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生態倫理意蘊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人與(yu) 自然是生命共同體(ti) ,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必然會(hui) 遭到大自然的報複。”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立足我國生態保護現實需求和發展階段所作出的科學論斷,是在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所形成的重要理論結晶,體(ti) 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生態意蘊。
生態文明是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要求
原始社會(hui) ,因為(wei) 人類實踐活動的能動性極其有限,自然成為(wei) 人類敬畏、崇拜的對象。人隻是被動地適應自然和服從(cong) 自然,人與(yu) 自然之間處於(yu) 一種原始和諧的關(guan) 係之中。進入農(nong) 業(ye) 文明階段,人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提高,人類活動引起的各種自然災害不斷出現,人與(yu) 自然之間出現不和諧的現象,但人與(yu) 自然之間的矛盾並未達到不可調和的狀態,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表現為(wei) 人依賴和依附於(yu) 自然,人對待自然的方式是“製天命而用之”和以自然為(wei) 師。
到了工業(ye) 文明階段,工業(ye) 革命極大提升了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自然之魅被逐漸祛除,“現代自然科學和現代工業(ye) 一起變革了整個(ge) 自然界,結束了人們(men) 對於(yu) 自然界的幼稚態度和其他的幼稚行為(wei) ”,資本獲取利潤最大化的邏輯使自然成為(wei) 人改造的對象和資本增殖的工具,最終使人與(yu) 自然都成為(wei) 其控製的對象。從(cong) 20世紀30年代開始,一些西方國家相繼發生多起環境公害事件,引發了人們(men) 對資本主義(yi) 發展模式的反思,出現了以自然中心主義(yi) 為(wei) 代表的非人類中心主義(yi) 。然而,不管是人類中心主義(yi) 還是非人類中心主義(yi) ,都是隻肯定和強調一方的利益而忽視另一方的利益,都是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人與(yu) 自然緊張關(guan) 係並未得到緩解。
作為(wei) 一種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們(men) 黨(dang) 深刻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是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發展。人與(yu) 自然和諧是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原則,是對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的準確把握,是解讀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的核心理念。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生態倫(lun) 理內(nei) 涵
人與(yu) 自然是命運共同體(ti) ,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是人類社會(hui) 最基本的關(guan) 係。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蘊含著人與(yu) 自然之間豐(feng) 富的生態倫(lun) 理內(nei) 涵。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將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把握為(wei) 一種具有生命性的統一體(ti) 。一方麵,人隻是這個(ge) 生命共同體(ti) 中的一部分,“我們(men) 連同我們(men) 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於(yu) 自然界和存在於(yu) 自然之中的”,人隻有與(yu) 自然之間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才能維持個(ge) 體(ti) 和族群的生存與(yu) 延續。另一方麵,人以實踐為(wei) 中介與(yu) 自然發生作用,實現自然的人化,形成人化的自然,從(cong) 而使自然打上了人類活動的印記,使其具有了社會(hui) 屬性。這種基於(yu) 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的整體(ti) 性,明確了人類改造自然的界限是不能破壞生命的存續和發展的能力,同時也整合了中國傳(chuan) 統生態智慧中的“天人合一”和“天地之大德曰生”等理念,用生命性溝通起人與(yu) 自然的內(nei) 在聯係,要求人類以道德的態度對待自然,在理念層麵和實踐層麵都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實現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的和諧。
人與(yu) 自然平等共處於(yu) 一個(ge) 生態係統。人與(yu) 其他自然物一同組成生命共同體(ti) ,生命共同體(ti) 中的所有生命和物種都是自然存在的形式和重要組成部分,每一部分的存在和演化都有其功能,是生命共同體(ti) 存在的必要條件,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推進生態係統的發展與(yu) 演變。在這個(ge) 係統中,任何成員都互為(wei) 主體(ti) 、客體(ti) ,都有其存在的價(jia) 值。因而,必須保持生命共同體(ti) 的生物多樣性,平衡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維護生態係統平衡;人與(yu) 自然平等相處,使自然獲得人類的人文關(guan) 懷和道德觀照。這並非忽視和否定人在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中的主體(ti) 性地位、放棄人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相反,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實現依靠的就是人的主體(ti) 性發揮,強調人類必須將道德共同體(ti) 擴展至自然和其他存在物,“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
