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西部職業本科院校的教育實踐
“對職業(ye) 本科而言,不光是學製的延長、學曆層次的提升,更要抓住機遇,全麵加強專(zhuan) 業(ye) 教育內(nei) 涵建設,進一步聚焦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ang) 。隻有這樣,才能滿足時代需要,走出職業(ye) 本科教育的新天地。”日前,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蘭(lan) 州資源環境職業(ye) 技術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鄭紹忠說。
近年來,職業(ye) 本科教育在全國全麵鋪開。目前,我國已分批建設了33所職業(ye) 本科學校,培養(yang) 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成為(wei) 時代賦予職業(ye) 本科院校的重要使命。
新生的職業(ye) 本科招生就業(ye) 麵臨(lin) 怎樣的形勢,專(zhuan) 業(ye) 教育的特色和出路在哪裏?為(wei) 此,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對西部地區的職業(ye) 本科——蘭(lan) 州資源環境職業(ye) 技術大學進行了深入采訪。
招生具有特殊吸引力
18歲的河南平頂山女孩姬源卉最近正忙著準備開學。再過幾天,她將要離開從(cong) 小生活的城市,一路向西去蘭(lan) 州,在蘭(lan) 州資源環境職業(ye) 技術大學就讀大數據與(yu) 財務管理本科專(zhuan) 業(ye) ,正式開啟自己的大學生涯。
姬源卉高中讀文科,今年高考考了516分,高出河南省二本控製線50多分,填報誌願時大多報的是河南的學校,外省隻選了一家,就是蘭(lan) 州資源環境職業(ye) 技術大學。
同樣被蘭(lan) 州資源環境職業(ye) 技術大學錄取的山東(dong) 考生姚瓔芮,也在準備遠行。
高中讀理科,姚瓔芮高考成績高出山東(dong) 省二本控製線40分。高考大省山東(dong) 競爭(zheng) 激烈,高校錄取分數普遍較高,姚瓔芮這個(ge) 成績也可上東(dong) 部省區的二本專(zhuan) 業(ye) ,但根據以往的錄取情況,隻能就讀比較“冷門”的專(zhuan) 業(ye) 。考慮到4年後的就業(ye) ,她西移報考目標。
“高中老師說這所職業(ye) 本科的氣象專(zhuan) 業(ye) 有辦學積澱,我就果斷填報了。”聽從(cong) 了老師的建議,姚瓔芮被心儀(yi) 的智慧氣象專(zhuan) 業(ye) 錄取,她很是高興(xing) 。
這兩(liang) 天,甘肅敦煌考生齊鉦博也準備結束兩(liang) 個(ge) 月的暑假打工經曆,收拾行裝,前往蘭(lan) 州資源環境職業(ye) 技術大學開啟大學生涯,就讀大數據與(yu) 財務管理本科專(zhuan) 業(ye) 。
今年高考,齊鉦博一心想考師範專(zhuan) 業(ye) ,可填報了省內(nei) 外好幾個(ge) 師範院校都沒能被錄取,最後還是被唯一填報的職業(ye) 本科院校錄取,齊鉦博覺得沒有遺憾。“既學大數據,又學財務管理,這樣知識麵更寬,本科畢業(ye) 努力再上研究生,以後當老師更有優(you) 勢。”他說。
“從(cong) 2021年開始招收本科學生,這3年來,我們(men) 的生源質量越來越好,招生專(zhuan) 業(ye) 越來越多,招生範圍也越來越廣,各省招生計劃完成率均達到100%。”蘭(lan) 州資源環境職業(ye) 技術大學招生處處長馬軼君說。
馬軼君介紹,該校2021年職業(ye) 本科招生計劃800人,招生專(zhuan) 業(ye) 8個(ge) ,隻麵向甘肅省招生;2022年職業(ye) 本科招生計劃3455人(含普通高職(專(zhuan) 科)升本科1507人),招生省份16個(ge) ;今年,職業(ye) 本科招生計劃4031人(含普通高職(專(zhuan) 科)升本科2082個(ge) ),招生省份28個(ge) ,新增上海、浙江、天津、江蘇、重慶等12個(ge) 省份,招生專(zhuan) 業(ye) 27個(ge) ,大部分省份都要高出二本控製線40分以上,其中陝西理科錄取線要高於(yu) 二本省控線70多分。
“學校招生取得的成績源於(yu) 近年來學校整體(ti) 辦學實力、人才培養(yang) 質量和社會(hui) 聲譽逐年提高,得到考生及家長的廣泛認可。”馬軼君說。
傳(chuan) 承高職專(zhuan) 科,創新職業(ye) 本科
2021年,蘭(lan) 州資源環境職業(ye) 技術大學順利升入職業(ye) 本科序列。
“升入職業(ye) 本科序列,學校發展麵臨(lin) 新的機遇和挑戰,需要我們(men) 認真謀劃,不斷加強內(nei) 涵建設,切實促進教育教學全麵提升,培養(yang) 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在該校教務處處長馮(feng) 永斌看來,升本之後,學校專(zhuan) 業(ye) 發展和課程教學要在傳(chuan) 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在蘭(lan) 州資源環境職業(ye) 技術大學,本科教育首先在學校的優(you) 勢特色專(zhuan) 業(ye) 設立,目前在全校專(zhuan) 業(ye) 設置中,一部分專(zhuan) 業(ye) 既有本科學生,也有專(zhuan) 科學生。
