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軍委審計署某審計中心參謀潘朝——一次次圓滿完成審計任務
仲夏時節,中央軍(jun) 委審計署某審計中心審計組一行頂著烈日趕赴燕山腹地,對駐紮於(yu) 此的某部開展審計調查。擔任主審的參謀潘朝剛放下行李,就一頭鑽進審計作業(ye) 室,開始梳理核查財經和裝備數據資料。
這些年,潘朝年均出差200天以上,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從(cong) 事審計工作10年來,他先後完成40餘(yu) 項重大審計任務,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500多條,連續6年被評為(wei) 優(you) 秀基層幹部、“四有”優(you) 秀軍(jun) 官。
堅持原則,敢“唱黑臉”
“一次次審計任務的圓滿完成,就是向黨(dang) 和人民交出的合格答卷,作為(wei) 一名軍(jun) 隊審計戰線的黨(dang) 員幹部,無論啥時候都要牢記黨(dang) 旗下的誓言。”潘朝說。
潘朝麵容黝黑,審計中更是敢於(yu) “唱黑臉”,堅持原則毫不含糊。
一次,潘朝帶領審計組對某部進行審計,發現一些工程建設進展緩慢,有的甚至一再延期。
在核實情況時,有的同誌卻倒起“苦水”:“審計不是審錢的嗎?我們(men) 的活都沒開幹,錢還沒花一分,能有啥問題?”
“錢用的地方不對,審計要管;該用的不用,審計也要管。”潘朝板起臉來反問道:“工程是不是早一天建成,就能早一天形成保障力?”
被一針見血指出問題後,被審計單位主動配合審計組的工作,一起研究解決(jue) 問題和加緊推進工程建設的對策,抓緊完善建設方案,全力以赴加快工程建設進度。
該部的同誌深有感觸地說:“過去是怕審計,現在是盼審計,審計讓我們(men) 看到了存在不足和差距,更感受到了備戰打仗的如山責任。”
怕出問題不花錢,怕擔責任不辦事,怕犯錯誤不創新。潘朝和審計組在深入部隊審計中發現,“三怕”思想在一些部隊和官兵中存在,他們(men) 始終緊盯部隊轉型發展要求,核查嚴(yan) 審軍(jun) 費投向投量、資產(chan) 管理使用、投入產(chan) 出效益、建設質量進度,向慢作為(wei) 不作為(wei) 現象亮“紅燈”。
向戰而審,助力打贏
“誰挖戰鬥力的牆腳,我們(men) 就跟他鬥到底。”這是潘朝常掛在嘴邊的話。
一次,潘朝帶領審計小組到某裝備承製企業(ye) 進行審計,發現與(yu) 某型裝備配套的一款軟件存在采購疑點。但麵對那些看不懂的技術參數、搞不清的設計語言、聽不懂的專(zhuan) 業(ye) 術語,大家都有點發蒙。
“事關(guan) 戰鬥力,一丁點問題都不能出。”潘朝主動“請戰”,他加班加點“啃下”200多份關(guan) 於(yu) 軟件設計采購的文件資料,10多次向軍(jun) 隊審價(jia) 專(zhuan) 家請教,並對前後幾個(ge) 版本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比對。
步步深入、抽絲(si) 剝繭,終於(yu) 查清問題。在確鑿證據麵前,某軟件設計公司隻得承認在軟件測評時編造技術方案、搞二次收費的事實。
工作中,潘朝常被戰友們(men) 稱為(wei) “拚命三郎”。一次,潘朝參加某部訓練條件建設審計。該部經費投入體(ti) 量大,僅(jin) 采購的數字化設備就有上千台(件),這些設備來自不同廠家,規格、參數、性能、用途各不相同。
數量多、核查難度大,審計組進行現場核查時愈發小心謹慎。
他們(men) 發現部分設備沒有標識說明,供應商解釋說,這是定製產(chan) 品,沒有標識很正常。
然而,當對抽查設備進行拆解後,發現根本不是什麽(me) 所謂“定製”,而是供應商采購其他廠家產(chan) 品後,套上了自己的“外殼”。
“事關(guan) 備戰打仗,誰也別想耍花招!”潘朝立刻帶著審計組對所有設備進行核查,揭開了設備價(jia) 格虛高、部分配件以次充好、貼標簽仿冒的蓋子,不僅(jin) 挽回經費損失,更重要的是保證了產(chan) 品質量。
著眼大局,積極作為(wei)
作為(wei) 新時代軍(jun) 隊審計人員,潘朝跳出單純的審計業(ye) 務觀念,注重提升政治站位,在工作中和戰友們(men) 經常“頭腦風暴”,從(cong) 一個(ge) 個(ge) 案例中總結分析,強化戰略思維,在工作中不斷創出“金點子”。
在一次對部分預備役部隊審計期間,潘朝和審計組成員發現,預備役部隊人員組成複雜,經費保障渠道來自多個(ge) 方向,有的經費開支甚至成了“糊塗賬”。
潘朝與(yu) 審計組從(cong) 創新審計模式入手,深入分析審計發現了一些問題,提出“優(you) 化人員編組”“完善保障體(ti) 係”“對地方政府提供土地進行全麵摸底”等建議,有的建議被相關(guan) 法規所采納。
有一年,在對某重點建設單位裝備數質量情況審計調查時,潘朝和戰友們(men) 需要站在審計的視角,對該單位裝備建設的整體(ti) 質效進行評估。
“就事論事的審計方式已經無法適應形勢任務。”評估過程中潘朝敏銳地發現現有審計方式的短板,“單個(ge) 裝備可能沒有問題,但集成起來就會(hui) 暴露出短板弱項,如能提出有針對性的審計建議,那便是審計的真正價(jia) 值所在。”
他帶著大家查閱裝備建設的總體(ti) 方案,對建設意圖、目標規劃等進行係統梳理,數十次到一線調研,對比分析裝備在訓練、演習(xi) 中的評估參數,最終向有關(guan) 單位提出相關(guan) 裝備體(ti) 係建設的建議。
近年來,潘朝帶領審計人員先後查出多個(ge) 行業(ye) 領域存在的深層次問題,總結梳理出多個(ge) 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為(wei) 服務改革強軍(jun) 作出了積極貢獻。
(胥陵參與(yu) 采寫(xi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