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肉蛋奶豐富“菜籃子” 2030年我國畜禽養殖規模化率將達83%以上
生產(chan) 邁向規模化設施化,現代養(yang) 殖場提升畜牧業(ye) 綜合產(chan) 能
走進山東(dong) 聊城市東(dong) 昌府區立海現代生態農(nong) 業(ye) 示範園,智能化數字管控中心大屏幕上實時顯示鴨舍內(nei) 情況。
“每個(ge) 鴨舍配一個(ge) 飼養(yang) 員,自動化控光控溫、上水上料,嚴(yan) 格的疫病防治措施必不可少。”養(yang) 殖場總經理陳興(xing) 立介紹。
陳興(xing) 立說,2018年示範園建成,一年可出欄1500萬(wan) 隻鴨子,單體(ti) 養(yang) 殖規模和全智能化控製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談及設施養(yang) 鴨的好處,立海集團副總經理朱斌算了筆賬:“傳(chuan) 統養(yang) 殖一個(ge) 棚最多養(yang) 8000隻鴨,立體(ti) 鴨籠同樣的占地麵積,最少可以養(yang) 3萬(wan) 隻。設施養(yang) 鴨不受天氣影響,每年可以多養(yang) 一批次,肉鴨存活率提高2.5個(ge) 百分點。綜合算下來,一個(ge) 現代養(yang) 鴨棚的效益是傳(chuan) 統棚的4倍。”
在立海集團數字一體(ti) 化禽產(chan) 品加工基地,全自動肉鴨加工流水線正有條不紊地工作。“下一步將加快建立產(chan) 、供、銷全程質量控製規範和標準,保障生鮮禽肉產(chan) 品高質量。”朱斌說。
近年來,我國畜禽規模化設施化養(yang) 殖穩步發展,2021年蛋雞肉雞和奶牛養(yang) 殖規模化率分別提高到80%和70%。全國禽蛋、肉類、奶類年產(chan) 量分別達到3409萬(wan) 噸、8990萬(wan) 噸和3778萬(wan) 噸,其中70%由規模養(yang) 殖場提供。
現代設施養(yang) 殖提升了禽肉保障能力,智慧牧場建設強化奶源供應保障。
一排排鋼架結構牛舍裏,奶牛正打盹兒(er) 。內(nei) 蒙古科右前旗中博農(nong) (興(xing) 安盟)牧業(ye) 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定宏告訴記者:“牛舍溫、光、水通過環控器統一控製,自動推料機、自動推糞器配合智能項圈、個(ge) 體(ti) 識別等信息化采集設備,實現了智慧養(yang) 牛。”
張定宏回憶:“規模養(yang) 殖剛起步的時候,牧場飼養(yang) 方式粗放,奶牛吃得不好,產(chan) 奶量就不高,現在奶牛享受定製食譜,飲食營養(yang) 科學,日均產(chan) 奶量提高了27%。”
離牛舍不遠的現代化擠奶大廳內(nei) ,奶牛有序走上全自動轉盤式擠奶機。轉盤上有專(zhuan) 門的掃描識別卡,記錄每頭牛的出奶量。新鮮的牛奶通過真空管道低溫存儲(chu) 到貯奶罐中,再通過全封閉低溫安全運輸車運送到工廠加工。整個(ge) 過程全程封閉,保證牛奶安全。
從(cong) “散戶漫山追牛跑”到如今“規模養(yang) 殖加工一體(ti) 化”,牛奶產(chan) 能和質量都得到大幅提升。近年來,科右前旗利用地處黃金奶源帶的優(you) 勢,建設了一批奶源基地,下一步將加大智慧牧場建設力度,強化奶業(ye) 全鏈條精細化管理水平,持續提升奶源保障能力。
規模化設施化養(yang) 殖助推畜牧業(ye) 綜合產(chan) 能提升。《全國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建設規劃(2023—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30年建設完成260個(ge) 家禽立體(ti) 高效設施養(yang) 殖場、200個(ge) 肉牛高效集約養(yang) 殖場、300個(ge) 肉羊高效集約養(yang) 殖場和200個(ge) 現代化奶牛智慧牧場,增加肉產(chan) 量150萬(wan) 噸以上、雞蛋產(chan) 量15萬(wan) 噸以上、奶類產(chan) 量160萬(wan) 噸以上,我國的肉蛋奶供應保障水平將進一步提高。
養(yang) 殖集約化標準化,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
走進廣西百色市田東(dong) 縣錢記農(nong) 業(ye) 循環經濟500萬(wan) 隻蛋雞產(chan) 業(ye) 園,雞舍裏一排排籠架設計成了“H”型。分揀打包車間內(nei) ,傳(chuan) 送帶上源源不斷輸送著一個(ge) 個(ge) 色澤鮮亮的雞蛋。
“蛋雞飼料以玉米、豆粕為(wei) 主,科學搭配維生素、微量元素等,雞舍內(nei) 的環境控製係統為(wei) 蛋雞創造了適宜的生長環境,這些都保障了雞蛋的產(chan) 量和質量。”園區經理張金蘭(lan) 介紹,目前園區有產(chan) 蛋雞舍35棟,最高一棟是6層樓房,基本實現了“樓房養(yang) 雞、舍不見人、蛋不粘手、糞不落地”。
記者注意到,這麽(me) 大規模的雞舍內(nei) ,卻看不到雞糞。飼養(yang) 管理員韋豔妮解釋:“每隔一天就開啟自動清糞機,保持雞舍清潔,不僅(jin) 蛋雞生活舒服,我們(men) 的工作環境也幹淨。”
