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 “興”中有數!
今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men) 的回信,希望同學們(men) 誌存高遠、腳踏實地,把課堂學習(xi) 和鄉(xiang) 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厚植愛農(nong) 情懷,練就興(xing) 農(nong) 本領。目前,該校已在全國24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91個(ge) 縣(市、區、旗)建立了139個(ge) 科技小院。
在遵義(yi) 市湄潭縣湄江街道金花村,有這樣一個(ge) 科技小院,七彩庭院,青山環抱,茶香盈袖。這是2022年4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教授張福鎖發起並指導建設,聯合西南大學、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貴州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共同成立的貴州湄潭茶葉科技小院,通過“科技小院+公司+村級技術員+管理員+農(nong) 戶”模式,推動科學研究與(yu) 茶葉生產(chan) 實際緊密結合,助力茶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
這個(ge) 科技小院的成員平均年齡24歲,就是這樣一群年輕人,幹勁十足,愛農(nong) 、護農(nong) 情懷濃厚,立誌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大舞台上建功立業(ye) ,貢獻青春力量。
紮根一線:在田間地頭做學問
眼下正是秋茶采收時節,走進金花村,隻見一壟壟茶樹青翠欲滴,滿眼綠意,陣陣茶香沁人心脾。
茶海中,貴州湄潭茶葉科技小院的碩士研究生王天一正帶著學弟學妹們(men) 在茶葉基地裏采茶葉樣品、取土壤樣品,準備進行實驗檢測,“今年要在茶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發展上闖出一條新路。”王天一說。
去年4月,王天一在西南大學完成理論課學習(xi) 後,主動選擇到湄潭茶葉科技小院進行茶葉專(zhuan) 項研究。王天一說:“搞農(nong) 業(ye) 研究,就要走出校園、走進生產(chan) 一線,把論文‘寫(xie) ’在大地上。”
雖然常常頭頂烈日采集樣本,田間地頭免不了會(hui) 被蚊蟲叮咬,有的時候被農(nong) 戶誤解成什麽(me) 都不懂的小孩子……但每當看到自己的實驗成果,王天一和同學們(men) 覺得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搬出大學實驗站,住到村裏去,更加方便把科技送到田間地頭,打通為(wei) 農(nong) 服務‘最後一公裏’。”王天一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men) 的回信讓我備受鼓舞、心潮澎湃,我覺得在田間地頭讀研,‘自找苦吃’也甘甜。”
奮勇爭(zheng) 先:圍繞茶產(chan) 業(ye) 薄弱環節發力
埋頭茶葉研究,王天一體(ti) 會(hui) 到了奮鬥的甜。他通過施用芸苔素、氨基酸葉麵肥、海藻酸,有效控製和緩解了茶葉的日灼病。
去年8月,連續的晴熱少雨天氣讓金花村部分茶園的葉片日漸焦枯,茶葉大幅減產(chan) ,村民收入大幅減少。
看著茶農(nong) 焦慮的臉,王天一暗自發誓:“一定要找到減輕茶葉日灼病的方法。”他和同學王鈺茹查閱文獻資料,請教導師,取樣調查、檢測,製定出控製和緩解茶葉日灼病的“良方”,後在湄潭縣示範推廣,受到當地茶農(nong) 的一致好評,也讓當地茶農(nong) 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湄潭縣落花屯茶葉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彭忠感歎:“茶葉科技小院雖小,但作用可真不小,解決(jue) 了困擾我們(men) 多年的爛芽病、黃芽病等病害問題。”
茶葉科技小院植根廣袤田野,師生們(men) 從(cong) 實踐中不斷用科技創新賦能茶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據茶葉科技小院博士研究生黃興(xing) 成介紹,科技小院入駐一年多,開展了茶葉綠色高效專(zhuan) 用肥研發、茶園酸化土壤改良、幼齡茶園生態複合套種等10餘(yu) 項科技創新,為(wei) 盛興(xing) 茶業(ye) 有限公司、落花屯茶葉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等10餘(yu) 家企業(ye) 和合作社提供技術服務,服務指導的茶園茶葉產(chan) 量提高了22.6%,茶葉爛芽病發病率降低80%,每畝(mu) 純收入提高815元。
如今,地裏有啥問題就找茶葉科技小院,成了湄潭茶農(nong) 的口頭禪,而師生們(men) 也在一次次的實踐和探索中練就興(xing) 農(nong) 本領,在希望的田野中鋪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壯美畫卷。
播種夢想:打造西南山地茶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發展樣本
近兩(liang) 年來,茶葉科技小院的師生圍繞茶產(chan) 業(ye) ,深入湄潭縣10個(ge) 鎮(街)30多個(ge) 村300餘(yu) 戶經營主體(ti) 開展調查,製定茶園全程綠色生產(chan) 解決(jue) 方案,為(wei) 茶葉的高產(chan) 優(you) 質保駕護航。
“我們(men) 按照‘科學施肥、土壤改良、綠色防控、社會(hui) 化服務’的需求,在湄江街道金花村、興(xing) 隆鎮興(xing) 隆場村建設試驗示範基地200畝(mu) 。”黃興(xing) 成說,以茶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目標,茶葉科技小院積極創建茶葉綠色低碳生產(chan) 技術體(ti) 係,研發係列茶葉綠色智能肥料,建設綠色低碳茶園示範基地。
茶葉科技小院一頭連著高校科研,一頭連著田間地頭,在理論與(yu) 實踐有機結合中煥發出創新力。目前,在貴州湄潭茶葉科技小院的指導和幫助下,湄潭縣已建成歐標茶園統籌統防統控技術管理體(ti) 係基地6.5萬(wan) 畝(mu) ,實現茶園安全可控、茶葉品質提升目標。
黃興(xing) 成說,立足新時代,培育新農(nong) 人,以產(chan) 業(ye) 綠色升級為(wei) 抓手,茶葉科技小院裏這群具有創新精神的青年人,不斷引進新品種、改良技術、優(you) 化生產(chan) ,努力打造西南山地茶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發展樣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