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烽火塘田》:戰時講學院的傳奇故事

發布時間:2023-09-06 09:5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康偉(wei) (中國藝術報總編輯)

  抗戰時期開辦的塘田戰時講學院,僅(jin) 存在幾個(ge) 月便被迫解散,卻培養(yang) 了250多名進步青年。他們(men) 活躍在不同領域,為(wei) 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電影《烽火塘田》較好地呈現了這一段鮮為(wei) 人知的故事,表現了當中國革命受到挫折時,人們(men) 勇於(yu) 克服困難、走向勝利的過程,具有獨特的曆史價(jia) 值、藝術價(jia) 值和審美價(jia) 值。

  在湖南開辦塘田戰時講學院,這件事情本身便具有較強的傳(chuan) 奇色彩,《烽火塘田》開創性地填補了這一題材電影創作的空白,將這個(ge) 傳(chuan) 奇故事講得有態度、有深度、有溫度。創作者以一種曆史的眼光,藝術地表達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意義(yi) 。塘田戰時講學院便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縮影,老師中有共產(chan) 黨(dang) 人,有著名作家、語言學家、國學家;學員中,有信仰共產(chan) 主義(yi) 的,也有信仰三民主義(yi) 的。他們(men) 圍繞中國的前途命運、共產(chan) 主義(yi) 適合中國還是三民主義(yi) 適合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國民黨(dang) 誰才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領導核心等重大問題進行交鋒,生動而深刻地展現了那個(ge) 時代的社會(hui) 語境和思想狀況。最終,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為(wei) 師生的所信所向所行。甚至那個(ge) 被國民黨(dang) 安排進戰時講學院製造混亂(luan) 、造謠生事,代號“黑鴨子”的學生唐胤波,也在最後關(guan) 頭反戈一擊,揭穿了國民黨(dang) 詆毀塘田戰時講學院的謊言。而在戰時講學院所在的塘田,黃族長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反對者,村民由旁觀者,土匪沈山虎由劫掠者、施暴者,寡婦秋姑由被欺淩者、被侮辱者,都逐漸變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參與(yu) 者、支持者。這一係列變化的背後,正是呂振羽為(wei) 代表的共產(chan) 黨(dang) 人,以堅定的信仰為(wei) 根,以民族利益為(wei) 重,下活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盤棋。

  《烽火塘田》以精細的筆法,成功塑造了豐(feng) 富立體(ti) 、生動可感的人物形象。該片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集中體(ti) 現在呂振羽和葉政這兩(liang) 個(ge) 人物身上。呂振羽這個(ge) 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既有接到“回湘開荒”電報後自武漢返回湖南的擔當和果決(jue) ,也有向湖南省委建議在他的老家塘田開辦戰時講學院的智慧和眼光;既有與(yu) 葉政關(guan) 於(yu) 共產(chan) 主義(yi) 和三民主義(yi) 針鋒相對的激辯,也有激辯之中基於(yu)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大局的理性和辯證;既有奮不顧身的鬥爭(zheng) 精神,也有與(yu) 王時真之間真摯的、樸素的、動人的愛情;既有將準備婚禮的錢拿出來當作辦學經費的“豪氣”,也有調暗油燈節省煤油的“小氣”……如此,呂振羽的形象更具感染力。剛出場時的葉政是國民黨(dang) 的堅決(jue) 擁護者,不同意張天翼小說《華威先生》中對國民黨(dang) 的辛辣諷刺,認為(wei) 是小題大做,表明了容不得說國民黨(dang) 不好的態度;葉政在與(yu) 呂振羽的辯論中,感受到了自己的政治觀點經不起推敲和追問,在師生們(men) 獻給呂振羽熱烈掌聲時倍覺尷尬;武漢陷落後葉政開始悲觀地認為(wei) 四萬(wan) 萬(wan) 中國人猶如一盤散沙,沒有前途;直至長沙大火燒死了三萬(wan) 多老百姓,葉政痛苦地呼喊,這也燒毀了他的信仰;最後葉政離開塘田時,表示三民主義(yi) 已經名存實亡。片中對葉政思想變化的表現富於(yu) 層次,既體(ti) 現了他內(nei) 心的衝(chong) 突,又體(ti) 現了向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慢慢靠攏的進步,真實可信。

  《烽火塘田》精巧編織了曆史敘事的時空場域。從(cong) 縱向看,影片從(cong) 塘田少年周有夫的講述開始,那緩緩流動的夫夷水猶如時間之河帶出曆史的意味。之後,塘田戰時講學院的故事與(yu) 他的講述並置,而講述並未對敘事造成幹擾。片尾同樣以講述結束,隨著講述,那一群仿佛從(cong) 時光深處走來的塘田戰時講學院的青年學生,令人感佩、感動、感慨。從(cong) 共時性的橫向看,影片構建了學院空間、塘田鄉(xiang) 村空間和抗日戰爭(zheng) 曆史空間,通過三重空間的敘事推進,既增加了影片的厚重感,也增加了影片的細膩感。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6日 15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