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理響中國·青年學習班】奮力擔負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發布時間:2023-09-01 15:00:00來源: 人民論壇網

學習(xi) 班

  【本期金句】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隻有全麵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2023年6月,習(xi) 近平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強調

  【領學人】

  王延隆 李馳宇,分別為(wei) 浙江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院長、教授;浙江工商大學教師

  文化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文化強則民族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文化建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將其貫徹落實到文化建設全過程各方麵。浙江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文化建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貫穿於(yu) 打造高水平文化強省,新時代文化高地建設的全過程各方麵,奮力擔負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在現代化先行中實現文化先行,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中彰顯浙江擔當。

  堅持“兩(liang) 個(ge) 結合”,在“浙”裏守望中華文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強調,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隻有全麵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浙江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曆史悠久、底蘊深厚、文脈綿長。上山文化、吳越文化、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宋韻文化、古鎮文化多姿多彩、交相輝映,京杭大運河文化、西湖文化、長江文化、江南文化縱橫激蕩、相映生輝。文脈貫通,斯文在茲(zi) 。浙江致力於(yu) 保護千載綿延的文脈精華,讓悠久文脈在傳(chuan) 承發展中綻放新的時代光芒。

  “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中國國家版本館是新時代標誌性文化傳(chuan) 世工程。據媒體(ti) 報道,中國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開館一年以來,已有各類版本250多萬(wan) 件(冊(ce) ),包含兩(liang) 冊(ce) 明寫(xie) 本《永樂(le) 大典》,宋刻本《雷峰塔經》《萬(wan) 卷菁華後集》,清道光年間四聯官契、7245冊(ce) 《清敕修大藏經》原版刷印本,以及1142冊(ce) 涵蓋78種語言的《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139冊(ce) 涵蓋39種語言的《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等一批珍貴版本和係列版本。場館還征集到關(guan) 於(yu) 注重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清廉家風版本1000餘(yu) 件,包括曆史文獻、出版物、內(nei) 部資料等類型,有代表性的如顏氏家訓、呂留良家訓、曾國藩家書(shu) 等係列出版物,以及《習(xi) 近平關(guan) 於(yu) 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初心路上的領頭雁》《中國曆代家訓集成》等新時代家風家訓版本。自去年8月2日向社會(hui) 公眾(zhong) 開放以來,中國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已累計接待海內(nei) 外觀眾(zhong) 超54萬(wan) 人次,團隊超過2700個(ge) 。如今,“典籍裏的浙江”繼往開來、推陳出新。杭州分館用好館藏資源,構建起“4+1”展覽體(ti) 係,推出4大開館展覽和1個(ge) 數字館,展覽以“版本”為(wei) 核心,挖掘“版本”內(nei) 涵,彰顯“版本”特色,聚焦“江南韻味”,普及推介版本文化。

  千年古韻,落入尋常百姓家

  穿梭於(yu) 中華文明的不同時空,浙江人可以以各種方式感受文化波瀾壯闊之美。2023年6月,杭州第19屆亞(ya) 運會(hui) 火種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大莫角山成功采集。在良渚古城遺址采集火種,寓意著良渚的文明之光,穿過歲月時空,點燃新時代的亞(ya) 運之火。同月,為(wei) 慶祝《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公約》通過20周年,浙江省11個(ge) 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名錄項目主題展在台州府城甕城舉(ju) 辦,以圖文、實物加現場展演的方式,展現我省人類非遺名錄項目的保護成果。浙江人類非遺項目涉及昆曲、古琴藝術、中國傳(chuan) 統蠶桑絲(si) 織技藝、龍泉青瓷傳(chuan) 統燒製技藝等技藝及其相關(guan) 習(xi) 俗11個(ge) 大項。在此次人類非遺主題展上,展演了浙派古琴藝術,杭羅織造技藝、西泠印社金石篆刻等項目,讓觀眾(zhong) 們(men) 近距離、浸入式感受人類非遺的厚重和魅力。

  除杭州國家版本館以外,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一出生便風華正茂”,預約爆滿;浙江音樂(le) 學院、浙江小百花藝術中心等重大文化設施投入使用;全新文化地標之江文化中心即將亮相……目前,全省累計建成5萬(wan) 餘(yu) 家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和農(nong) 村文化禮堂,形成了農(nong) 村文化禮堂、縣級圖書(shu) 館總分館、城市書(shu) 房等文化惠民浙江經驗,建成8000多個(ge) “15分鍾品質文化生活圈”,文化建設成果真實可感。文化的力量最終可以轉化為(wei) 物質的力量,文化的軟實力最終可以轉化為(wei) 經濟的硬實力。文化已“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尋常百姓家。