在馮(feng) 永斌看來,較之傳(chuan) 統的專(zhuan) 科教育,職業(ye) 本科首先要重新梳理其邏輯起點,就是要培養(yang) 什麽(me) 樣的人,弄清楚這個(ge) 問題,才能回答怎樣培養(yang) 人。“比如地質和采礦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我們(men) 調研發現,除了對技術工人有需求,對推動產(chan) 業(ye) 的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方麵有新的需求,這就是職業(ye) 本科的方向”。
自從(cong) 開展職業(ye) 本科教育以來,學校各個(ge) 層麵圍繞如何開展職業(ye) 本科教育,在全校範圍內(nei) 開展了多次調研,同時,各專(zhuan) 業(ye) 教師在開展校企合作、對外交流中也廣泛了解行業(ye) 之需和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職業(ye) 本科人才培養(yang) 方案。
基於(yu) 深入調研,蘭(lan) 州資源環境職業(ye) 技術大學全麵推進本科教育內(nei) 涵建設。在課程體(ti) 係方麵,遵循職業(ye) 教育規律,按照“職業(ye) 崗位調研→崗位工作任務→典型工作任務→人才培養(yang) 規格→課程體(ti) 係”的“路線圖”,係統構建課程體(ti) 係。
在課程資源方麵,全麵加強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按照“一專(zhuan) 業(ye) 一庫”的要求,校企協同新建22個(ge) 職業(ye) 本科專(zhuan) 業(ye) 教學資源庫,推出一批職業(ye) 本科專(zhuan) 業(ye) 在線開放課程;同時,加強職業(ye) 本科教材開發,近3年,立項職業(ye) 本科教材51部校本教材。
在實踐教學方麵,一方麵注重校內(nei) 實訓基地在生產(chan) 性、智慧性、研發性、高端性等方麵的升級改造,近3年,先後投入近1億(yi) 元升級改造實踐教學資源。同時對標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聘用企業(ye) 能工巧匠,與(yu) 教師組建實踐教學項目開發團隊,協同開發對接生產(chan) 實際、體(ti) 現崗位核心能力的實踐教學項目300餘(yu) 項。
為(wei) 了充實專(zhuan) 業(ye) 內(nei) 涵建設,該校大力引進高素質人才,充實教師隊伍的同時,進一步加強產(chan) 城、校企合作,同產(chan) 業(ye) 富集的地域、相關(guan) 行業(ye) 的頭部企業(ye) 建立深度合作的共同體(ti) ,加強人才培養(yang) 深度合作。此外,還全麵加強現有教師隊伍的再教育。
“職業(ye) 本科教育一方麵要強化基礎理論,同時,要密切關(guan) 注行業(ye) 發展前沿,圍繞產(chan) 業(ye) 的數字化、智能化等趨勢,開設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核心素養(yang) ;此外,還要不斷充實和提升專(zhuan) 業(ye) 實訓教育,經過4年培養(yang) ,讓學生既有理論基礎,還能上手快,又有一定創新能力,成為(wei) 綜合素質比較高的高素質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馮(feng) 永斌說。
在馮(feng) 永斌看來,職業(ye) 本科教育與(yu) 專(zhuan) 科層次職業(ye) 教育“同宗同類、一脈相承”,這就要求職業(ye) 本科教育要繼承職業(ye) 教育已有的、成熟的、先進的辦學經驗;但是職業(ye) 本科教育在教育層次上高於(yu) 專(zhuan) 科層次職業(ye) 教育,人才培養(yang) 目標不同,因此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職業(ye) 本科教育,始終堅持繼承與(yu) 創新辯證統一的發展理念。
“職業(ye) 本科教育沒有現成的經驗可資借鑒,需要我們(men) 不斷探索。”馮(feng) 永斌說。
2024年,蘭(lan) 州資源環境職業(ye) 技術大學將迎來首屆職業(ye) 本科畢業(ye) 生,學校已經開始謀劃他們(men) 的就業(ye) 工作。
“我們(men) 始終把就業(ye) 育人貫穿人才培養(yang) 全過程,聚焦國家戰略、重點行業(ye) 領域、重大項目工程和區域特色產(chan) 業(ye) 。隻要學校的辦學方向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相一致、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目標與(yu) 社會(hui) 人才需求相一致,相信我們(men) 的就業(ye) 質量一定不會(hui) 差。”張琳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馬富春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