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對話青年作家劉彥君:做自己是一種審美的選擇

發布時間:2023-08-24 11:05:00來源: 華龍網

  一個(ge) 人的人生應該如何度過?

  “忠於(yu) 內(nei) 心,做自己!”青年作家劉彥君這樣答道。看似簡單而平凡的話語中,卻透露著她的信念和篤定。

  做自己,是一種審美的選擇

  在一些朋友眼中,劉彥君是一個(ge) 比較喜歡獨處,常常會(hui) “躲起來”的一個(ge) 人。因為(wei) 她不喜歡頻繁的社交和親(qin) 熱的往來,更不喜歡被貼標簽和被定義(yi) ,但總是會(hui) 在出現的時候帶給身邊的人事物不同的激情和驚喜。

  “這不是特立獨行,而是一種生活的選擇和自我的在狀態。”劉彥君說,每個(ge) 人的生命隻有一次,最寶貴的就是時間和精力,在成長和進步的同時需要追求內(nei) 心的寧靜和滿足,而這個(ge) 過程就是一個(ge) 不斷選擇的過程。“選擇意味著取舍,選擇意味著平衡,選擇意味著要對結果負責,也就是對自己負責,這就需要審視真實的自己、判斷當下的世風,從(cong) 而主動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

  平衡、審視、真實、主動、責任、道路……麵對這一係列的選擇關(guan) 鍵詞,劉彥君把它們(men) 定義(yi) 為(wei) ——審美的過程。

  在劉彥君看來,如果人生的主角是自己,做出選擇的是自己,那麽(me) 選擇的過程就是一次人生的審美,而審美的意義(yi) 就在於(yu) ——做自己。做忠於(yu) 內(nei) 心的自己,做真實的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yu) 如何定義(yi) “做自己”,劉彥君給出了一個(ge) 有趣的公式:

  忠於(yu) 心,人生沒有既定的道路

  當被問到如何做自己的時候,劉彥君隻給出了“忠於(yu) 內(nei) 心”四個(ge) 字。

  因為(wei) 在她看來,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但世俗卻有潛在的規則。這套規則對每個(ge) 人的作用都不一樣,每個(ge) 人能感受到的束縛都是源自自身外部條件和內(nei) 心的枷鎖。

  那麽(me) ,衝(chong) 破束縛和與(yu) 時俱進都不可少。

  這樣的覺知和行動,存在於(yu) 我們(men) 每個(ge) 人內(nei) 心升起的力量和外在環境的刺激中,內(nei) 因和外因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如果說審美是一種衝(chong) 破內(nei) 外因的平衡,那審美之後就需要選擇的行動力,在行動中去平衡自我的認識,平衡生活的結果,這需要付出很多代價(jia) 。”劉彥君說,每個(ge) 人選擇做自己的道路隻能是唯一的,沒有可比性。

  勇於(yu) 行,在秩序中走向本真人生

  做自己,不僅(jin) 要忠於(yu) 心,還要勇於(yu) 行。做自己最難的就是行動,沒有行動就會(hui) 陷入虛無和空想,而行動最需要的就是勇氣。足夠的勇氣,千錘百煉才能造出勇敢的心。

  劉彥君認為(wei) ,一個(ge) 人懂得很多道理或者方法並不稀奇,但最真實的就是缺乏踐行的勇氣。

  “如果有什麽(me) 讓自己感到快樂(le) 和有意義(yi) 的事情必須要做,就一定要堅持,堅持,再堅持。然後距離自我追求越來越近,無限接近讓自己最舒服的狀態。”劉彥君說,這個(ge) 過程的意義(yi) 就是以世界為(wei) 背景和舞台——不斷的認識自己,感覺自我存在的價(jia) 值。在世界的背景場中,將所有的曆史經驗、遊戲規則當做工具來使用,不斷超越自我。把世界對自己內(nei) 心的束縛通通打破,欲望也好,得失也罷全部還給世界。

  從(cong) 而讓自己的心靈自由,柔軟而又寧靜。最終,隻有在一切平等和愛中,創造出屬於(yu) 自己存在的真實世界。

  所以,審視自己,做自己的結果就是能夠建立屬於(yu) 自己的精神秩序和生活秩序,創造屬於(yu) 自己的秩序人生。

  憶往事,沒有白走的路

  沒有永遠的“人間清醒”,每個(ge) 人必須給自己照亮前方。

  劉彥君在回憶往事的時候,自己一路走來,從(cong) 大學畢業(ye) 至今已經有十個(ge) 年頭,今年不到33歲的她,是一個(ge) 很善於(yu) 思考、總結自己的思考者。

