(ge) 關(guan) 於(yu) 理想的“秘密”:長大工作後到李大釗紀念館做一名講解員,將大釗故事和精神講給更多人聽。
這個(ge) “秘密”,鄒佳琦從(cong) 未告訴過任何人。這個(ge) 想法萌生自她上小學五年級時,那時她成為(wei) 李大釗紀念館紅領巾誌願講解員剛剛一年多時間。“在平時講述大釗故事和精神的過程中,深受感染和鼓舞。”鄒佳琦說。
作為(wei) 大釗故鄉(xiang) 人,鄒佳琦自幼耳濡目染革命先驅李大釗的人生故事和革命經曆,自豪感漸漸在她心底生根發芽。小學三年級的暑假,鄒佳琦報名成為(wei) 一名誌願講解員。
鄒佳琦很“拚”,李大釗紀念館3個(ge) 展廳、9個(ge) 專(zhuan) 題通篇1萬(wan) 餘(yu) 字的講解稿,她用了一個(ge) 多星期時間完整背誦下來。
那個(ge) 暑假,鄒佳琦和同學們(men) 以講代練,幾乎天天“泡”在紀念館。
“釗自束發受書(shu) ,即矢誌努力於(yu) 民族解放之事業(ye) ……”一開始,鄒佳琦怎麽(me) 也斷不好這句話,在請教館內(nei) 講解員後,便一字一字邊琢磨邊練習(xi) ,將斷句的節奏熟練掌握。
因為(wei) 語速快,鄒佳琦吃字嚴(yan) 重,很多連詞都被“吃掉”。鄒佳琦感覺是自己過於(yu) 緊張,便調節情緒,放緩語速,將之前“吃掉”的字“吐”出來。
小學四年級暑假時,鄒佳琦如願拿到了李大釗紀念館頒發的誌願講解員證件。對於(yu) 這個(ge) 證件,她期待已久,“那是一個(ge) 光榮身份的象征”。
這些年來,鄒佳琦每個(ge) 暑假都會(hui) 到李大釗紀念館進行誌願講解,為(wei) 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講述大釗故事和精神。在她心中,“李大釗是偉(wei) 大的,他為(wei) 了心中的革命信仰而獻身,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令人敬仰”。
在樂(le) 亭縣新戴河初級中學,像鄒佳琦一樣的誌願講解員還有很多。新戴河初級中學與(yu) 李大釗紀念館僅(jin) 僅(jin) 一街之隔,在新戴河初級中學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校長王曉娥看來,地域位置上的優(you) 勢,為(wei) 學校開展以傳(chuan) 承紅色基因為(wei) 主題的魅力德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每逢重要節日節點,學校都會(hui) 組織學生走進李大釗紀念館,開展豐(feng) 富的紀念活動,培養(yang) 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意識。
走在新戴河初級中學,校園、走廊、教室、圖書(shu) 角,大釗元素無處不在,春風化雨般融入師生的心中。
“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造環境,征服曆史。”
“青年之文明,奮鬥之文明也。與(yu) 境遇奮鬥、與(yu) 時代奮鬥、與(yu) 經驗奮鬥。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
……
跨越百年,李大釗對於(yu) 青年的冀望與(yu) 鼓勵仍聲猶在耳、同頻於(yu) 心。
在新戴河初級中學,定期開展的“我是大釗故鄉(xiang) 人”主題班會(hui) 、校本課程已成為(wei) 該校師生講述大釗故事、傳(chuan) 承大釗精神的重要形式。
在課堂上,學生們(men) 查閱史料、撰寫(xie) 劇本、排演短劇,將人物角色還原於(yu) 近代、現代曆史背景下的情境中,去體(ti) 悟革命先輩的探索和抉擇。
在新戴河初級中學語文教師蕭芬看來,作為(wei) 大釗故鄉(xiang) 人,他們(men) 有責任學習(xi) 並傳(chuan) 承大釗精神,“我們(men) 利用主題班會(hui) 的形式講述大釗故事、學習(xi) 大釗思想,以此讓孩子們(men) 更清晰、更直觀地了解李大釗的人生經曆和思想精神”。
