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探索希望工程文化傳播升級之路
1989年,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hui) 發起實施希望工程。這一以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兒(er) 童為(wei) 目的的公益事業(ye) ,至今已持續超過30年,一大批失學兒(er) 童的命運因此改變。
2019年11月2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寄語希望工程強調:“把希望工程這項事業(ye) 辦得更好,讓廣大青少年充分感受到黨(dang) 的關(guan) 懷和社會(hui) 主義(yi) 大家庭的溫暖。”
新時代,希望工程這項公益事業(ye) 如何開辟新征程、為(wei) 更多青少年帶來溫暖?日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跟隨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hui) (以下簡稱“中國青基會(hui) ”)前往廣東(dong) 調研。
“南粵會(hui) 親(qin) ”傳(chuan) 遞廣東(dong) 溫度
來自廣東(dong) 梅州農(nong) 村家庭的小雨(化名),父親(qin) 早逝、母親(qin) 改嫁。“南粵會(hui) 親(qin) ”讓他第一次走出大山,來到廣州。夢想的種子從(cong) 此生根發芽,他從(cong) 農(nong) 村中學考到了縣城最好的高中,後來成功拿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shu) 。
“南粵會(hui) 親(qin) ”項目,是廣東(dong) 希望工程幫扶困難青少年、服務青少年成長發展的品牌項目,最早還得從(cong) 1994年在廣州舉(ju) 辦的“羊城會(hui) 親(qin) ”和2003年在深圳舉(ju) 辦的“鵬城會(hui) 親(qin) ”說起。
從(cong) 2008年起,原來僅(jin) 在廣州、深圳兩(liang) 市舉(ju) 辦的活動拓展到廣東(dong) 全省,“南粵會(hui) 親(qin) ”項目通過每年組織全省各地的孤兒(er) 、單親(qin) 等困境家庭青少年接受社會(hui) 各界愛心人士、家庭和機構的認捐資助,讓受助兒(er) 童到城市與(yu) 資助人結對會(hui) 親(qin) ,共度2-3天的親(qin) 情之旅,搭建起“不是親(qin) 人勝似親(qin) 人”的愛心之橋。
截至目前,“南粵會(hui) 親(qin) ”已成功舉(ju) 辦十二屆,惠及21個(ge) 地市的121個(ge) 縣(市、區),累計幫助23.2萬(wan) 名困境孩童完成學業(ye) ,資助金額超過2.5億(yi) 元。
2009年,來自梅州農(nong) 村的李彩霞收到了希望工程的助學金。10年後,她以資助者的身份參加“南粵會(hui) 親(qin) ”,將曾經收獲的溫暖傳(chuan) 遞給需要幫助的孩子。
“我的弟弟妹妹,包括我孩子的爸爸,都在讀書(shu) 的時候受到過愛心資助。”李彩霞說,是這些助學金,助她渡過難關(guan) ,實現夢想。
10年來,李彩霞一直保存著受資助的卡片。參加工作後,她和家人們(men) 加入希望工程,堅持每年捐款資助學生。“在我心裏,這些助學金,隻是暫時借給我用一下。等我有能力的時候,我該還回去。”
李彩霞是無數“南粵會(hui) 親(qin) ”孩子中的一員。當年受助的孩子,有的長大後成了高中老師,有的成了奮戰在抗疫前線的社區醫生……30年來,他們(men) 的人生因“希望工程”而更加美好。
有不少愛心人士,多年持續通過“南粵會(hui) 親(qin) ”捐資助學。廣東(dong) 省人大常委會(hui) 原主任、省關(guan) 工委榮譽主任張幗英就是其中一員。早在“羊城會(hui) 親(qin) ”時她就開始捐款支持會(hui) 親(qin) 活動,每年堅持與(yu) 參加活動的孩子們(men) 見麵。她不僅(jin) 見證了項目從(cong) “羊城會(hui) 親(qin) ”到“南粵會(hui) 親(qin) ”的轉變,還帶動身邊不少人加入助學育人的隊伍。
廣東(dong) 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hui) (以下簡稱“廣東(dong) 青基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除了物質資助,“南粵會(hui) 親(qin) ”還組織困境家庭青少年參觀紅色教育基地、城市地標、圖書(shu) 館、大學等,讓青少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來自黨(dang) 和社會(hui) 主義(yi) 大家庭的溫暖,傳(chuan) 承愛與(yu) 希望的薪火。
“南粵會(hui) 親(qin) ”活動參加由團中央指導、中國青基會(hui) 主辦的2022希望工程·親(qin) 青籌公益節——網絡推介眾(zhong) 籌專(zhuan) 場,以籌款總額18.78萬(wan) 元排在全國第三,獲中國青基會(hui) 70萬(wan) 元公益金助力及3萬(wan) 元宣傳(chuan) 經費支持。廣東(dong) 青基會(hui) 負責人表示,“南粵會(hui) 親(qin) ”已成為(wei) 匯聚社會(hui) 愛心能量的慈善平台,在城市與(yu) 農(nong) 村之間架起愛心橋梁,產(chan) 生了不是親(qin) 人、勝似親(qin) 人的良好社會(hui) 效應,是希望工程的創新發展。
