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水,解田“渴”——寧夏幹群抗旱一線見聞
新華社銀川8月22日電(記者鄒欣媛)近日,記者在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的部分村莊看到,一些作物受旱。
楊應學的家在吳忠市紅寺堡區新莊集鄉(xiang) 康莊村,這裏位於(yu)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他種了28畝(mu) 玉米地,本該在灌溉後20多天及時補水的土地,因為(wei) 不下雨,硬是“渴”了10多天。
“今年比去年旱,好在我們(men) 等到了第三次輪灌。”楊應學說。
20日,輪到楊應學家的地灌水,下午接到通知後,他去地裏看水量,第一時間打電話聯係管水員馮(feng) 興(xing) 林。
幹了5年管水員的馮(feng) 興(xing) 林騎上摩托車,急忙趕到控製水量的兩(liang) 個(ge) 分水閘口,看著不同方向鬥渠的水位“標記”,熟練地判斷水量。“渠道上有個(ge) 小坑,水位高於(yu) 小坑,水就多了,要把閘口降一降。”他說。
楊應學拿著鐵鍬不停擺弄,把大田分成小塊輪灌,省時又省水。
康莊村一共4個(ge) 管水員,各有分片,馮(feng) 興(xing) 林負責10個(ge) 閘口三千多畝(mu) 土地的灌溉,采訪時,他的電話時不時響起。“水放得小了,村民灌溉費時、費水、費錢,尤其是現在,大家都著急。”他說。
吳忠市紅寺堡區水務局副局長楊潤澤說,水管所的工作人員按照全鄉(xiang) 幹支渠的情況進行分工,每人每天要把各自負責的渠道從(cong) 頭到尾巡查一遍,重點盯住容易出問題的點位,及時分配調整支鬥口水量。
楊潤澤說,夏秋灌開始後,根據土地地質、種植作物、墒情情況、用水情況等,他們(men) 與(yu) 紅寺堡揚水管理處等部門會(hui) 商,針對缺水區域調整用水計劃,合理安排灌溉次序,積極組織抗旱保灌。提前對接寧夏水利廳,引黃灌區各市縣跨縣域進行水權交易,目前與(yu) 平羅縣達成初步協議,交易用水指標2000萬(wan) 立方米,保證作物灌溉關(guan) 鍵期有水可用。
楊應學的地灌了4個(ge) 多小時,當晚十點多他才放心回家。“灌水,要盯著呢,離不開人。”他說,自己灌完了,趕緊通知下一戶接著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