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2023暑期檔觀察:影像之光積蓄精神力量

發布時間:2023-09-06 09:5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周夏(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每年暑期檔都是電影市場的重頭戲。而這一輪暑期,國產(chan) 電影不隻票房高歌猛進,片源供給豐(feng) 沛,而且使越來越多的影像照進了現實——

  兩(liang) 個(ge) 多月的時間裏,電影票房突破200億(yi) 元,一百多部影片上映。不同類型輪番登場,各種話題熱議不斷,其中既有神話曆史內(nei) 容,又有社會(hui) 現實題材,既有懸疑犯罪類型,又有熱血勵誌故事,既有爆笑喜劇,又有感人悲劇,既有高科技營造的視覺奇觀,又有真實影像記錄的自然風光,呈現出多層次市場格局,滿足了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地域觀眾(zhong) 的多樣需求。在這些華麗(li) 的外在元素之外,商業(ye) 片的精品意識更強了,在注重視聽效果和話題效應的同時,打磨過硬的故事內(nei) 核,滿足了觀眾(zhong) 的審美期待。無特效、非奇觀的文藝片、紀錄片也找到了屬於(yu) 自己的精彩,憑借獨特的選材視角和嚴(yan) 謹的創作態度,收獲好口碑。不僅(jin) 如此,還有多部電影深度介入現實、影響現實、推動現實,實現藝術創新、產(chan) 業(ye) 發展與(yu) 社會(hui) 進步的同頻共振,為(wei) 國家發展積蓄強大精神力量。

  以傳(chuan) 統文化之美掀起一股文旅熱

  《長安三萬(wan) 裏》和《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yun) 》兩(liang) 部取材於(yu) 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容的影片為(wei) 暑期電影市場賦予了深刻的文化底蘊。前者用精美的動畫展現氣象萬(wan) 千的大唐盛景,描畫了大唐詩人群像以及他們(men) 的真摯情誼和奮鬥曆程,並將詩歌、書(shu) 法、相撲、古琴等元素融入其中,讓觀眾(zhong) 借著作品所構築的浪漫意境夢回大唐,感受詩歌之美,領略古人之誌。《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yun) 》則利用現代視聽手段,將明代小說《封神演義(yi) 》和宋元話本《武王伐紂平話》中古人汪洋恣肆的想象化為(wei) 恢宏的曆史圖景和奇幻的神話世界,讓昆侖(lun) 仙境、龍德殿廣場、冀州城戰場等場景與(yu) 薑子牙、質子們(men) 、九尾狐、饕餮、雷震子等人物交相輝映,共同演繹了一出氣勢磅礴的史詩大戲。

  當這些穿越百年、千年的古老故事、經典詩句、英雄名家經由先進視聽技術和現代創製理念的詮釋,透過銀幕與(yu) 觀眾(zhong) 相遇,一下子“喚醒”了埋藏於(yu) 人們(men) 骨子裏的文化基因。隨著兩(liang) 部影片票房不斷攀升,輿論關(guan) 注度居高不下,激發社會(hui) 各界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濃厚興(xing) 趣,進而在文化消費領域掀起一股新國潮熱。《長安三萬(wan) 裏》的熱映,使“跟著詩詞去旅行”成為(wei) 大眾(zhong) 出遊新主題。黃鶴樓、梁園、白帝城等與(yu) 片中故事相關(guan) 的景點,都變成了旅遊熱門目的地。尤其是西安因影片中“隻要詩在,書(shu) 在,長安就會(hui) 在”的經典台詞,變成無數遊客向往的“詩意之城”——影片上映後,遊客景區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數倍;大唐不夜城街頭的“詩仙李白”成了“明星”,一現身就被遊客團團圍住,吟詩作對;影片同款暑期研學線路銷售額突破千萬(wan) 元。河南鶴壁市也搭上了暑期文旅快車,攜手《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yun) 》推出“看封神電影,免費遊鶴壁”係列活動。作為(wei) 影片故事發生地,鶴壁淇縣更是推出封神文化主題公園、古風集市等,吸引遊客一覽“朝歌夜弦五十裏”的景象。

  從(cong) 《長安十二時辰》《風起洛陽》熱播激發大眾(zhong) 的古都旅遊熱情,到《滿江紅》熱映使太原古縣城成為(wei) 網紅打卡地,這股傳(chuan) 統文化旅遊熱潮從(cong) 劇集延伸到電影,讓人們(men) 從(cong) “對話曆史”到“走進曆史”,從(cong) “打卡觀光”到“沉浸理解”,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打開更多想象空間,也為(wei) 影視和文旅開拓更多發展思路。

