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新疆非遺展傳遞了哪些非遺傳承密碼?

發布時間:2023-09-01 15:2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烏(wu) 魯木齊8月31日電 (苟繼鵬 鄧麗(li) 娟)近日,2023“新疆是個(ge) 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展(以下簡稱“非遺展”)落下帷幕。本屆非遺展以“文化的瑰寶 人民的非遺”為(wei) 主題,以“非遺+展演”“非遺+文創”“非遺+旅遊”“非遺+科技”等為(wei) 主要內(nei) 容。

  近年來,保護和傳(chuan) 承非遺的思路正在發生變化,從(cong) 如何保護具體(ti) 的非遺項目、如何保護其存續的環境,延展至如何從(cong) 利用的角度推動保護、如何使非遺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記者在上述非遺展上觀察到,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正成為(wei) 非遺保護與(yu) 傳(chuan) 承的密碼。

  非遺借展火出圈

  上述非遺展上,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帶來的州級非遺項目——古蘭(lan) 丹姆伊犁百年古法手工冰淇淋成為(wei) “爆款”。非遺傳(chuan) 承人王城告訴記者,此次參展帶來了7種口味的冰淇淋,日銷售額近萬(wan) 元。“一牆之隔”的塔城地區展位,國家級非遺項目——塔塔爾族傳(chuan) 統糕點可與(yu) 之媲美。非遺傳(chuan) 承人再屯娜·卡利穆瓦帶了150份糕點,在第二天上午就全部售罄。還有阿克蘇地區展位上的庫車大饢半天就“斷貨”、非遺集市裏的拜城賽裏木酸奶展位上隻剩5瓶“展示品”。

  除了“舌尖上的非遺”受熱捧,一些手工藝品、文創產(chan) 品也成了“香餑餑”。參觀此次非遺展的遊客有一個(ge) 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好看”“好吃”又“好玩”。此次非遺展精心策劃組織了許多互動展示項目,“指尖非遺”展區每天都有非遺傳(chuan) 承人“坐鎮”,讓觀眾(zhong) 能夠近距離感受“匠藝”與(yu) “匠心”。

  “我是‘80後’,對於(yu) 糖人、連環畫、泥人張這些老物件還有兒(er) 時的記憶。帶孩子來看展,一方麵是我們(men) 的懷舊情懷,另一方麵也希望孩子能多了解一些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阿克蘇市民劉敏說。

  近年來,隨著非遺保護和傳(chuan) 承的宣傳(chuan) 力度加大,大眾(zhong) 對於(yu) 非遺文化的認知有了新的變化,從(cong) 過去的不知道到知道、從(cong) 知道到感興(xing) 趣、從(cong) 感興(xing) 趣到喜歡,非遺的魅力正在擴散。

  搭建非遺交流平台

  “此次非遺展規格很高,對阿克蘇地區的非遺傳(chuan) 承人來說,是一次很好的學習(xi) 交流機會(hui) 。我們(men) 的手工藝人與(yu) 來自其他地方的非遺傳(chuan) 承人交流互鑒,對於(yu) 他們(men) 所傳(chuan) 承的傳(chuan) 統技藝今後如何更好地與(yu) 現代生活相融合帶來很多啟迪。”阿克蘇地區文化館(美術館)館長殷雪妮說。

  記者在非遺展現場看到,各地的非遺傳(chuan) 承人在各具風格的展位前展示介紹,引得觀眾(zhong) 紛紛駐足圍觀。在吐魯番市展區,吐魯番市非遺傳(chuan) 承人托爾順正表演納孜庫姆,他穿著紋飾精美的維吾爾族服飾、頭戴維吾爾族小花帽,隨著音樂(le) 熱烈歡快的節奏做出各種詼諧的舞蹈動作,惹得現場歡笑不斷。據介紹,納孜庫姆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當地人們(men) 常在農(nong) 閑時、婚禮上隨音樂(le) 而起舞,場麵熱鬧而歡樂(le) 。

  國家級非遺柯爾克孜族刺繡傳(chuan) 承人布如力·斯開克也來到了非遺展,她帶來的柯爾克孜族刺繡讓眾(zhong) 多觀眾(zhong) 讚歎不已。色彩鮮豔的絲(si) 線、細密紮實的針腳、大氣美麗(li) 的五彩吉祥紋和鮮花紋樣,讓柯爾克孜族刺繡成為(wei) 廣受歡迎的裝飾品。在此次非遺展上,還有來自各地的特色非遺刺繡,比如湖南省展區的湘繡、苗繡,河南省展區的汴繡等。“其他地區的刺繡也給我帶來新的圖案的靈感。”她表示。

  據悉,本次非遺展集中展示對口援疆19省市、新疆14個(ge) 地州市及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的330項獨具特色的非遺代表性項目,為(wei) 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chuan) 承人搭建交流平台。

  非遺熱度如何持續?

  “傳(chuan) 統的牛皮雕刻包括馬鞍、水壺、酒囊之類,與(yu) 新疆遊牧民族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guan) 。皮雕的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我們(men) 目前在做的是用牛皮為(wei) 載體(ti) ,把所見到的曆史和人文雕刻出來,講好新疆故事。”烏(wu) 魯木齊市級非遺項目皮雕技藝傳(chuan) 承人孟璐璐說,除複原出土文物外,他們(men) 還做一些文創產(chan) 品,她開發的皮雕文創產(chan) 品有上百種,大到服飾、裝飾畫,小到首飾、杯墊,把傳(chuan) 統工藝與(yu) 現代創意相結合,讓非遺更有時代感。

  “新疆的牧區我基本上都去過,牧民就是我的老師。我帶了400名徒弟,其中100多人全職跟著我學習(xi) 。目前,我們(men) 帶著皮雕發源地的農(nong) 牧民繼續投入傳(chuan) 統皮雕技藝中,把非遺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進行有效結合,讓老手藝煥發新光彩,讓傳(chuan) 承老手藝的牧民多一份收入。”孟璐璐說。

  在吉林省展區,省級非遺安圖隋氏鐵製品傳(chuan) 承人隋進才也興(xing) 致勃勃地介紹起他帶來的作品。他用鐵皮製作狗魚,這種魚生性凶惡,好攻擊其他魚類,卻也和鐵的堅硬、鋒利形成了內(nei) 在契合。隨著文化發展,順應人們(men) 新的文化喜好,他在作品內(nei) 容上不斷創新,製作了鐵皮的摩托、恐龍和玫瑰花等。談及這項工藝的特色,他說,將手工鐵製品技術與(yu) 美術設計的融合,還要順應時代的變化,才能更好地傳(chuan) 承。

  非遺需要活態傳(chuan) 承,讓古老的非遺走進現代生活,並成為(wei) 人們(men) 的生活方式,非遺的熱度方能持續。(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