鄉(xiang) 村教師計劃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1993年1月,廣東(dong) 第一所希望小學——五華縣佘維希望小學落成,標誌著希望工程在廣東(dong) 實踐落地。
截至今年1月,廣東(dong) 希望工程累計接受款物14.44億(yi) 元,資助家庭困難學生23.26萬(wan) 名,援建希望小學890所,推出了“希望鄉(xiang) 村教師計劃”“幸福廚房”“廣東(dong) 省青少年大病救助工程”等項目,有效推動了粵東(dong) 西北地區鄉(xiang) 村教育事業(ye) 發展,助力困境家庭青少年成長成才。
從(cong) “有學上”到“上好學”,這些年,希望工程一直在路上。廣東(dong) 青基會(hui) 探索實施希望鄉(xiang) 村教師計劃,在幫助更多鄉(xiang) 村孩子“上好學”的同時,也為(wei) 大學生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台。
在潮州市潮安區鳳塘鎮泮洋小學,希望鄉(xiang) 村教師計劃支教誌願者謝銳煉不僅(jin) 教數學、英語、體(ti) 育,還將魔術、川劇變臉等豐(feng) 富多彩的內(nei) 容搬進孩子們(men) 的課堂。“斜杠青年”謝銳煉發揮自身特長,演戲曲、舞草帽……讓課堂妙趣橫生。
希望鄉(xiang) 村教師計劃支教誌願者到來之前,湛江市麻章區赤嶺小學洋水嶺校區7個(ge) 年級隻有5名在編教師。4名支教誌願者不僅(jin) 給孩子們(men) 開起音體(ti) 美、性教育、閱讀教育等素養(yang) 課程,還帶孩子們(men) 走出鄉(xiang) 村參加各類省級比賽。
廣東(dong) 共青團在原有大學生誌願服務山區工作(山區計劃)基礎上,於(yu) 2015年啟動希望鄉(xiang) 村教師計劃,招募優(you) 秀大學畢業(ye) 生誌願者、社會(hui) 愛心人士走進粵東(dong) 西北地區鄉(xiang) 村薄弱學校,開展1-3年的支教誌願服務。
廣東(dong) 青基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希望鄉(xiang) 村教師計劃實施7年來,累計選派5064人次誌願者為(wei) 粵東(dong) 西北地區13個(ge) 地市2013所鄉(xiang) 村學校提供逾307萬(wan) 節精品課程,惠及超67萬(wan) 山區學生。
該負責人介紹,希望鄉(xiang) 村教師計劃堅持通過地方推薦、省級考察的方式確定支教學校,確保聚焦最偏遠、最薄弱且確實招不到老師的學校,避免對地方正常教師招聘工作造成衝(chong) 擊影響。目前494所支教學校(教學點)全部位於(yu) 粵東(dong) 西北偏遠山區,其中,大埔縣橫溪村岩上中學地處粵閩邊界海拔1000米的深山之中,是縣內(nei) 最邊遠偏僻的山區中學。
數字支教讓教育資源更普惠
學校師資不足、優(you) 秀教師短缺、部分課程開不齊、教育資源不均衡等問題困擾著不少鄉(xiang) 村學校。
今年春季學期,由廣東(dong) 青基會(hui) 聯合騰訊黨(dang) 委、騰訊SSV數字支教實驗室共同發起的“提供數字支教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以下簡稱“SSV數字支教”)項目,在肇慶市封開縣試點。通過“誌願者線上授課+學校本地老師協助”的雙師課堂模式,為(wei) 該縣的7所鄉(xiang) 村學校221名學生講授職業(ye) 啟蒙課、健康與(yu) 幸福課、健康與(yu) 安全課等課程。
在封川小學的幸福與(yu) 健康課程中,支教誌願者以顏色啟發學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從(cong) 而讓學生認識自己。在杏花鎮中心小學的職業(ye) 啟蒙課中,支教誌願者以演員這個(ge) 職業(ye) 為(wei) 例,告訴學生“不管從(cong) 事什麽(me) 職業(ye) ,第一步就是需要好好學習(xi) ”。課堂上,老師與(yu) 學生們(men) 互動,學生們(men) 積極發言,氣氛輕鬆而熱烈。
“針對村小實際需求與(yu) 兒(er) 童發展認知的要求,SSV數字支教以‘五育並舉(ju) ’為(wei) 基本理念搭建課程體(ti) 係。通過平台與(yu) 課程幫助學校先開齊課表,將藝術·美術、藝術·音樂(le) 、體(ti) 育、信息科技等課程補齊,帶給孩子適合村小學生的素養(yang) 類課程。”騰訊SSV數字支教實驗室課程負責人平赫介紹。
項目由權威專(zhuan) 家提供專(zhuan) 業(ye) 的課程製作團隊保證落地執行,誌願者代表輸出實踐經驗,數字支教項目團隊把控內(nei) 容,保證課程教學效果與(yu) 產(chan) 出效率。目前,SSV數字支教累計開展27個(ge) 門類的課程,課程資源合規率100%、 合格率99.7%、達標率93%。截至2023年5月31日,項目覆蓋全國22個(ge) 省份、150餘(yu) 個(ge) 區縣的1000餘(yu) 所學校,動員誌願者數萬(wan) 人參與(yu) 。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沂蒙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