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江蘇泰興:一座濱江小城的和美鄉村實踐

發布時間:2023-09-04 14:31:00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在家門口打工,一個(ge) 月能掙三四千塊錢,樂(le) 得輕鬆自在。”走進江蘇泰興(xing) 市分界鎮開綠村的鵬程禽蛋合作社,55歲的顧建蘭(lan) 熟練地擦拭蛋殼,經過初步分揀,這些蛋類將被加工成茶葉蛋、鹹鴨蛋,通過直播、社區團購等新興(xing) 銷售模式送到消費者手中。

  環境整治打造美麗(li) 鄉(xiang) 村、鄉(xiang) 村治理助力鄉(xiang) 風文明、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帶動農(nong) 民致富……在泰興(xing) ,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是繪就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圖景不可缺少的底色。2022年,泰興(xing) 市實現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99元,同比增長7.7%,增幅居江蘇省第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工作持續位列全省第一等次,這個(ge) 濱江小城的和美鄉(xiang) 村實踐正在上演。

  美麗(li) 鄉(xiang) 村環境美

  “銀杏深處是佤家,農(nong) 村不比城裏差。”在宣堡鎮郭寨村,這是村民中口口相傳(chuan) 的標語,也是幸福生活的真實寫(xie) 照。

  走進郭寨村,寬闊整潔的道路兩(liang) 側(ce) 坐落著民居,家家戶戶門口都有小院子,滿眼盡是綠意,一幅美麗(li) 宜人的鄉(xiang) 村風景盡現眼前。但在前幾年,村裏的景象並非如此。

  進村的水泥路,曾經是髒亂(luan) 的水塘,是村民公認的“老大難”問題。

  “以前水塘又髒又臭,就在我家門前不遠處。”81歲的村民張祝山親(qin) 眼見證了村居環境的轉變,“水塘變成了寬闊的水泥路,門口的旱廁也統一改造,村子真的大變樣了!”

  沿著張祝山家一路往前,便看到路旁形似鍘刀的一條河流,水清岸綠,這便是鍘刀汪幸福河,也是今年郭寨村環境改造的重點項目。

  “它是孕育郭寨兒(er) 女的母親(qin) 河,也是蘊含紅色基因的英雄河。解放戰爭(zheng) 時期,蘇中‘七戰七捷’首戰就在這裏打響。”宣堡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劉傑介紹,今年以來,郭寨村結合幸福河湖建設工作,投資150多萬(wan) 元,打造了紅色水車、紅船、劉伯齊故居、休閑廣場、河道景觀綠化等景致。

  近年來,郭寨村將村莊環境整治作為(wei) 農(nong) 村重點工作之一,集中推進農(nong) 村住房條件改善、道路建設、垃圾分類、河道清理、旱廁改造等各項工作,鄉(xiang) 村麵貌煥然一新。郭寨村也先後榮獲國家森林鄉(xiang) 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國家級第五批一村一品示範村等稱號。

  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一場硬仗。目前,泰興(xing) 改善農(nong) 村住房條件1804戶,今年以來累計交辦各類村莊環境問題2678條,新建改造農(nong) 村廁所10135戶,實現集鎮建成區汙水管網全覆蓋,完成農(nong) 村生態河道建設35條、68公裏,農(nong) 村生態河道覆蓋率52%,累計創成省級特色田園鄉(xiang) 村8個(ge) 。

  農(nong) 民幸福精神富

  “我家是第一名,可以兌(dui) 換淨水器吧!”

  “我家也有幾百積分,我要兌(dui) 換日用品!”

  在分界鎮滕興(xing) 村的“積分超市”內(nei) ,兌(dui) 換櫃上擺滿了洗衣液、抽紙、食用油等生活用品,上榜村民正在用積分兌(dui) 換獎品。

  “積分超市”設置在滕興(xing) 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nei) 。2022年,該村整合黨(dang) 建經費、社會(hui) 捐贈、幫扶資金等資源,建立鄉(xiang) 風文明基金,推行“一約、一分、一榜”文明實踐積分管理製度,利用“小積分”撬動鄉(xiang) 村“大文明”。

