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東方風起“中國車穀”

發布時間:2023-08-02 11:06:00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北頻道

  武漢之南,“中國車穀”。

  地處武漢市西南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武漢經開區”),因開放事業(ye) 而“生”,因汽車產(chan) 業(ye) 而“興(xing) ”。在不到500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匯集了9家整車企業(ye) 、13家整車工廠、500餘(yu) 家汽車零部件企業(ye) ,成為(wei) 全球汽車產(chan) 業(ye) 最密集的區域之一。7月31日,記者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團隊,走進武漢經開區,實地感受“中國車穀”高質量發展的蓬勃生機。

  一輛車:無人駕駛“跑”起來

  通過手機掃碼,記者登上一輛無人駕駛巴士。司機雖然坐在駕駛位置,雙手卻時刻放在膝蓋上,方向盤自動“打方向”;行駛過程中,車輛根據導航自動加速、減速、變道、轉彎、掉頭……遇到紅燈或前方有障礙物時會(hui) 自動停止駕駛。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範區,“目前全區現在有無人出租車200多台,像這樣的無人小巴有55台。目前這些巴士主要是免費在地鐵站沿線接駁,下一步將進行商業(ye) 化運營。”武漢智慧生態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力介紹。

  居住在附近的居民、職工表示,科技的進步與(yu) 發展,極大地便捷了大家的出行,給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一條路:智能網聯“通”起來

  “聰明的車”配合“智慧的路”,這樣的“科幻場景”正在武漢照進現實。2019年9月,位於(yu) 武漢經開區的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範區正式揭牌,這是中部首個(ge) 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範區,也是國內(nei) 最早頒發自動駕駛商用牌照的示範區。

  經過幾年建設,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範區已建成“開放+封閉+仿真”三位一體(ti) 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體(ti) 係。武漢示範區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總裏程達811.56公裏(單向),覆蓋530平方公裏區域。其中,武漢經開區開放道路裏程669.6公裏,是中部首個(ge) 全域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的區域。

  據悉,目前武漢經開區已建成全國規模最大、場景最多、首個(ge) 全5G通信接入的開放道路自動駕駛示範區。

  道路的“智慧”來自科技創新。據武漢經開區科技創新局局長孫智波介紹,近年來,武漢經開區圍繞產(chan) 業(ye) 數字化和數字產(chan) 業(ye) 化“雙化”協同,以“雲(yun) ”為(wei) 梯、以“數”為(wei) 翼,建“鏈”強“鏈”,積極推動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製造業(ye) 深度融合,有力推動智能網聯產(chan) 業(ye) 發展。

  一條鏈:產(chan) 業(ye) 集群“旺”起來

  在武漢經開區,有一條 13 公裏長、號稱“車都之脊”的東(dong) 風大道,5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ye) 沿線排開。而“東(dong) 風”之名,取自中國四大汽車集團之一的東(dong) 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1991年,為(wei) 了承接中法合資30萬(wan) 輛轎車項目落戶,武漢經開區開始動工興(xing) 建,1993年被國務院批準為(wei)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進入21世紀,東(dong) 風汽車總部、東(dong) 風本田、東(dong) 風乘用車等企業(ye) 陸續入駐,武漢經開區汽車產(chan) 業(ye) 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近年來,武漢經開區緊緊圍繞汽車產(chan) 業(ye) 上下遊各環節,不斷強鏈補鏈延鏈,東(dong) 風首個(ge) 自主高端新能源品牌東(dong) 風嵐圖、本田全球首個(ge) 新能源工廠、東(dong) 風高端新能源越野車東(dong) 風猛士、路特斯全球總部等新能源整車項目順利落地。同時,該區加快發展汽車零部件產(chan) 業(ye) ,形成了涵蓋發動機、汽車底盤、車身、電子電器、電池、電機六大核心版塊的汽車零部件產(chan) 業(ye) 體(ti) 係。

  “‘中國車穀’已從(cong) 最初生產(chan) 的‘一輛富康車’,發展到‘一條鏈的產(chan) 業(ye) 集群’。”武漢經開區經信局局長吳芳告訴記者,如今,武漢經開區年產(chan) 整車百萬(wan) 輛、電器超兩(liang) 千萬(wan) 套,2022年GDP首次突破2000億(yi) 元大關(guan) ,實現工業(ye) 產(chan) 值3500億(yi) 元,成為(wei) 省市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工業(ye) 發展的頂梁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