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文明中國丨用活文明新機製 激活基層治理“源動力” ——福建省三明市基層一線創文明城市、建美麗鄉村綜述

發布時間:2023-08-22 14:30:00來源: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三明8月21日電(劉娜)走進“朱子故裏”尤溪,品閩學文化傳(chuan) 承;走訪“六聯六建”發祥地富興(xing) 堡街道,看“共建共治共享”如何解鎖城市幸福密碼;深入市民文明觀察團,看基層文明機製如何走深走實;體(ti) 驗半山村文明之風,見證文化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7月22日至23日,“文明中國”主題采訪報道組來到位於(yu) 閩西北山區的福建省三明市,探訪這座文明城市如何用活文明新機製、激活基層治理“源動力”,提升人民文明素養(yang) 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wei) 有源頭活水來

  “閩學四賢”,是指兩(liang) 宋時期崛起於(yu) 福建南劍州,道統相繼、學術思想一脈相承的楊時、羅從(cong) 彥、李侗、朱熹四位理學大儒。他們(men) 有的在三明成長,有的在三明學習(xi) 、生活,有的在三明講學、傳(chuan) 道。

  在三明境內(nei) ,“閩學四賢”留下了大量曆史遺存,許多遺跡雖曆經千年曆史滄桑,還曆曆在目,關(guan) 於(yu) 四賢的許多故事、趣聞雖然年代久遠,還鮮活地在民間廣泛傳(chuan) 頌。他們(men) 的後裔遍布三明各地,他們(men) 傳(chuan) 承先祖的遺風遺訓,踐行著先賢的優(you) 秀品格和思想。

  文化如水,潤物無聲,閩學在三明產(chan) 生發展,深深根植於(yu) 三明土地,在近兩(liang) 千年的曆史傳(chuan) 承中,三明區域蘊藏著深厚的文化積澱,潛移默化地傳(chuan) 承著閩學傳(chuan) 統,其善於(yu) 思考、勇於(yu) 創新、忠孝愛親(qin) 的民風一直影響著當代三明人民的價(jia) 值觀和人格觀,體(ti) 現在三明人民的理想追求和生產(chan) 生活習(xi) 俗中。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三明人民在全國就率先開展群眾(zhong) 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1984年6月,第一次全國“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工作會(hui) 議在三明召開,號召“全國學三明、三明學全國”,善於(yu) 思考、敢為(wei) 人先的精神無不閃爍著先賢的智慧和影響。

  如今,三明人民在創建文明城市、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過程中,忠於(yu) 祖國、熱愛家鄉(xiang) 、孝順父母、尊老愛幼、和睦相處、文明禮貌在各地蔚然成風,這些具有時代精神的“忠孝愛親(qin) ”,無不隱含著閩學先賢思想的基因。

  閩學,讓傳(chuan) 統文化滋養(yang) 百姓心靈;三明,高高舉(ju) 起精神文明建設這麵旗。

  用活文明新機製 共建共享惠民生

  在深化文明城市創建中,三明市充分調動群眾(zhong) 主觀能動性,用活群眾(zhong) 監督機製,讓群眾(zhong) 唱主角、成主體(ti) 、當主力。同時,把群眾(zhong) 的關(guan) 注點轉化為(wei) 深化文明城市創建的著力點,大力推動一批民心工程,讓更多群眾(zhong) 切實享受到深化文明城市創建成果。

  今年4月,全國文明家庭、全國巾幗誌願服務“十大感動人物”、三元區道德模範身邊好人聯誼會(hui) 會(hui) 長邱菊珍有了新身份——三明市市民文明觀察團團長。

  為(wei) 充分發揮群眾(zhong) 在精神文明創建中的主體(ti) 作用,激發參與(yu) 創建、宣傳(chuan) 創建、支持創建的熱情,今年4月,三明市組建首批市民文明觀察團,深入社區小區、農(nong) 貿市場等,對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開展巡查,督促相關(guan) 單位及時整改。同時,用手機拍攝生活中美好感人的文明瞬間,記錄城市的發展進程和文明變化,傳(chuan) 遞文明正能量。

