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運河文脈牽引揚州高質量發展
悠悠大運河,文化越千年。
以運河為(wei) 媒,讓中國文化之美照亮未來;以運河為(wei) 窗,讓中國運河之聲遠播海外。8月24日,由文化和旅遊部、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即將在揚州隆重開幕。
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men) 的寶貴遺產(chan) 。今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江蘇考察時指出,江蘇要加強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保護傳(chuan) 承和創新發展,積極參與(yu) 建設長江和大運河兩(liang) 大國家文化公園。作為(wei) 大運河原點城市,也是大運河聯合申遺牽頭城市,揚州在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動國際運河城市交流合作上肩負著重要責任。
讓文化活起來,讓文明傳(chuan) 出去,讓城市動起來。在新近舉(ju) 辦的“以河為(wei) 媒——沿著大運河看中國”網上主題宣傳(chuan) 暨“媒體(ti) 眼·看運河”揚州行活動中,揚州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揚州堅決(jue) 扛起“讓古運河重生”的使命擔當,努力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上爭(zheng) 做示範、走在前列,致力將大運河打造成為(wei) 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河、美美與(yu) 共的生態之河、惠及子孫的幸福之河、開放包容的交流之河。
文化之河:為(wei) 有源頭活水來
大運河不僅(jin) 是物理意義(yi) 上的河流,更是一條延綿文脈的文化之河。大運河猶如源頭活水,為(wei) 文化傳(chuan) 承、文明賡續持續注入新的力量。自2021年以來,揚州先後建設了以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為(wei) 標誌性建築的多個(ge) 重點項目,推動大運河從(cong) “地理空間”走向“文化空間”。
外形猶如一艘即將揚帆起航的巨船,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坐落在揚州三灣古運河畔。它的選址,是在5年前的世界運河城市論壇上宣布的。自2019年9月開工,曆時600多天的建造,於(yu) 2021年6月16日正式開館。如今,這裏已是各地遊客慕名尋訪的“網紅館”,而吸引人們(men) 的正是它所承載的大運河文化。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社會(hui) 服務部社教專(zhuan) 員李慧介紹:“我們(men) 目前有13個(ge) 展館,其中一樓是3個(ge) 常設展覽,三樓是專(zhuan) 題展廳和主題特展,每3個(ge) 月就會(hui) 更換一次主題。這個(ge) 暑期,展現元代北京城風采的元大都展和意大利畫家喬(qiao) 治·莫蘭(lan) 迪的繪畫展就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打卡。”
文物與(yu) 科技的融合,讓這個(ge) 博物館“活”了,也火了。該館運用5G、VR等科技手段,以多樣化的形式全流域、全時段、全方位展現大運河曆史文化。2號展廳裏的沙飛船,吸引參觀者登船身臨(lin) 其境;360度環幕生動還原三段大運河兩(liang) 岸的風土人情和繁榮景象,置身船頭,千百年的運河美景盡收眼底;“大明都水監之運河迷蹤”項目,以“密室逃脫”的形式讓青少年觀眾(zhong) 體(ti) 驗到探索大運河的樂(le) 趣。
“文物很豐(feng) 富,不少項目也好玩,有的還是第一次看到,讓我近距離觸摸到了大運河的曆史和文化。”來自南京的初中生張同學說,這裏就像是中國大運河的“百科全書(shu) ”,有古老運河的河道剖麵和古色古香的運河街肆,也有數字化沉浸式體(ti) 驗的運河展廳。
