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讓群眾住得安心——涿州三中安置點走訪見聞
“160/100,您血壓確實有點兒(er) 高了。回去按時吃藥,有什麽(me) 不舒服再來。”在河北省涿州市第三中學安置點的醫療救治組,47歲的碼頭鎮中心衛生院副院長劉彥光一邊解開水銀血壓計袖帶,一邊對就診群眾(zhong) 輕聲叮囑,並在《患者就診登記冊(ce) 》上仔細記錄下症狀、醫治明細等相關(guan) 信息。
在這個(ge) 高峰期曾同時容納周邊超過5000名受災群眾(zhong) 的防汛臨(lin) 時安置點,經驗豐(feng) 富的劉彥光和其他20餘(yu) 名醫護人員幾天來24小時輪班值守,累計接診200餘(yu) 人次。由於(yu) 部分患有慢性病的群眾(zhong) 在轉移時沒有隨身攜帶常用藥,這裏專(zhuan) 門配備了降血壓、降血糖及心腦血管藥品。他們(men) 臨(lin) 時辦公的校醫務室桌上,擺放著除顫儀(yi) 、心電圖機等監測和檢測設備。
“除了醫療救治,防疫消殺和傳(chuan) 染病的預防及監測也是我們(men) 的工作重點,一刻也不敢鬆勁兒(er) 。”涿州市衛生健康局黨(dang) 組成員張玉寶說,安置點每天至少消殺兩(liang) 次,尤其在廁所、食堂等人員集中場所實施重點消殺。
午飯時間,學生食堂門前人流不斷,接到開餐通知的群眾(zhong) 自帶餐具從(cong) 7棟臨(lin) 時安置的樓裏陸續匯聚而來,在10個(ge) 窗口前有序排隊取餐。他們(men) 手中的托盤或碗碟裏,是盛得滿滿的茄子燉豆角、涼拌黃瓜、煮雞蛋、大米飯等。熱氣蒸騰的窗口內(nei) ,頭戴無紡布工作帽的食堂工作人員不斷詢問打飯群眾(zhong) “一共幾口人?這些夠不夠吃?”
“目前的食材儲(chu) 備能保障群眾(zhong) 三天的基本夥(huo) 食供應。”學校食堂負責人田亮說,在政府部門積極調配和社會(hui) 愛心捐助的幫助下,現階段食堂物資相對充足,食品留樣等操作流程也不馬虎,讓大家吃好且吃得安全是後勤人員最關(guan) 心的。“我們(men) 特意延長每一餐飯的供餐時間,這樣群眾(zhong) 可根據自身情況錯峰打飯,也有效減少了聚集。”田亮說。
在食堂南側(ce) 的學生宿舍樓裏,記者見到了碼頭鎮向三村村民王建恒。涼爽的房間內(nei) ,即將升入五年級的兒(er) 子正在桌前寫(xie) 暑假作業(ye) 。7月31日下午,大水衝(chong) 進了村,他們(men) 一家六口蹚著水轉移到這裏,屬於(yu) 較早被安置的一批。
“這裏有水有電,尤其是有空調,大熱天也熱不著,早中晚都有飯。基本生活保障沒有問題,我們(men) 心裏挺踏實。”王建恒說。
還有部分群眾(zhong) 被安置在學校初中部和高中部教室內(nei) ,臨(lin) 時睡在他們(men) 轉移時從(cong) 家中帶來的泡沫地墊、棉褥或竹席上。為(wei) 了讓大家住得更舒服,這幾天,校長甄清一直在想辦法籌措折疊床、床墊、毛巾被等物資。而且這批物資短期就能到位,安置點將根據方案下發到有需要的群眾(zhong) 手中。
“作為(wei) 一所全日製寄宿製學校,正常情況下具備約1000人的住宿能力,這次對我們(men) 是極大的考驗。”甄清說。為(wei) 了盡最大可能妥善安置受災群眾(zhong) ,學校把教學樓、多功能樓和美術樓都利用起來了。“這兩(liang) 天,我們(men) 工作重心轉入做好群眾(zhong) 的生活保障上,特別是提升我們(men) 的服務水平,比如進一步關(guan) 注老弱病殘群體(ti) 的特殊需求。”
“目前已有約50名教師返崗,再加上教師家屬、安置群眾(zhong) 中的高校學生和熱心群眾(zhong) ,這支誌願服務隊超過了100人,其中六成以上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副校長杜孟林告訴記者,安置點始終密切關(guan) 注群眾(zhong) 需求,努力提供更加科學、細致、周到的服務。
校園裏,隨處可見穿著印有“第三中學誌願者”字樣紅馬甲的誌願者,他們(men) 忙著疏導往來車輛、清掃校內(nei) 垃圾、協助分發物資、廣播尋人尋物……他們(men) 正用點滴行動,讓安置群眾(zhong) 感受到他們(men) 的工作熱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