  走在邱菊珍負責的翡翠城小區,她向記者介紹:“城市美景和好人好事通過當地文明辦的公眾(zhong) 號和市民的朋友圈傳(chuan) 播,讓更多人能看到。而對於(yu) 不文明現象,能及時糾正的我們(men) 會(hui) 當麵提醒,一時不能解決(jue) 的,隨時隨地可以上報到城管部門的線上平台。”

  邱菊珍告訴記者,首批觀察團成員70人,由在當地工作生活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優(you) 秀誌願者、熱心市民等組成。觀察團分成12個(ge) 小組利用周末時間無償(chang) 開展誌願服務,“城管部門根據我們(men) 反映的問題責成相關(guan) 部門進行整改,一般很快就有結果。有這樣一個(ge) 文明觀察團的組織和機製,讓文明成為(wei) 了一種習(xi) 慣。我們(men) 雖然渺小,但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我們(men) 一直在用自己的力量展示三明文明。”

  幸福生活,共建共享。近年來,三明市持續深化拓展“六聯六建”機製,用心用情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扮靚了“城市更美好”這個(ge) “麵子”,也做實了“人民更幸福”這個(ge) “裏子”。

  三明市三元區富興(xing) 堡街道樂(le) 齡家園就是精神文明聯建共創的產(chan) 物。走進樂(le) 齡家園,中醫館、西醫館、康複理療室、日間照料室、文化活動室、慈善超市、餐廳、呼叫中心等一應俱全。雖然是周末,但仍有很多老人在這裏唱歌、跳舞。

  80歲的王希英是這裏的常客,“我退休後在家常年無事可做,自從(cong) 有了樂(le) 齡家園,我每天在這裏唱歌、跳舞、交友,高高興(xing) 興(xing) 地來,快快樂(le) 樂(le) 地回家。”

  這個(ge) 1000多平方米的樂(le) 齡家園,是由共建單位閩西地質大隊於(yu) 8年前免費提供給社區使用的。如果對外出租,一年的租金不少於(yu) 50萬(wan) 元。

  “新朋友變成了老朋友,沒文化變成了有文化,性格內(nei) 向變成了性格開朗,我們(men) 一直用心用情打造沒有圍牆的養(yang) 老院。”樂(le) 齡家園站長陳瓊珍說。

  40年來,三明市統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動城鄉(xiang) 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形成了“好在共建、貴在堅持、重在建設”的特色經驗,打造了“滿意在三明”“共建聯創”等特色品牌,更好發揮市民在精神文明創建中的主體(ti) 作用,讓城市因文明更美麗(li) ,讓群眾(zhong) 的生活因城市文明更美好,以精神文明建設提升百姓幸福指數。

  引領文明鄉(xiang) 風 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補齊短板弱項,引領文明新風,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共創美好生活。近年來,三明市持續將群眾(zhong) 性精神文明創建工作貫通城市鄉(xiang) 村,探索文明新路徑、樹立文明新風尚,不斷促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與(yu) 鄉(xiang) 風文明建設有效銜接,激活基層治理“源動力”,弘揚傳(chuan) 統美德,培育文明鄉(xiang) 風。

  誠實守信榜樣戶、衛生健康示範戶、孝行廉風星、學文重教星、生態環保星……走進將樂(le) 縣高唐鎮常口村,村民家門上掛著的“十星級文明戶”“十星級單項典型示範戶”已成為(wei) 鄉(xiang) 風文明建設中的一道亮麗(li) 風景。如今,“十星級文明戶”遍布全縣各村落,引領民風、村風、鄉(xiang) 風,成為(wei) 常口村精神文明創建的一張亮麗(li) 名片。