在新戴河初級中學曆史教師李春平看來,大釗精神是跨越時代的。在“我是大釗故鄉(xiang) 人”校本課程上,李春平注重用大釗精神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引領,樹立正確的價(jia) 值觀念和理想信仰,也通過今昔中國對比來剖析大釗精神的內(nei) 涵,解讀傳(chuan) 承大釗精神的重要性、大釗精神對於(yu) 當下中國的影響。
如今,在新戴河初級中學,以大釗精神為(wei) 原點,延伸至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精神譜係,該校師生從(cong) 豐(feng) 富的革命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
6月30日,為(wei) 迎接“七一”黨(dang) 的生日,一台展示紅軍(jun) 長征的舞蹈劇《不朽的長征》在學校上演。
在舞蹈劇中,36名學生以母親(qin) 送兒(er) 子參加革命、老戰士臨(lin) 終鼓勵小戰士繼續革命、藏族同胞毅然參軍(jun) 勇敢殺敵3個(ge) 故事為(wei) 主線,演繹紅軍(jun) 長征中的感人故事。
在劇中,學生們(men) 傾(qing) 情投入演出,切身感受長征的艱難與(yu) 偉(wei) 大、紅軍(jun) 的堅忍頑強與(yu) 勇往直前。
新戴河初級中學音樂(le) 教師劉麗(li) 蕊說,排練此劇,是為(wei) 了讓學生對紅軍(jun) 長征有更加深切的感受和了解,從(cong) 今年3月開始,他們(men) 曆時兩(liang) 個(ge) 月排練此劇。舞蹈編排、音樂(le) 選擇、故事設計都集中展現“紅軍(jun) 不怕遠征難,萬(wan) 水千山隻等閑”的英雄氣概。
“在舞蹈劇中,我們(men) 選擇設計了母親(qin) 送兒(er) 子草鞋參加革命、老戰士臨(lin) 終送小戰士懷表鼓勵其繼續革命、藏族同胞參軍(jun) 殺敵3個(ge) 故事作為(wei) 主線,來展現紅軍(jun) 長征的艱難與(yu) 感人,讓學生們(men) 在參演中深受感染。”劉麗(li) 蕊說。
舞蹈劇主持人劉景嘉說,當說出第一句主持詞“那是一個(ge) 黑暗的年代”,她的情緒仿佛瞬間穿越到那個(ge) 年代,代入到紅軍(jun) 不畏艱險長征的路途中,讓她深受感觸。
在學校,每個(ge) 學生對於(yu) 李大釗都有自己的理解。
該校七年級學生郭一冉也是李大釗紀念館誌願講解員,每次從(cong) 紀念館大堂裏的李大釗雕像前走過,她都會(hui) 注視片刻,心中瞬間燃起敬仰之情。
該校七年級學生劉籽齊說,他對大釗精神的理解是“從(cong) 容鎮定、不怕犧牲、視死如歸”,李大釗一生雖然短暫,卻很輝煌。
為(wei) 將大釗精神付諸實際行動,今年3月,該校八年級學生杜思睿發起成立“微光”誌願服務團隊,組織同學們(men) 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到社區、農(nong) 村開展誌願服務活動,慰問孤寡老人、牽手貧弱兒(er) 童少年,在服務社會(hui) 的過程中傳(chuan) 承李大釗擔當、奉獻的精神。
在李大釗故鄉(xiang) ,大釗精神在青少年中春風化雨,潤心無聲。“接下來,我們(men) 還將依托校內(nei) 外資源,對大釗精神和思想進行深入挖掘,結合我們(men) 積累的教育素材,進行大釗課程的深度開發,讓紅色的種子根植學生內(nei) 心,為(wei) 培養(yang) 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少年貢獻我們(men) 的教育力量。”王曉娥說。
如今,新戴河初級中學傳(chuan) 承大釗精神的經驗做法已被團樂(le) 亭縣委作為(wei) 典型進行宣傳(chuan) 推廣。
團樂(le) 亭縣委副書(shu) 記李艾宇表示,團樂(le) 亭縣委積極推廣新戴河初級中學、大黑坨小學等在傳(chuan) 承大釗精神、加強思政引領中的良好經驗做法,探索排練情景劇、快板書(shu) 等新的宣講形式,用好自媒體(ti) 、短視頻平台,開展“雲(yun) 講解”“雲(yun) 視聽”“雲(yun) 宣講”宣講服務,製作大釗精神“微黨(dang) 課”,用新的宣講載體(ti) 讓大釗精神代代相傳(chuan) 。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