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體教融合大有可為

發布時間:2023-08-04 14:50:00來源: 光明日報

  【冠軍(jun) 話大運】

  大運會(hui) ,是成就我人生夢想的重要舞台。2005年,還是一名清華本科生的我有幸參加了伊茲(zi) 密爾大運會(hui) ,出征男子100米比賽。出發之前,我特意查了曆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hui) 短跑比賽中國選手的成績,發現名次都不算高。我給自己定下了“跑進前八名”的目標——當時,這是一個(ge) 難以企及的成績,以至於(yu) 我都不太敢向人提起。試訓時,麵對別的國家選手輕蔑的眼光,我心裏暗暗較勁,一定要向世界證明“中國人,可以!”

  帶著這樣的信念,一槍、兩(liang) 槍、三槍……我的競技狀態越來越好,突破原有目標,一路闖入了決(jue) 賽。還記得決(jue) 賽那天,我站在跑道上,整個(ge) 人仿佛處在真空中,聽不到任何聲音,隻能看見場內(nei) 的燈光在閃。槍響,我一馬當先跑了出去。跑到50米左右,我感覺到有人追了上來,腿上因舊傷(shang) 也有些發緊。穩住!我壓住節奏繼續跑。70米,身後已經沒有了對手追逐的風聲。終於(yu) ,我第一個(ge) 衝(chong) 過了終點!那一刹那,我整個(ge) 人都是懵的。直到一麵國旗從(cong) 觀眾(zhong) 席中飄下來,我才像回到了現實世界。歡呼聲、掌聲中,我披著國旗在賽場大喊:“我是中國選手!中國人也能拿到百米的世界大賽冠軍(jun) 了!”

  從(cong) 2001年北京大運會(hui) ,到2011年深圳大運會(hui) ,再到此次成都大運會(hui) ,在這20多年時間裏,大運會(hui) 與(yu) 中國大陸幾乎每十年就相約一次。大運火炬在中國的每一次點燃,都標誌著中國國力和發展水平的提升,意味著國民體(ti) 育參與(yu) 度、城市市容市貌等硬件設施和精神財富多方麵的進步,也向世界展示著一個(ge) 個(ge) 充滿青春活力的中國城市形象。

  “失去體(ti) 育的教育不完整,失去教育的體(ti) 育將走向歧途。”這每一次點燃,也都是中國學校體(ti) 育發展的重要節點。2005年我參加的伊茲(zi) 密爾大運會(hui) ,是我國首次由教育部組團參賽的大運會(hui) 。在我心中,除了“零的突破”外,我獲得的大運會(hui) 金牌更大的意義(yi) 就在於(yu) ,我是完全在學校運動訓練體(ti) 係成長起來的大學生運動員,這也是中國學校體(ti) 育發展的見證與(yu) 標誌。

  曆經18年發展,如今,中國越來越多的優(you) 秀運動人才從(cong) 校園孕育而生。本屆大運會(hui) ,清華大學牽頭負責田徑和男籃兩(liang) 個(ge) 項目的組隊和參賽任務,共有1人擔任官員、2人擔任領隊、9人擔任教練、30名學生參賽,參賽項目和人數均創新高。值得一提的是,清華學生胡朕卓還擔任開幕式中國代表團旗手,北京冬奧會(hui) 單板滑雪大跳台冠軍(jun) 、清華大學2023級新生蘇翊鳴與(yu) 另外7位優(you) 秀的青年代表共同成為(wei) 國際大學生體(ti) 育聯合會(hui) 會(hui) 旗入場的執旗手。這些都是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體(ti) 教融合工作的重要成果。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還需要意識到,未來體(ti) 教融合還有更大的空間有所作為(wei) 。我一直在思考,在高等教育體(ti) 係裏培養(yang) 所有高等級運動員是不可能的。我們(men) 還需要從(cong) 戰略層麵上分析所有項目,研究哪些項目可以放在高校走高等教育培養(yang) 路線,哪些項目適合放在職業(ye) 教育裏麵,哪些項目適合回到傳(chuan) 統的國家隊培養(yang) ,以精細化的頂層設計助推體(ti) 教融合之花愈發絢爛。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