  以現實話題觀照人間煙火

  暑期檔的另一個(ge) 突出表現是多部現實題材作品出圈。先是6月底《消失的她》關(guan) 注兩(liang) 性關(guan) 係話題,把現實題材和懸疑類型結合起來,激發觀眾(zhong) 對戀愛、婚姻問題的思考;緊接著《八角籠中》將鏡頭聚焦貧困兒(er) 童通過拳擊改變命運的故事,展現他們(men) 頑強拚搏的奮鬥精神;然後《熱烈》關(guan) 注年輕舞者的追夢過程,把當代中國青年努力綻放的精神麵貌詮釋得淋漓盡致;再有《孤注一擲》打出“多一人觀影,少一人受騙”的宣傳(chuan) 口號,以普法功能成為(wei) 家庭觀影的首選,父母帶著少年子女或者子女帶著老年父母前來觀影成為(wei) 常態;還有《學爸》講述幼升小的故事,引發觀眾(zhong) 對“雞娃”還是“佛係”教育問題的深思;《我經過風暴》則將創作視野對準經曆家庭暴力的女性,用一個(ge) 家庭悲劇引發社會(hui) 各界對家暴危害性和隱蔽性的警醒。

  這些作品或改編自真實事件,或有大量真實案例做支撐。創作者深入社會(hui) 生活或新聞事件的肌理之中,獲取一手的鮮活素材,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用逼真且豐(feng) 富的細節,構建或緊張刺激、或真摯感人、或熱血高燃的精彩故事,用真實沉浸的體(ti) 驗不斷衝(chong) 擊觀眾(zhong) 的視聽和認知。不僅(jin) 如此,它們(men) 直擊現代化轉型過程中現實中國的熱點、盲點、痛點,和當下大眾(zhong) 的普遍關(guan) 注形成呼應,經由短視頻平台、社交媒體(ti) 迅速發酵擴散,構建起一個(ge) 巨大的輿論場,將各界有助於(yu) 這些問題推進、解決(jue) 的有益思考借由電影相關(guan) 話題展示出來,改變人們(men) 固有觀念,影響人生軌跡。有青少年因看了《熱烈》對街舞產(chan) 生了興(xing) 趣,有家長在觀看《學爸》後開始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老人學習(xi) 《孤注一擲》的反詐知識,提高了警惕性;有女性看了《我經過風暴》,意識到可以用法律進行自我保護。這一刻,電影與(yu) 現實形成奇妙交集,為(wei) 推動社會(hui) 健康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新力量引領電影進入發展新階段

  暑期檔中國電影獲得喜人成績,電影新力量功不可沒。比如,《八角籠中》《孤注一擲》等熱門影片都由80後、90後導演執導,《我經過風暴》《學爸》甚至是導演的長片處女作。這些青年導演不僅(jin) 在表現手法的創新、影視技術的探索、文化審美的提升、價(jia) 值理念的表達等各個(ge) 方麵進行突破,而且運用市場調研和數據分析,精準定位觀眾(zhong) 心理,緊密關(guan) 注市場需求,並積極適應行業(ye) 變化,運用工業(ye) 化、係列化的手法,降低製作成本,提高票房回報,展現出強大的創作實力和市場運作能力。他們(men) 在這個(ge) 夏天嶄露頭角,昭示著在業(ye) 界前輩的“傳(chuan) 幫帶”下,再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曆練和積澱,青年電影人才已全麵崛起。

  新一代電影人的成長,伴隨的是電影觀眾(zhong) 的迭代。近兩(liang) 年,觀眾(zhong) 群體(ti) 的構成發生了深刻變化。二三線城市市場逐漸崛起,鄉(xiang) 鎮電影院成為(wei) 不可忽略的增量,主流觀影人群呈現出明顯的年輕化特征。90後、95後甚至00後作為(wei) 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網生代,不喜歡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有意識地參與(yu) 到信息的生產(chan) 過程中,甚至直接或間接地參與(yu) 電影的宣發中。比如《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yun) 》上映之初票房表現一般,很多看過影片的觀眾(zhong) 變成“自來水”,主動為(wei) 該電影的宣傳(chuan) 發行出謀劃策。諸如“你一塊我一塊,下部才能出得快;你一張我一張,三部才能齊開張”“請封神宣發立刻傳(chuan) 位於(yu) 我”等二次創作的段子、短視頻屢次登上熱搜,助力該片票房逆襲。

  正所謂,有什麽(me) 樣的電影文化,就有什麽(me) 樣的電影和觀眾(zhong) ,反之亦然。無數創作者嘔心瀝血、每位觀眾(zhong) 真摯期待,在這些中國電影“新鮮血液”的相互作用、共同努力下,一種尊重優(you) 質內(nei) 容和多元題材、著重思想挖掘和意義(yi) 追尋、注重主流價(jia) 值建構和正能量傳(chuan) 播的電影文化正在形成,中國電影的美好現實就在眼前。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6日 15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