2022年,揚州全麵啟動“運河十二景”評選和建設提升工作,入選的“十二景”充分展示了大運河揚州段的精華。瘦西湖是其中一景。7月15日至31日,瘦西湖景區“二分明月憶揚州”大型沉浸式夜遊增添了《春江花月夜》背誦免門票活動打卡點,活動舉(ju) 行的半個(ge) 月內(nei) 上千名遊客獲得免費入園名額。“活動很有創新,既貼近瘦西湖夜遊的主題,也弘揚了傳(chuan) 統文化。”在一位西安遊客看來,文化是靈魂,旅遊是載體(ti) ,隻有文旅融合發展才能更加貼近遊客需求,讓遊客在旅遊過程中感受到文化的底蘊。
此外,揚州還努力打造了一批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jia) 值的新時代文化經典和品牌,積極推動非遺進景區、進街區、進社區、進校園,不斷讓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持續煥發青春。
生態之河:綠楊城郭是揚州
河清則城美,水活則流長。於(yu) 揚州而言,大運河兩(liang) 岸是生態美的真實寫(xie) 照。穿城而過的古運河,是揚州的“主動脈”,亦是揚州的“母親(qin) 河”。大運河的開鑿修繕中貫穿著天人合一、順應自然的智慧,其本身就是生態文明的示範。
然而在過去,古運河畔建起一座座工廠,也曾讓當地生態環境“受了傷(shang) ”。住在運河沿岸的揚州市民徐瑞芬感受頗深,據其回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三灣片區聚集了農(nong) 藥、皮革、建材等80多家工業(ye) 企業(ye) ,“對運河水體(ti) 造成嚴(yan) 重損害,運河裏的水簡直不能看不能聞”。2016年,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指出的京杭大運河沿線環境問題中,揚州三灣赫然在列。
近年來,揚州主動扛起“讓古運河重生”重大使命,努力償(chang) 還“生態欠債(zhai) ”,持續推進生態改造,重塑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融的景象。以環保督察整改為(wei) 契機,揚州快刀斬亂(luan) 麻,從(cong) 搬遷企業(ye) 、拆除碼頭、清理違建著手,推進三灣周邊的農(nong) 藥廠、製藥廠、食品廠等工業(ye) 企業(ye) 逐一搬遷,退讓出來的土地有序開展汙染治理,同步實施水係疏浚、駁岸改造、濕地生態修複。
據統計,當地累計關(guan) 停搬遷工業(ye) 企業(ye) 89家,退耕及修複濕地680畝(mu) 。昔日臭氣熏天的“龍須溝”,終於(yu) 成了市民交口稱讚的“生態河”。如今,漫步古運河畔,成片的樹林、綠色的廊道、靈動的河水映入眼簾,河麵碧波蕩漾,兩(liang) 岸垂柳依依,一草一木、一步一景中透出寧靜怡然。
8月15日,是我國首個(ge) 全國生態日,水美揚州建設成績顯著。揚州市生態環境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該市省考(含國考)斷麵優(you) Ⅲ比例95.7%、優(you) Ⅱ比例42.6%,超過工作目標4.3個(ge) 百分點、23.4個(ge) 百分點。
幸福之河:春風十裏揚州路
古城,是揚州曆史文化的根脈所在。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揚州著力保護古城肌理,活態傳(chuan) 承運河文化,加快推進文旅融合,世界運河之都“文商旅、產(chan) 城人”交融互促的氣象勁風撲麵,律動著“古運河重生”的強勁時代脈搏。
5.09平方公裏的明清古城,擁有“雙東(dong) ”、仁豐(feng) 裏、皮市街、南河下四大曆史文化街區,是我國東(dong) 南沿海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為(wei) 完好、最有“中國味、文化味、市井味”的曆史城區。漫步在古運河環抱裏的揚州古城中,評話、剪紙、漆藝等傳(chuan) 統非遺和咖啡店、手作館、文創空間等新業(ye) 態在古街古巷裏錯落有致、有機融合,散發出古今輝映的韻味,氤氳著煙火氣和幸福感。
全長近700米的皮市街,因皮貨匯集得名。百年前,這裏是揚州城裏的時尚街道。時光流轉,一批文化因子的集聚,令皮市街成為(wei) 年輕人愛逛的文藝網紅街區。位於(yu) 皮市街111號的“邊城書(shu) 店”,在這裏已經整整十年。十年間,書(shu) 店主理人王軍(jun) 和他的書(shu) 店一起“撥弄光陰”,見證這條老街在文旅融合發展中漸漸煥發出勃勃生機。
