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眾誌成城 防汛救災丨能多搶一畝是一畝——黑龍江災後恢複農業生產見聞

發布時間:2023-08-24 14:06: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哈爾濱8月23日電 題:能多搶一畝(mu) 是一畝(mu) ——黑龍江災後恢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見聞

  新華社記者陳益宸、董寶森、楊思琪

  “大夥(huo) 加油幹,盡快把路修補好,不耽誤秋收。”23日天剛亮,在黑龍江省尚誌市老街基鄉(xiang) 金山村,村民周世凱帶領大夥(huo) 開始修補受損的田間道路。

  “這條路對當地農(nong) 民秋收至關(guan) 重要,是秋收機械的必經之路,糧食運輸全靠這條路。”周世凱說,原本是沙石路,洪水把道路衝(chong) 得“七零八落”。

  受台風影響,近期黑龍江省尚誌市、五常市、延壽縣等多地遭遇持續強降雨,造成部分農(nong) 田發生過水、浸泡等災害。為(wei) 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關(guan) 鍵期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黑龍江全力打好秋糧穩產(chan) “保衛戰”。

  為(wei) 盡快恢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秩序,尚誌市組織機械、人員,加快水毀設施修複,加強農(nong) 業(ye) 指導,幫助群眾(zhong) 協調解決(jue) 實際困難。“能多搶一畝(mu) 是一畝(mu) ,能多搶一成是一成。”尚誌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魏錦勝說,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品種,當地分類開展了技術指導服務,落實各類農(nong) 作物扶苗、噴施葉麵肥等田間管理措施,讓一些受災作物盡快恢複生長。

  為(wei) 了穩定農(nong) 戶明年生產(chan) 預期,尚誌市還積極協調保險機構簡化理賠程序、手續,盡快組織查勘定損。對於(yu) 成災地塊,擬按收成比例,優(you) 先預付不低於(yu) 40%的賠款,對於(yu) 絕產(chan) 地塊,抓緊全額理賠到戶。

  據悉,五常市已對受災村全覆蓋派駐災後重建幫扶工作組,對幫扶工作組進行了混合編組,共計1320人。目前,五常正有序開展災後重建工作。

  “與(yu) 部分品種相比,稻花香成米率低、抗倒伏性不強,需要更加精心的管護。”五常市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中心植保站站長李豔君說,五常市以“五常大米”著稱,稻農(nong) 主要種植的品種是稻花香。

  李豔君告訴記者,這些天一直在田間忙,加快搶排田間積水,指導農(nong) 民進行田間管理,引導農(nong) 民科學推動災後恢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工作。

  在五常市長山鄉(xiang) 大興(xing) 村,洪澇災害發生後,種糧大戶淩國斌每天都會(hui) 騎著電動車到地裏為(wei) 低窪地塊排澇、看水稻長勢。“水稻被淹了,很心疼,現在正加強田間管理,利用未來一段時間光照充足的優(you) 勢,提高產(chan) 量。”淩國斌今年種了18公頃地,主要是水稻,部分是訂單式種植。他表示,隻要有信心,災後恢複再難也不怕,目前全村正全力排澇、檢修農(nong) 機、修補受損道路。

  延壽縣延河鎮受災較重,延河鎮黨(dang) 委書(shu) 記李德生介紹,目前全鎮17個(ge) 村和1個(ge) 社區已完成了消殺清理、人員撤回等工作,正在積極恢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

  在延河鎮附近村屯,記者看到,螞蟻河的水位已明顯下降,河床上顯露出淺灘,一旁的農(nong) 田裏,部分水稻已恢複生長,呈現出翠綠色,空氣中彌漫著稻香,偶爾有植保無人機在作業(ye) 。附近農(nong) 民說,這是在噴灑葉麵肥,以促進水稻灌漿生長。

  延河鎮平安村村民李金虎種植了160餘(yu) 畝(mu) 水稻,正處在揚花期,部分地塊遭遇洪災侵襲。“排澇基本結束,等幾天下場雨,再噴施葉麵肥,收成能好些。”李金虎說。

  針對有臨(lin) 時困難的農(nong) 民,延壽縣製定了相關(guan) 政策,並積極與(yu) 企業(ye) 聯係尋找務工崗位,幫助農(nong) 民適當彌補收入損失。

  “8月正是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關(guan) 鍵期,抓住這個(ge) 關(guan) 鍵期,農(nong) 作物產(chan) 量還可以彌補。”尚誌市一麵坡鎮鎮北村村民梁新誌告訴記者,水災過後最怕蟲害,現在一刻都不敢放鬆。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