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江影像何以成為“生態高地”青海“金名片”
中新網西寧8月18日電 題:瀾滄江影像何以成為(wei) “生態高地”青海“金名片”
作者 張添福 李江寧 劉洋
8月21日,頗受社會(hui) 關(guan) 注的“同飲一江水 光影耀瀾湄”2023瀾湄國際影像周,即將在瀾滄江-湄公河發源地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啟幕。
影像,何以影響江源生態保護?又何以成為(wei) “生態高地”青海省的“金名片”?
“攝影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它讓我看到了更多家鄉(xiang) 的美,也帶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達傑從(cong) 未想過,曾經緊握牧鞭的雙手,如今轉而捧起單反相機,從(cong) 牧民“變身”成為(wei) 一名專(zhuan) 業(ye) 的野生動物攝影師。
今年32歲的達傑是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xiang) 的一名牧民攝影師,他的家鄉(xiang) 被譽為(wei) “瀾滄江源第一縣”,也享有“中國雪豹之鄉(xiang) ”等諸多美譽。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便劃在雜多縣。
對岸山坡上正在悠閑覓食的犛牛群突然“全員停滯”。達傑今年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這種情況大概率是犛牛感受到了周圍存在“獵食者”的危險氣息,“也許是狼,也有可能會(hui) 是雪豹,我們(men) 等一等看。”
2020年,達傑和其他牧民攝影師的江源野生動物攝影作品在上海展出。“很多去看展的攝影愛好者對我們(men) 的作品非常感興(xing) 趣,通過這些攝影作品讓更多的人知道我的家鄉(xiang) ,知道這裏的野生動物,我很自豪。”達傑說。
“牧民攝影師就是‘雪豹的朋友’,他們(men) 世代生活在這裏,有種‘時刻準備好’的狀態,腳步與(yu) 眼力要比專(zhuan) 業(ye) 攝影師更厲害。”近日,紀錄片《雪豹和她的朋友們(men) 》導演奚誌農(nong) 表示。
“過去20年中,中國自然和野生動物攝影得到極大發展,越來越多的攝影愛好者和攝影師開始關(guan) 注自然,國際自然攝影的舞台上不斷出現中國攝影師的身影。他們(men) 不僅(jin) 把中國壯美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野生生物影像展現給世界,還推動著中國自然保護不斷前進。”奚誌農(nong) 曾表示。
28歲的桑周,生活在雜多縣昂賽鄉(xiang) 熱情村,作為(wei) 一名牧民,現在“導遊”也是他引以為(wei) 傲的工作。
“2018年開始,昂賽大峽穀雪豹自然體(ti) 驗項目啟動,因為(wei) 從(cong) 小喜歡自然風光與(yu) 野生動物,我便很快報名、遞交了經營申請。”桑周此前向中新網記者介紹。
不久,包括桑周在內(nei) 的22戶牧民成為(wei) 接待家庭,承擔自然體(ti) 驗項目的向導、司機和接待任務,帶領自然體(ti) 驗者在昂賽大峽穀內(nei) ,觀察並用影像記錄雪豹等珍稀野生動物、欣賞自然和文化景觀、遊覽並體(ti) 驗牧區生活。
從(cong) 雜多縣順著瀾滄江而下,在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今年,玉樹州廣播電視台記者在囊謙縣采訪途中,“偶遇”金錢豹,隨即拿起航拍器,拍攝下金錢豹“霸氣巡山”的珍貴畫麵。
“牧民們(men) 拍攝的是動物,展示的是生態,是對自然的熱愛。”這在“生態高地”青海省已成為(wei) 共識。(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