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保工作者發布“宣言” 籲石窟寺保護國際交流合作
中新社重慶8月21日電 (記者 鍾旖)《氣候變化背景下石窟寺保護大足宣言》(以下簡稱宣言)21日在石窟寺保護國際論壇上發布。中外文保工作者呼籲:多形式加強石窟寺保護國際交流合作。
據介紹,8月19日至21日,來自中國、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尼泊爾、挪威、英國等國家的百餘(yu) 名石窟寺管理者、研究者和保護從(cong) 業(ye) 者,相聚重慶大足,聚焦“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石窟寺保護”,開展了廣泛討論。
宣言指出,中國和國際同行在石窟寺保護領域做出了長期不懈的努力,在保護理念創新、石窟災害治理、工藝與(yu) 材料研發、監測預警體(ti) 係構建,以及價(jia) 值闡釋展示等各個(ge) 方麵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要特別關(guan) 注到,氣候變化使石窟寺麵臨(lin) 傳(chuan) 統風險與(yu) 新風險的疊加挑戰,係統性、持續性威脅依然存在,不確定性威脅正在不斷增加,需高度重視,積極合作應對。
基於(yu) 此,與(yu) 會(hui) 各方在石窟寺保護目標與(yu) 發展願景方麵達成相關(guan) 共識,包括重申國際理念、開展保護行動、加強科學研究、加強風險防控、助力可持續發展五個(ge) 方麵。
宣言呼籲,業(ye) 界建立穩定的交流合作機製,定期開展石窟寺保護學術交流研討,加強國際(地區)合作研究;成立專(zhuan) 門化的專(zhuan) 業(ye) 谘詢機構,落實石窟寺保護國際論壇計劃,協調石窟寺遺產(chan) 保護國際交流合作相關(guan) 事務;製定係統教育培訓交流計劃,促進石窟寺保護人才培養(yang) 與(yu) 遺產(chan) 地韌性能力建設。
同時,業(ye) 界可探討建立專(zhuan) 門性保護研究交流機構的可行性,推動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石窟災害治理、技術與(yu) 材料研發、監測預警體(ti) 係構建、價(jia) 值挖掘與(yu) 保存等新技術、新方法的共享與(yu) 推廣試用;推動建設全球石窟寺遺產(chan) 曆史影像數據庫,為(wei) 石窟寺文化傳(chuan) 播與(yu) 藝術欣賞創造更多維的場景。(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