不同於(yu) 一般賣暢銷書(shu) 的普通書(shu) 店,邊城書(shu) 店是一家集古籍修複、古籍文創產(chan) 品、文化策展與(yu) 研學為(wei) 一體(ti) 的古籍書(shu) 店。100多平方米的店鋪裏,臨(lin) 街店麵展示著種類豐(feng) 富的古籍和文創產(chan) 品,店後的小院是古籍書(shu) 本的庫房和修複場所。王軍(jun) 正在工作台上製作客人訂製的古籍擺台,工作台上方還貼著不少待製作的訂單。“近幾年,通過打造網紅打卡點和舉(ju) 辦活動,皮市街成為(wei) 揚州極具特色的文化標識,青春、文藝成了街區標簽。我們(men) 書(shu) 店也隨之成了這條‘網紅街’中的‘網紅店’。”談及皮市街這十年的喜人變化,王軍(jun) 滔滔不絕。
多年來,揚州堅持在曆史街區保護、古城有機更新、現代服務功能挖掘、居民生活改善等方麵進行新探索新實踐,讓城市不斷煥發新的生機與(yu) 活力。按照“護其貌、美其顏、揚其韻、鑄其魂”的思路,揚州持續推進古城保護與(yu) 更新,頒布實施《揚州古城保護條例》,積極探索一條具有揚州特色的古城保護複興(xing) 之路。
仁豐(feng) 裏在微更新上下足了“繡花”功夫,沿線弱電管線全部下地,更新修繕傳(chuan) 統民居建築33處,修複破損路麵2600平方米,鋪設燃氣管道約450米,新裝路燈30餘(yu) 盞,增加監控40餘(yu) 處……揚州人以“文火慢燉”的方式,在保住古城市井風貌和煙火味的同時,促進了原住民的生活改善和新業(ye) 態的培育發展。
古城的保護既要有漂亮的“麵子”,也要有實在的“裏子”。揚州不僅(jin) 將散落在古城各處的旅遊資源串珠成線,還注入了新的元素和生機,通過北護城河文旅集聚區、明清古城保護暨文旅示範區等文旅新熱點的打造,一張充滿古韻和新意的全域旅遊發展藍圖已逐漸清晰。
交流之河:至今千裏賴通波
航運,是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中最綠色的運輸方式。千百年來,運河滋養(yang) 了兩(liang) 岸城市和人民,貫通南北,貨暢其流。
“古運河”南糧北運,連接著千百年來中國的經濟之脈;“新運河”南水北調,構建起當代中國的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開放包容,是古今運河的鮮明特質,也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氣質。近年來,揚州大力推進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示範區建設,讓新時代的“黃金水道”發揮出日益巨大的效益。
讓流淌千年的古老運河煥發現代航運的青春,運河揚州段是怎麽(me) 做的?在江都水利樞紐的江蘇南水北調展示館,一座1:75000的巨大沙盤展現了中國大地上水資源大規模跨區域調配的壯闊景象。展廳剖麵圖展示了從(cong) 0.7米高程的江都水利樞紐,經過9級台階提升30米,送水逾400公裏進入山東(dong) 的“足跡”。
“累計運行6163天、抽水總量807.6億(yi) 立方米。”8月13日,江都第四抽水站泵房大屏幕上的實時運行數據,記錄著江都水利樞紐造福一方水土的點滴成就。江蘇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處黨(dang) 委書(shu) 記、主任錢邦永介紹,大運河是輸水線路,也是航運線路,江都水利樞紐通過優(you) 化水資源配置、修複河湖生態,暢通了京杭大運河運輸大動脈,蘇北運河每年運輸總量達到3億(yi) 噸。
大運河不僅(jin) 是連通南北的經濟要道,還是交流世界的“通用語言”。曆史上,中國文化曾借助大運河擴大了世界影響。如今,揚州仍在以運河為(wei) 情感紐帶,與(yu) 世界文化交匯、經濟交融。
近年來,揚州以“大運河”為(wei) 窗口,與(yu) 眾(zhong) 多國際組織(機構)、世界運河城市建立了常態溝通機製;持續舉(ju) 辦世界運河城市論壇、世界運河古鎮合作機製會(hui) 議,攜手全球運河城鎮推動可持續發展,構建起運河文化傳(chuan) 播、世界城市交流的合作平台,麵向世界講好運河故事、中國故事。
8月24日,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將再次在揚州舉(ju) 行,這也是揚州連續第十六屆舉(ju) 辦這場關(guan) 於(yu) 大運河的盛會(hui) 。以該論壇為(wei) 紐帶,揚州正在搭建起全球運河城市“朋友圈”,打造麵向全球宣傳(chuan) 運河文化、講述運河故事、推動運河城市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承千年運河文脈,揚州這座依水而建、緣水而興(xing) 、因水而美的運河城市,正在續寫(xie) 著新時代的運河故事、運河精神,擘畫著人河相融、和諧共生的城市高質量發展藍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