雞糞去哪了?張金蘭(lan) 帶著記者前往園區的有機肥生產(chan) 車間,雞糞從(cong) 雞舍運輸到這裏變廢為(wei) 寶,年產(chan) 近5萬(wan) 噸有機肥。肥料銷售商黃天培說:“園區生產(chan) 的有機肥,是很好的果園底肥,改善土質,提高水果產(chan) 量,很受周邊果農(nong) 歡迎。”
集約化標準化養(yang) 殖模式,有力保障肉蛋奶質量安全。在田東(dong) 縣,種養(yang) 結合、農(nong) 牧循環漸成氣候,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
炎炎夏日,在田東(dong) 縣皇氏奶業(ye) 示範區奶牛養(yang) 殖區,牛舍采用隧道通風模式,奶牛悠閑地吃料或休息,每隔8分鍾還可享受噴灑淋水降溫。
“牛舍采用‘微生物+’墊料發酵床技術,對產(chan) 奶牛群采用‘臥床+發酵墊料牛床+微生物菌種’的飼養(yang) 模式,通過安裝牛糞處理回用係統,基本實現了無排放、無汙染。”皇氏田東(dong) 生態農(nong) 業(ye) 有限公司副廠長彭豪麗(li) 介紹。
不僅(jin) 牛糞變廢為(wei) 寶,牧場還帶動周邊農(nong) 民把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廢棄物變為(wei) “寶貝疙瘩”。田東(dong) 縣林逢鎮林馱村村民黃大緊是牧草代收工人,他告訴記者:“我向周邊農(nong) 民收購甘蔗尾葉等賣給牧場,去年在一個(ge) 鄉(xiang) 鎮設置了代收點,今年計劃擴大到5個(ge) 。”
為(wei) 加快設施農(nong) 業(ye) 綠色低碳轉型,近日出台的《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關(guan) 於(yu) 發展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的指導意見》提出,傳(chuan) 統農(nong) 區突出種養(yang) 結合、農(nong) 牧循環,發展高效設施畜牧業(ye) ,建設集約化現代設施畜牧基地;推動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深入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推動畜禽糞肥就地就近還田利用。
發展方式優(you) 質高效,改良品種、草畜平衡,加快畜牧業(ye) 高質量發展
“品種改良讓牲畜漲‘身價(jia) ’,去年我換養(yang) 新品種西門塔爾肉牛,純收入達到30多萬(wan) 元!”內(nei) 蒙古紮賚特旗種畜繁育中心西胡日台嘎查犇犇養(yang) 牛場裏,負責人張春林正忙著給牛添青貯飼料。
紮賚特旗農(nong) 牧和科技局局長陳健介紹,旗裏持續推進以提高飼草產(chan) 量和牲畜良種率為(wei) 重點的良種繁育體(ti) 係建設,建設了1100畝(mu) 優(you) 質牧草種子擴繁基地,建成種公牛站和蒙特牛繁育中心。目前每年改良牛達8萬(wan) 頭,全旗肉牛良種化率達到60%,有力促進了牧民增收。
除了改良品種,紮賚特旗大力建設標準化規模養(yang) 殖場,促進草原畜牧業(ye) 高質量發展。
胡爾勒鎮浩斯台嘎查2萬(wan) 頭優(you) 質肉牛生態項目建設工地裏,工人正熱火朝天地施工。“等11月底項目竣工後,第一批將購進1萬(wan) 頭優(you) 質西門塔爾公牛犢進行集中育肥,可使68萬(wan) 畝(mu) 草原得以休養(yang) 生息。”項目負責人郞永濤介紹。
“我們(men) 全力推進標準化規模養(yang) 殖,建設以草畜平衡為(wei) 前提的現代草原生態牧場4個(ge) ,建成肉牛標準化育肥場30個(ge) 、肉牛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村小規模養(yang) 殖場7個(ge) 。”陳健說。
為(wei) 了讓更多農(nong) 牧民分享草原畜牧業(ye) 轉型升級帶來的好處,紮賚特旗推廣“公司+合作社+農(nong) 戶”的聯農(nong) 帶農(nong) 模式,采取“村企互利”“代養(yang) 分紅”“聯戶合租合養(yang) ”等方式,帶動家庭農(nong) 牧場和種養(yang) 殖戶增收。
“把肉牛送到育肥基地舍飼,集中科學養(yang) 殖,既降低了牧民分散養(yang) 殖的風險,也能更好保護草原生態環境。”巴彥紮拉嘎鄉(xiang) 七家子村千頭牛牧場負責人黃潤喬(qiao) 說,牧場現在養(yang) 育肥牛1020頭,全部選購本鄉(xiang) 附近牧戶400斤左右的優(you) 質西門塔爾公牛犢進行集中育肥,僅(jin) 小牛回收一項,每年就為(wei) 周邊牧戶增收約100萬(wan) 元。
廣袤鄉(xiang) 村,一批批規模養(yang) 殖場、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村應運而生,越來越多的農(nong) 牧民轉變生產(chan) 方式,規模化、標準化養(yang) 殖方式逐年增多,去年我國畜禽養(yang) 殖規模化率達到71.5%,養(yang) 殖業(ye) 穩步提質增效。
《規劃》提出,到2030年全國畜禽養(yang) 殖規模化率達到83%以上,主要畜禽大規模養(yang) 殖場基本實現全程設施化,畜牧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和供應保障能力明顯提升,抵禦市場、疫病等風險能力顯著提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