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視與微笑”:中柬專家學者共話文物探源與保護利用
中新社暹粒8月30日電 (記者 繆超 楊強)“對視與(yu) 微笑”中國(雲(yun) 南)·柬埔寨(暹粒)文物探源與(yu) 保護利用交流會(hui) 8月30日在柬埔寨暹粒省舉(ju) 行。中柬兩(liang) 國考古、曆史和文化領域多名專(zhuan) 家學者共同聚焦文物創新性保護及繼承性發展、中柬文明交流互鑒等主題,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共同開展交流對話。
“如果說,有一種交流能夠定格時間,傳(chuan) 遞心聲,那一定是對視;如果說,有一種表情能夠穿越曆史,驚豔歲月,那一定是微笑……”中共雲(yun) 南省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雲(yun) 南省電影局局長翟玉龍致辭時說,2010年,在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柬埔寨文化藝術部支持下,由華僑(qiao) 城雲(yun) 南文投集團投資打造的大型舞台劇《吳哥的微笑》,重現了曆史上繁榮興(xing) 盛的吳哥王朝,取得巨大成功,成為(wei) 中柬兩(liang) 國文化領域合作的標誌性項目。
翟玉龍表示,文明的傳(chuan) 承要有血脈連接,更要有人的連接和時代的連接。希望兩(liang) 國專(zhuan) 家學者以此為(wei) 契機,充分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火花。
中國駐柬埔寨大使館駐暹粒領事辦公室主任劉誌傑致辭介紹,公元13世紀末,中國元代使節周達觀出使真臘王朝,他的著作《真臘風土記》詳細記載了當年的輝煌以及人民生活、風土人情等,為(wei) 吳哥古跡的全麵發掘和重現輝煌發揮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相信,在座各位專(zhuan) 家一定會(hui) 有更深入的研究和發現。”
柬埔寨暹粒省副省長雲(yun) 林內(nei) 致辭說,吳哥古跡自1992年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an) 名錄,在修複過程中,中國專(zhuan) 家幫助修複了周薩神廟、茶膠寺,正在修複空中宮殿,中國已成為(wei) 在柬埔寨文化遺產(chan) 保護國際合作的引領者。“柬埔寨不會(hui) 忘記中國為(wei) 此付出的努力,這是柬中兄弟般友好情誼不斷延續和深入發展的印證。”
中柬兩(liang) 國專(zhuan) 家學者當日展開了精彩交流對話,從(cong) 文化中尋找源頭活水,汲取思想精髓,推動文明交流互鑒。
雲(yun) 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何金龍說,位於(yu) 現今雲(yun) 南西部、西南部地區,曾有一個(ge) 哀牢國。現聚居於(yu) 雲(yun) 南南部、西南部區域的佤、布朗及德昂三個(ge) 民族,是孟高棉語族的民族從(cong) 遠古時代北上進入雲(yun) 南並在此紮根繁衍延續至今的見證。
雲(yun) 南文博學者吳沄認為(wei) ,基於(yu) 特殊的地理位置、曆史和多民族文化背景,雲(yun) 南成為(wei) 討論史前人類起源、發展和文化傳(chuan) 播的重要區域。“希望今後能夠有更多機會(hui) 與(yu) 柬埔寨考古學者一同進行考古工作。”
柬埔寨建設光明大學教授楊拉達那說,吳哥古跡保護國際行動得到中國長達三十年的支持,讓在雨林中的吳哥古跡重現風采,成為(wei) 柬埔寨麵向世界的響亮名片,吸引大量遊客。中國還將在柏威夏寺保護與(yu) 發展國際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值得期待。
此次交流會(hui) 是中柬建交65周年文藝晚會(hui) 暨“美麗(li) 中國·七彩雲(yun) 南”文化交流係列活動的組成部分,由中國駐柬埔寨大使館、柬埔寨文化藝術部、中國雲(yun) 南省人民政府主辦,雲(yun) 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雲(yun) 南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承辦。(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