人的發展與(yu) 自然的發展相輔相成、互相交織。馬克思指出:“曆史可以從(cong) 兩(liang) 方麵來考察,可以把它劃分為(wei) 自然史和人類史。但這兩(liang) 方麵是不可分割的;隻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類史就彼此相互製約。”人不能脫離自然而發展,自然也不是荒野的、單純的自在自然,不存在完全剔除人類活動的自然發展過程。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是辯證的雙向共生的關(guan) 係。但自然的價(jia) 值不隻體(ti) 現在滿足人的需要上,還體(ti) 現在自然自我存在價(jia) 值和對萬(wan) 物的價(jia) 值。人作為(wei) 生產(chan) 力中最積極的因素,其活動會(hui) 對自然產(chan) 生正麵和負麵的作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要求將人與(yu) 自然的雙向共生價(jia) 值作為(wei) 構建生態文明的倫(lun) 理前提,人類應正視和肯定自然的所有價(jia) 值,承擔起維護生態係統平衡的責任和義(yi) 務,以維護共同體(ti) 的生命活力為(wei) 目標,建立起人與(yu) 自然共生共榮的生態倫(lun) 理,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存的前提下尋求人類發展的最大值,改變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發展方式,深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走綠色發展道路。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生態倫(lun) 理建構
堅持生態理念與(yu) 綠色行動的統一。在思想上,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引,積極培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意識,倡導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綠色價(jia) 值觀念,讓天藍地綠水清深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關(guan) 懷,樹立生態倫(lun) 理觀。使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倫(lun) 理成為(wei) 每一個(ge) 人的道德共識及內(nei) 在自律,讓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感恩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觀念入腦入心。在實踐上,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有邊界意識,對生態紅線進行嚴(yan) 格管控,在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麵掌握好度;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堅決(jue) 抵製粗放增長模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新型產(chan) 業(ye) 的發展;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在衣食住行上簡約適度,通過生活方式綠色革命,倒逼生產(chan) 方式綠色轉型。最終實現生態倫(lun) 理在理念上和行動上的共同建構,引導全社會(hui) 成員熱愛自然、尊重生命,與(yu) 自然和諧共存共生。
堅持黨(dang) 的領導,發揮人民群眾(zhong) 的力量。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生態倫(lun) 理的價(jia) 值追求是民生福祉,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生態倫(lun) 理的建構是一個(ge) 係統工程,不僅(jin) 需要統籌兼顧、整體(ti) 施策、多措並舉(ju) 的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還需要用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約束人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wei) 。因而,生態倫(lun) 理隻有在沒有自身特殊利益、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才能真正建構起來。同時,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zhong) 共同參與(yu) 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ye) ,每個(ge) 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任何個(ge) 人都是生命共同體(ti) 的一部分,都有責任和義(yi) 務維護和促進共同體(ti) 的穩定、和諧和發展。
積極參與(yu) 全球生態治理。麵對大氣汙染、能源短缺、生物多樣性受威脅等問題,沒有哪個(ge) 國家能獨善其身,任何國家都責無旁貸。中國作為(wei) 負責任大國,主動承擔起同國情、發展階段和能力相適應的環境治理義(yi) 務,為(wei) 全球提供更多公共產(chan) 品。地球是一個(ge) 生命共同體(ti)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需要國際社會(hui) 的通力合作,需要全人類深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構建經濟與(yu) 環境協同共進的地球家園。為(wei) 此,應堅決(jue) 反對西方發達資本主義(yi) 國家的“生態殖民”,尊重和維護各個(ge) 國家和人民的生態權益和發展權益;踐行多邊主義(yi) ,有效遵守和實施國際規則,使全球環境治理體(ti) 係更加公平合理。我們(men) 既要夯實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成果,又要發揮發展中大國的引領作用,搭建國際合作平台,為(wei) 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資金、技術支持,與(yu) 世界各國人民共同構建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倫(lun) 理,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態文明之路行穩致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