  水韻串起共富文脈,擦亮浙江文化標識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人與(yu) 水的關(guan) 係很重要。以水為(wei) 載體(ti) 、以人與(yu) 水的關(guan) 係為(wei) 紐帶形成的浙江水文化,是浙江文化的源泉。在共同富裕中實現精神富有,在現代化先行中實現文化先行,離不開對水文化的保護傳(chuan) 承和發揚。縱觀浙江的發展史,是一部依水而生、以水為(wei) 名、緣水而立、治水而興(xing) 、因水而強的曆史,水在浙江經濟社會(hui) 發展及其文化演進中起到了關(guan) 鍵作用。錢塘奔湧、湖塘碧綠、波光瀲灩、長堤安瀾、井泉甘冽,在浙江八大水係中流淌成一幅幅動人畫卷,在文人墨客的低吟淺唱中喚醒千年綺麗(li) 詩路;良渚古城、杭州西湖、京杭大運河,麗(li) 水通濟堰、寧波它山堰等各項縱貫古今的世界遺產(chan) 和世界灌溉工程遺產(chan) ,向世界展示了浙江悠久的治水文化和智慧;大禹治水,錢王射潮,賀循鑿西興(xing) 運河,白居易、蘇軾築白堤、蘇堤,茅以升設計建設錢塘江大橋,一個(ge) 個(ge) 蕩氣回腸的故事鑄就了浙江治水的豐(feng) 碑,展現著“浙”裏水文有禮的魅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強調,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讓水文化串起共富文脈,加快推進水文化遺產(chan) 的係統保護,構建科學規範、特色鮮明的浙江水文化遺產(chan) 保護利用體(ti) 係,深入挖掘水文化蘊含的時代價(jia) 值,傳(chuan) 承文化根脈,打造富有浙江辨識度的文化印記,彰顯浙江水韻之美、人文之美,回饋之江江河的饋贈。

  增強自信自覺,創造浙江文化發展新高峰

  浙江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資源,推動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奮力構築文藝發展新高峰。舞台是現實的寫(xie) 照,經典是時代的見證。

  近日,全國名家名劇齊聚湘湖,“國色再添湘詩情映山湖--浙裏有戲·慶祝湘湖綜合保護與(yu) 開發二十周年”沉浸式國風晚會(hui) ,在杭州湘湖之畔、越王山麓的越苑拉開帷幕。多位國家級藝術名家接連登台,演繹出昆曲、越劇、甬劇、紹劇等既經典而又精彩的名篇名段。6月2日,第三屆中國(金華)李漁戲劇匯開幕式暨“李漁杯”首屆全國清廉戲曲優(you) 秀作品展演在中國婺劇院舉(ju) 行,各大劇種戲曲名家齊聚一堂,帶來了一場清廉戲曲盛宴。這是廉潔文化展示的大舞台,更是中國戲曲界的一次盛會(hui) 。活動共收到全國12個(ge) 省市自治區70部作品,涵蓋京劇、豫劇、婺劇等25個(ge) 劇種。其中《愛蓮說》《卻金亭·禪悟》等經典劇目,在諸多參評劇目中脫穎而出,榮獲“十佳劇目”和“優(you) 秀劇目”稱號。這一切都體(ti) 現了浙江文化在傳(chuan) 承中堅守、求索中創新的成果。

  浙江擁有四大“世界遺產(chan) ”蘊含著巨大的文化寶藏;雲(yun) 錦、宋錦、杭羅、緙絲(si) 等,是江南吳越流淌至今的精致雅趣;城市中隨處可見的書(shu) 房、人氣高漲的讀書(shu) 會(hui) ,是古都杭城融入血脈的馥鬱書(shu) 香;精致的杭幫菜,讓“舌尖上的中國”多了幾分獨特味道;杭州成為(wei) 中國首個(ge) 以“工藝與(yu) 民間藝術之都”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絡”的城市、義(yi) 烏(wu) 被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權威機構確定為(wei) 世界第一大市場、素有“魚米之鄉(xiang) ,絲(si) 綢之府”稱號的烏(wu) 鎮成為(wei) 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永久會(hui) 址、位於(yu) 浙江寧波市區的天一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shu) 樓,也是亞(ya) 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shu) 館,更是世界上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shu) 館之一。這一切,不僅(jin) 為(wei) 浙江曆史文脈的當代發展增添新的注腳,也讓浙江對外交流中多了更加閃亮的名片。

  文明如潮,弦歌不斷。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wei) ,浙江以實際行動加快推進文化強省建設,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奮力為(wei)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應有貢獻。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