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第一觀察丨怎樣繼續做好基礎研究這篇大文章?

發布時間:2023-08-02 11:04:00來源: 新華社

  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雜誌發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文章《加強基礎研究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ti) 學習(xi) 時的講話,深入分析了我國基礎研究現狀和挑戰,探討加快推進我國基礎研究發展的措施,為(wei) 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明確了方向和方法。

  我們(men) 應如何按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繼續做好基礎研究這篇大文章?

  (一)地基打得牢科技事業(ye) 大廈才能建得高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決(jue) 定著一個(ge) 國家科技創新的底蘊和後勁。

  出台《國務院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幹意見》、製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先後作出一係列重大決(jue) 策部署,推動我國基礎研究取得長足進步。

  從(cong) 走進中關(guan) 村到聚焦量子、區塊鏈等前沿科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ti) 學習(xi) 中、在院士大會(hui) 上、在考察調研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始終強調基礎研究之於(yu) 科技創新的重要性。

  早在2013年,總書(shu) 記就指出:“我們(men) 必須增強憂患意識,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機遇,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

  時隔近10年,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ti) 學習(xi) ,總書(shu) 記指出:“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

  在全麵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加強基礎研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由此凸顯。

  在集體(ti) 學習(xi) 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應對國際科技競爭(zheng) 、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我們(men) 加強基礎研究,從(cong) 源頭和底層解決(jue) 關(guan) 鍵技術問題”;

  在廣東(dong) 考察時,強調:“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guan) 鍵”;

  在江蘇考察時,指出:“中國式現代化關(guan) 鍵在科技現代化”;

  在四川考察時,指出:“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是大勢所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

  一係列講話、部署,強調“迫切”和“關(guan) 鍵”,更加證明科技創新之於(yu) 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yi) ,加強基礎研究正是旨在解決(jue) 當前我國科技創新中存在的短板,為(wei)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凝聚共識、夯實根基。

  (二)加強基礎研究是個(ge) 係統性工程

  如何加強基礎研究?這是一個(ge) 龐大的係統性工程,需要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wei) 支撐。

  為(wei) 此,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從(cong) 強化布局、體(ti) 製機製、支撐平台、人才隊伍、國際合作、創新生態等六個(ge) 方麵作出全麵部署。

  總書(shu) 記指出,世界已經進入大科學時代,基礎研究組織化程度越來越高,製度保障和政策引導對基礎研究產(chan) 出的影響越來越大。

  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深刻闡釋下,人們(men) 對基礎研究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對如何加強基礎研究的理解更加深刻。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集體(ti) 學習(xi) 中提到,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基礎研究存在題目從(cong) 國外學術期刊上找、儀(yi) 器設備從(cong) 國外進口、取得成果後再花錢到國外期刊和平台上發表的“兩(liang) 頭在外”問題。

  對此,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開出“良方”——

  “要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文獻和數據平台,發起高水平國際學術會(hui) 議,鼓勵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率先在我國期刊、平台上發表和開發利用。”

  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隻有研究真問題、做真學問,才能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總書(shu) 記重要文章中的一係列重要觀點,彰顯出加強基礎研究的務實態度。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特別對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提出要求:“要把加強基礎研究納入科技工作重要日程,加強統籌協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基礎研究實現高質量發展。”

  同時,總書(shu) 記還對各級領導幹部提出要求:“要學習(xi) 科技知識、發揚科學精神,主動靠前為(wei) 科技工作者排憂解難、鬆綁減負、加油鼓勁,把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科技創新的一係列戰略部署落到實處。”

  (三)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始終是源泉、是關(guan) 鍵

  欲致其高,必豐(feng) 其基。打好地基,關(guan) 鍵在人。

  此次集體(ti) 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加強基礎研究,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人才。”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把科技體(ti) 製改革作為(wei) 全麵深化改革的重點,親(qin) 自領導、親(qin) 自部署,許多重大科技體(ti) 製改革議題都指向激發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創造性。

  當前,我國麵臨(lin) 的很多關(guan) 鍵核心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dong) 西沒有搞清楚。

  搞清楚這些問題,迫切需要高水平科技人才。對從(cong) 事基礎研究的科技工作者而言,既要有躬耕基礎研究的熱情和興(xing) 趣,更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決(jue) 心和毅力。

  此次集體(ti) 學習(xi) 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引導科技人員摒棄浮誇、祛除浮躁,坐住坐穩“冷板凳”。這為(wei) 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搞創新再次吃下“定心丸”。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涵養(yang) 基礎研究發展生態,不僅(jin) 要打牢物質和製度基礎,更需要精神力量的滋養(yang) 。

  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征程上,一代代科學家以身許國、心係人民,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的大地上,為(wei) 科技進步、人民生活改善、中華民族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特別重視精神的力量,在集體(ti) 學習(xi) 中提到我國幾代科技工作者通過接續奮鬥鑄就的“兩(liang) 彈一星”精神、西遷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科學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時代北鬥精神等。

  要在全社會(hui) 大力弘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廣泛宣傳(chuan) 基礎研究等科技領域湧現的先進典型和事跡,共同塑造中國特色創新生態,為(wei) 支撐基礎研究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策劃:霍小光

  監製:陳芳

  主筆:胡喆、張泉、溫競華

  統籌:王絢、施永南

  視覺︱編輯:吳晶晶、郝曉靜

  新華社國內(nei) 部製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