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生活“重啟” “播種”希望——天津蓄滯洪區群眾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複

發布時間:2023-08-25 10:17:00來源: 新華社

  掛著“歡迎回家”橫幅的10多輛大巴陸續駛進村莊,剛停車,村民們(men) 便迫不及待地扛起裝滿鍋碗瓢盆、被褥鋪蓋的大包小包有序下車,直奔家門,掛著汗珠的臉上滿是喜悅。

  8月20日起,天津市靜海區東(dong) 澱蓄滯洪區的3.7萬(wan) 餘(yu) 名轉移安置人員陸續回遷。大清河畔,沉寂許久的村子又熱鬧了起來。

  受台風“杜蘇芮”北上影響,海河發生流域性特大洪水。8月2日,隨著東(dong) 澱蓄滯洪區啟用,靜海區台頭鎮、獨流鎮、王口鎮等地26個(ge) 村莊的群眾(zhong) 或投奔親(qin) 友,或轉移至臨(lin) 時安置點。

  如今,隨著海河流域內(nei) 洪水陸續安全下泄入海,天津蓄滯洪區內(nei) 村莊的交通、電力、供水、排水、通信等重要基礎設施逐步恢複,轉移安置群眾(zhong) 陸續返回家中,正常生產(chan) 生活秩序加快恢複。

  台頭鎮建設村村民郝永久是此次村裏轉移安置群眾(zhong) 誌願團隊的負責人。“回到家裏,老鄉(xiang) 們(men) 心裏的石頭總算落了地。”郝永久說。起初,一些老鄉(xiang) 擔心回來後的生活問題,但回遷後發現房子沒受損,而且有水、有電、有燃氣,這才徹底放下心來。

  “我們(men) 兩(liang) 口子在安置點被照顧得很好。”回家後,58歲的王口鎮南茁頭村村民張作紅心情特別舒暢。轉移時,夫妻倆(lia) 就帶了幾件衣服,回來時反而大包小包帶回了安置點發放的被褥和各種生活用品。“一到家,村裏又統一發放了方便麵、大米等基本生活物資,特別暖心。”

  回家這幾天,台頭鎮勝利村養(yang) 雞大戶楊炳泉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自家的養(yang) 雞場,細心照看著2000多隻雞。“我們(men) 轉移後,村幹部每天幫忙給雞喂飼料、喂水,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損失。”

  47歲的王口鎮南茁頭村養(yang) 殖戶鄧乃強在洪災來臨(lin) 前,低價(jia) 售賣了20頭牛。“如今洪災已經過去,我打算再養(yang) 點小牛犢,重新發展。”

  全麵消殺,供電線路、供水管道、燃氣管線、網絡通信檢修,鎮級衛生院提前啟用……靜海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王誌介紹,群眾(zhong) 回遷之前,靜海區已累計出動8000餘(yu) 人次,全麵開展蓄滯洪區內(nei) 村莊的環境清整、水資源檢測等工作,將群眾(zhong) 回遷後生活服務保障前移。

  “我們(men) 統一為(wei) 回遷群眾(zhong) 配發生活保障物資,並安排鎮、村幹部入戶走訪,提醒村民注意出行安全、清潔消殺、個(ge) 人健康、飲食用水衛生等事項,同時持續做好巡堤護堤工作,逐步恢複生產(chan) 生活秩序。”王誌說。

  “村裏街道特別幹淨。街邊的超市、早點鋪、飯店都開著,熱鬧的集市也重現了。日子又開始正常運轉了。”張作紅說。

  生活的“重啟”也帶來了“播種”的希望。

  隨著天津市武清區位於(yu) 永定河泛區內(nei) 的農(nong) 田積水退去,當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將對洪水過後的土壤進行地力、微量元素及細菌等專(zhuan) 業(ye) 檢測分析,有針對性地製定土壤恢複方案。

  “我們(men) 協助村街和農(nong) 戶提前製定種植計劃。待土壤具備種植條件後,我們(men) 將盡快組織接茬種植工作。”武清區黃花店鎮副鎮長張莉說。政府還積極對接種植大戶和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協調解決(jue) 土地深鬆、農(nong) 機具使用等需求,幫助農(nong) 戶盡快恢複生產(chan) 。

  洪災過後,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也按下“啟動鍵”。

  近日,位於(yu) 黃花店鎮邵七堤村村口的天津大晟紙製品有限公司內(nei) ,機器設備已經開足馬力運轉。“當前,我們(men) 要鉚足勁加倍生產(chan) 來彌補損失。在政府幫助下,我們(men) 非常有信心追回因洪災而延誤的訂單。”企業(ye) 負責人楊洪兵說。

  武清區黃花店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楊宜峰介紹,為(wei) 確保轄區內(nei) 企業(ye) 正常複工複產(chan) ,當地根據企業(ye) 實際需求,協助提供勞動力資源、維修受損設備、對接金融機構等,確保受災情影響的企業(ye) 盡快達到之前的生產(chan) 水平。

  眼下,天津行洪仍在平穩有序進行。涉及永定河泛區、東(dong) 澱蓄滯洪區的武清、北辰、靜海、西青等區轉移安置的8.6萬(wan) 餘(yu) 名群眾(zhong) ,絕大多數已經回遷,但仍有一些農(nong) 田耕地還浸泡在洪水之中。

  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黨(dang) 委書(shu) 記郝慶水盼望著洪水盡快退去,鄉(xiang) 親(qin) 們(men) 早日回歸田園。邀請農(nong) 技專(zhuan) 家和技術人員開展災情勘查評估,修複受損農(nong) 業(ye) 大棚,維修受損農(nong) 機作業(ye) 設備,盡快恢複蔬菜播種、搶種冬小麥,重新開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規劃……郝慶水的“規劃表”已經安排得滿滿當當。

  “人在,希望就在。”郝慶水信心十足。他堅信,大家齊心協力,一定會(hui) 把家園建得更好。(記者宋瑞、白佳麗(li) 、王暉)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