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李白的書法《上陽台帖》,藏著哪些曆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3-09-06 09:1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9月5日電(記者 上官雲(yun) )在收藏界,張伯駒是一個(ge) 繞不開的名字。他是著名古書(shu) 畫收藏家、詩詞學家。

  在新作《翰墨傳(chuan) 奇:張伯駒與(yu) 故宮國寶》中,榮宏君講述了張伯駒的傳(chuan) 奇經曆。張伯駒投身於(yu) 中國傳(chuan) 統書(shu) 畫藝術的研究和典藏,曾買(mai) 下陸機《平複帖》、展子虔《遊春圖》等傳(chuan) 世名作。

  許多珍寶隱含著豐(feng) 富的曆史信息,比如《平複帖》用章草書(shu) 寫(xie) 而成,對研究中國文字和書(shu) 法變遷均有參考價(jia) 值。李白寫(xie) 過很多作品,《上陽台帖》則是他的傳(chuan) 世墨寶。

  張伯駒其人

  受著名學者史樹青的影響,榮宏君很早就開始研究張伯駒:為(wei) 防止國寶外流,張伯駒變賣家產(chan) ,典屋鬻釵,甚至不惜身家性命。最終,他把這些珍貴遺產(chan) 捐獻給了祖國。

  “張伯駒出身豪門,酷愛傳(chuan) 統文化,三十歲後投身於(yu) 中國傳(chuan) 統書(shu) 畫藝術的典藏和研究,為(wei) 此曾立下誓言: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wei) 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chuan) 有緒。”他說。

  《遊春圖》的作者是隋朝時期著名的山水畫大師展子虔。《遊春圖》傳(chuan) 承有序,曆來被收藏家所珍重,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它的命運頗為(wei) 曲折。榮宏君介紹,《遊春圖》後來被販賣到北京琉璃廠,書(shu) 畫商公開索價(jia) 黃金800兩(liang) 。張伯駒得到消息後,第一時間通知了彼時的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

  “張伯駒作為(wei) 故宮博物院特聘的書(shu) 畫專(zhuan) 門委員,認為(wei) 國寶《遊春圖》是故宮舊藏,理應回歸故宮。可是,當時經費奇缺,故宮無能為(wei) 力。”榮宏君說。

  他說,張伯駒變賣了自己的住宅,最後擬定黃金200兩(liang) 的價(jia) 格,把《遊春圖》搶購到手,“新中國成立後,張伯駒把《遊春圖》獻給故宮,讓國寶重新回到人民的懷抱。”

  李白為(wei) 何寫(xie) 下《上陽台帖》?

  榮宏君表示,史樹青先生曾提出過“書(shu) 畫征史”的理論。就是說,書(shu) 畫作品除了自身的藝術價(jia) 值外,它還是曆史史實的重要見證和曆史文獻的有益補充。

  比如張伯駒收藏的《平複帖》,該帖誕生於(yu) 1700多年前,在中國書(shu) 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平複帖》全篇84個(ge) 字,用章草書(shu) 寫(xie) 而成。

  “章草由隸書(shu) 演變而成,大約形成於(yu) 兩(liang) 漢時期,主要流行於(yu) 三國和西晉,但生拙古雅,艱澀難懂,大約流行不到一百年就被棄用了。”榮宏君表示,《平複帖》被譽為(wei) 中國文字的活化石,對研究中國文字和書(shu) 法變遷均有重要參考價(jia) 值。

  另一件珍寶《上陽台帖》也是如此,榮宏君說,天寶三年,李白結束翰林供奉生涯,被唐玄宗以“賜金還山”的名義(yi) 炒了魷魚。失去了工作,心情鬱悶的李白邀請詩人杜甫一起東(dong) 遊。

  一天,他們(men) 和詩人高適結伴來到濟源王屋山的陽台觀,謁訪道長司馬承禎,可老道長已經羽化多年。麵對道長遺留下來的一幅山水壁畫,李白有感而發,揮筆寫(xie) 下著名的《上陽台帖》。

  何謂“文人畫”?

  對榮宏君來說,繪畫和藝術史研究是兩(liang) 條並行不悖的路線。

  上世紀九十年代,他來到北京求學,後跟隨著名學者史樹青學習(xi) ,主要研究方向為(wei) 藝術學,也是這個(ge) 機緣,讓他更全麵地了解了收藏家張伯駒。

  “史樹青先生很早就結識了伯駒先生,跟隨他學習(xi) 詩詞創作和書(shu) 畫鑒賞。”榮宏君回憶,史樹青晚年經常談起張伯駒,介紹張伯駒的藏品,詩詞創作和一些傳(chuan) 奇往事。

  在史樹青的影響下,榮宏君於(yu) 二十多年前就開始留意搜集整理有關(guan) 張伯駒檔案、信劄、資料,進行研究。2016年,他應彼時央視百家講壇的邀請,登台講述張伯駒的故事。

  這些經曆,也讓榮宏君有所收獲,“錄製《百家講壇》,使我再次深入係統地重新研讀中國藝術史,尤其對張伯駒、蘇東(dong) 坡的個(ge) 案研究,也讓我的繪畫和藝術鑒賞力都有所提高。”

  “我喜愛繪畫,同時又從(cong) 事藝術史研究,二者之間密不可分。”榮宏君介紹,早在北宋時期,蘇東(dong) 坡就倡導“士夫畫”的理論,即從(cong) 事繪畫藝術的人,首先要具有深厚的文化修養(yang) 。

  他提到,後來陳師曾總結前人的理論,提出“文人畫”的概念,強調畫中帶有文學性質,含有文人趣味,很好地總結了繪畫和學術研究之間的關(guan) 係,“這也是我一直所追求的。”(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