  她對自己每一次過往的選擇抱有一種審視和敘事的態度。

  從(cong) 她的故事中不難看出,十年磨一劍,她對自己的天賦和熱愛從(cong) 來沒有放棄過。

  十幾年前,憑著對文字的天賦與(yu) 熱愛,劉彥君大學選擇了新聞係專(zhuan) 業(ye) ,大學畢業(ye) 後,便以深厚的文字功底及優(you) 秀的獨立思考能力,順理成章的進入央媒工作,成為(wei) 一名媒體(ti) 人,承擔起屬於(yu) 自己的那一份社會(hui) 道義(yi) 和責任。

  再後來,隨著元宇宙的崛起,高質量城市營銷的創新,文旅IP的打造被順勢推上風口,劉彥君從(cong) 媒體(ti) 出來開始了她的創業(ye) 之旅。“我的創業(ye) 很像是被推著走上的一條道路。”

  劉彥君在文旅IP策劃和營銷中獨居慧眼,很快樹立了自己在業(ye) 內(nei) 的口碑。在四川閬中古城、成都、彭州等多地都有作品,還借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浪潮作為(wei) 學者東(dong) 渡日本取經。“活化IP,是一個(ge) 係統工程,是要把在地文化和人民收入結合在一起。”

  那個(ge) 時候很多人都會(hui) 問她什麽(me) 是IP?“IP就是標簽化,IP就是場景化,IP就是講故事,IP就是價(jia) 值杠杆為(wei) 百姓創收!”這樣的答案成為(wei) 了她交流最多的觀點。

  但也正是基於(yu) 這段打造文旅IP的實踐,讓劉彥君感受到現如今市麵上創造力人才的缺乏,社會(hui) 發展和公眾(zhong) 審美不匹配的一些矛盾現象:比如部分大眾(zhong) 審美和公共服務的不匹配,部分精神訴求和現實呈現的不匹配,部分話語體(ti) 係和個(ge) 人表達的不匹配等等。

  到了2019年下半年,劉彥君選擇按下“暫停鍵”,每個(ge) 人的精力和時間都很寶貴,而文旅IP的打造還處於(yu) 初級階段,這對於(yu) 正處重要轉型時期的劉彥君來說,如果繼續耗在一個(ge) 正在轉型、萌芽的係統中,對於(yu) 個(ge) 體(ti) 消耗的時間和精力都會(hui) 非常大。社會(hui) 需要發展,係統需要完善,自己也需要充電,為(wei) 下一個(ge) 階段的沉澱爆發做好準備。

  作為(wei) 置身文化領域的創造者,本著對未來的觀察和期許,劉彥君決(jue) 定停下來積蓄力量,劉彥君決(jue) 定回歸初心,重新認識自己和當下的關(guan) 係,重塑走向未來的價(jia) 值觀,積累走向未來的創造力。

  “在35歲之前,建立屬於(yu) 自己的認知體(ti) 係和解題方式。”這是29歲時的劉彥君對自己說下的話,“這樣才能平衡人生路上的種種矛盾和選擇,才能為(wei) 自己找到一種能夠長期平靜而喜悅的狀態,將這樣的狀態附著到事業(ye) 實踐的道路上,為(wei) 社會(hui) 貢獻更多的價(jia) 值。”

  如今,隨著2022年9月【話境】自媒體(ti) 的誕生,劉彥君帶著【創造·力·美·育】倡導者的新頭銜,以及那套屬於(yu) 她個(ge) 人的認知體(ti) 係和解題方式也初見雛形,同時也成為(wei) 她堅持“從(cong) 認識自己出發,為(wei) 解決(jue) 問題而存在”的實踐理論,作用於(yu) 她擅長的塑品牌、立IP、講故事等方方麵麵。

  據了解,這套內(nei) 容還將會(hui) 以顯性化的方式,更具象、更係統的呈現和傳(chuan) 遞出來。等待著最佳時機與(yu) 更多希望擁有更高品味精神生活的人們(men) 見麵。“純粹的思考體(ti) 係我會(hui) 直接以公益的方式分享,連接他人,相互裨益,這是我的初心和願望。”

  “這個(ge) 分享傳(chuan) 遞的過程一直都存在,就像‘做自己’也一直都在變化和生長中。”劉彥君說。

  (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