  2022年,邱彩立被評為(wei) 常口村生態環保標兵戶。邱大姐的擂茶館是常口村著名景點之一,茶館除了可以喝茶,還設置有當地特產(chan) 的展架。邱大姐不僅(jin) 是當地生態環保的宣傳(chuan) 者,還是踐行者,她帶頭在家裏種植了多畝(mu) 無公害農(nong) 產(chan) 品,“我們(men) 要起到帶頭作用,要愛護環境,把環境保護好。”

  “開展‘創十星評十戶’把村民凝聚到勤勞致富、和美鄉(xiang) 村建設中來,以榜樣和典型示範的力量來引領全村創建精神文明。大家爭(zheng) 做文明戶,爭(zheng) 創文明村,形成健康向上、和諧淳樸的民風和社風,為(wei) 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和強大的精神動力。”常口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鄧萬(wan) 富說。

  走進尤溪縣梅仙鎮半山村,映入眼簾的是幹淨整潔的村莊、多彩的牆繪和擺放著自家蔬菜的無人值守小鋪,一股文明與(yu) 藝術交織的氣息撲麵而來。

  原來半山是“賭博村”,村裏基礎設施薄弱,村集體(ti) 沒有收入。為(wei) 改變村裏的狀況,半山村充分發揮鄉(xiang) 風文明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的作用。

  ——立村規民約。半山村將“誠實為(wei) 人、誠信做事、誠心相待”的三誠文化、雷鋒精神等寫(xie) 進村規民約;著力培育文明鄉(xiang) 風,開展鐵腕禁賭行動,教育引導村民戒賭博反迷信。

  ——倡鄉(xiang) 風文明。常態化開展黨(dang) 的創新理論宣傳(chuan) 宣講,在村內(nei) 建立7個(ge) “半山夜話”標誌牌,舉(ju) 辦“半山好人”等評選活動,製作以孝文化為(wei) 主題的雕塑,倡導廣大家庭重言傳(chuan) 、教知識、育品德。

  ——樹榜樣典型。發動廣大農(nong) 戶參加“星級文明戶”示範創建評選活動,提高鄉(xiang) 村文明指數,形成創“星”、追“星”、爭(zheng) “星”的濃厚氛圍。

  在文明新風的滋養(yang) 下,半山村引來了一群年輕有為(wei) 的“鄉(xiang) 村新力量”,成立了“新知青藝社”。用藝術點亮鄉(xiang) 村,以文化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自2020年紮根半山村以來,“新知青藝社”把古民居盤活,打造成劇場、民宿、咖啡館,吸引越來越多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留在這裏創業(ye) 、研學,將理論知識運用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實踐中,從(cong) 實踐中汲取助力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的奮進力量。

  “幾年來,新知青藝社開展手機公益短視頻培訓和直播培訓,教會(hui) 農(nong) 民用手機拍視頻、直播,去賣農(nong) 產(chan) 品。先後舉(ju) 辦了水上主題晚會(hui) 、村晚,編排了很多舞蹈,也幫助鄰村策劃了大型古風文創市集、非遺文化旅遊節等。村民從(cong) 觀眾(zhong) 變成了演員,從(cong) 田間地頭站到了舞台中央,他們(men) 變得越來越樂(le) 觀,越來越自信。”新知青藝社誌願者介紹說。

  半山村不僅(jin) 通過盤活閑置資源開發特色鄉(xiang) 村旅遊項目,還大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等,從(cong) 原來的“賭博村”“垃圾村”蝶變成全國鄉(xiang) 村治理示範村、省級文明村和省級金牌旅遊村。

  精神力量催人奮進,文明新風浸潤人心。近年來,三明市按照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先後製定實施《三明市文明鄉(xiang) 風建設專(zhuan) 項工作方案》《三明市持續深化移風易俗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文明實踐提升工作方案》,大力實施鄉(xiang) 風文明建設工程,通過開展環境整治和文明實踐活動、創新鄉(xiang) 村治理方式等,努力形成文明鄉(xiang) 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以農(nong) 村文明夯實基層基礎,以縣域文明支撐社會(hui) 文明,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