  “由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黨(dang) 員代表、村民代表、中心戶長、網格員、‘五老’誌願者組成‘道德評議會(hui) ’村民自治形式,將環境衛生、移風易俗、文明創建、誌願服務等20項內(nei) 容納入家庭文明積分卡考核製度,每年進行兩(liang) 次現場評分。”滕興(xing) 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楊俊健介紹,“以分定行”引導村民遵守村規民約,將“家裏事”變“家家事”,引導村民向上向善,培育形成良好社會(hui) 風尚。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在不斷完善鄉(xiang) 村建設“硬實力”的同時,各村逐步提升鄉(xiang) 村治理“軟實力”。滕興(xing) 村小積分帶來了大變化,村民文明生活習(xi) 慣在悄然轉變。

  “村裏有兩(liang) 戶人家,糾紛矛盾突出,還曾因鄉(xiang) 道建設問題前後吵了一年多。去年底看到其他村民都上了‘積分名人榜’,今年兩(liang) 家主動化解矛盾,爭(zheng) 做‘星級文明戶’。”楊俊健說,自實行積分管理以來,類似的情況並不少見,群眾(zhong) 參與(yu) 文明創建、文明實踐和文明培育等活動的積極性大幅提高。

  據泰興(xing) 市文明辦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如今,村規民約已成為(wei) 農(nong) 村鄉(xiang) 風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泰興(xing) 先後有20人當選“中國好人”,2600戶家庭被表彰泰興(xing) 市“文明示範家庭”,6000多人獲選“草根模範”。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強

  “這是我今天做的第132個(ge) 餅了!”黃橋鎮祁巷村村民餘(yu) 蘭(lan) 珍一邊笑著一邊倒油下鍋,油熱後,將和好的麵糊倒入鍋裏,用鏟子反複攤平翻麵,再撒上一層白糖,一張薄薄的燒餅便出鍋了。

  餘(yu) 蘭(lan) 珍今年75歲,已經在祁巷村農(nong) 家樂(le) 中央廚房工作7年了。她說:“這裏離家很近,平均每個(ge) 月能收入4000多元。”

  走進祁巷村,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青少年綜合實踐基地、農(nong) 村基層幹部培訓基地、職業(ye) 新農(nong) 人培訓基地等;再往前是國家3A級小南湖風景區,周邊有跑馬場、卡丁車、龍舟等遊樂(le) 設施;道路兩(liang) 側(ce) 分布著香荷芋等種植基地和雞鴨鵝等養(yang) 殖基地;沿著村子轉一圈能看到不少民宿,中高低檔的民宿建築各有特色……

  如今以研學培訓產(chan) 業(ye) 聞名的祁巷村,曾連續11年被列入貧困村。2001年,丁雪其被推選為(wei) 村委會(hui) 主任,祁巷村先後實現特色產(chan) 業(ye) 、高效農(nong) 業(ye) 、鄉(xiang) 村旅遊、研學培訓四次產(chan) 業(ye) 升級,一路逆襲成了遠近聞名的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

  現如今,祁巷村年接待黨(dang) 員幹部、職業(ye) 新農(nong) 人和中小學生培訓14.8萬(wan) 人次,累計接待省內(nei) 外各類培訓達80萬(wan) 人次,規模名列全國村域培訓第一位。得益於(yu) 村裏產(chan) 業(ye) 的發展,和餘(yu) 蘭(lan) 珍一樣,大多數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ye) 。

  據了解,祁巷村土地流轉率達95%以上,村民每年可獲得每畝(mu) 1000元的土地流轉收入,參加蔬菜大棚或者企業(ye) 務工的,每年每人可獲2萬(wan) 元左右的收入,每戶還可以通過合作社股份獲得1000元左右的分紅,不少農(nong) 戶還通過出租多餘(yu) 房屋、銷售農(nong) 特產(chan) 品等增加收入。

  “依托特色主導產(chan) 業(ye) ,祁巷村充分挖掘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的多元功能和價(jia) 值,促進一、二、三產(chan) 融合發展,拓寬農(nong) 民增收渠道。”祁巷村第一書(shu) 記樊茂說,2022年村集體(ti) 經營性收入達382萬(wan) 元,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48元,村集體(ti) 收入、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0年間增長了11倍。

  農(nong) 業(ye) 項目為(wei) 強鎮興(xing) 村富民注入源頭動力。據泰興(xing) 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顧峰介紹,三年來,累計招引農(nong) 業(ye) 項目147個(ge) ,其中億(yi) 元以上項目43個(ge)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重大項目建設項目個(ge) 數、投資額持續多年保持省第一方陣,2022年全市市級以上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銷售收入達267億(yi) 元,同比增長18.6%。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