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走新”+“走心”,讓國防教育更好地走進“開學第一課”

發布時間:2023-09-07 11:31:00來源: 鈞正平工作室

  日前,由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主辦的公益節目2023年《開學第一課》播出後取得熱烈反響。節目以“強國複興(xing) 有我”為(wei) 主題,從(cong) 傳(chuan) 統文化、國防教育、科技創新等方麵,鼓勵青少年以昂揚向上、不懈奮鬥的姿態接過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曆史接力棒。

  與(yu) 此同時,各地各學校也為(wei) 學生們(men) 精心準備了“開學第一課”。安徽安慶市華中路第一小學和新安中學的師生們(men) ,分別升起兩(liang) 麵來自喀喇昆侖(lun) 高原哨所的國旗;四川成都天涯石小學與(yu) 駐守在海拔5380米的新疆軍(jun) 區某邊防團神仙灣邊防連開啟“雲(yun) 端對話”;廣安市鄰水縣海軍(jun) 希望小學的學生們(men) 前往南部戰區海軍(jun) 某護衛艦支隊,通過上軍(jun) 艦、下深艙等教育活動學習(xi) 感悟“深藍文化”……不少網民點讚留言,表示這樣走心的“開學第一課”有價(jia) 值、有意義(yi) 。

  不難發現,在各地組織的內(nei) 容豐(feng) 富、形式多樣的“開學第一課”中,國防教育課的比重尤為(wei) 突顯。作為(wei) 開啟全新學年的第一課,為(wei) 什麽(me) 大家紛紛將目光投向國防教育?

  有人說,看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是否有生氣、有希望、有未來,關(guan) 鍵的一點,是看青少年群體(ti) 的精神氣質、擔當作為(wei) 怎麽(me) 樣。立學者,先立誌。“開學第一課”講國家、談國防,就是讓青少年在實踐中接受洗禮、錘煉意誌、陶冶情操,讓愛國愛軍(jun) 的意識深植於(yu) 心中,使他們(men) 在熱愛軍(jun) 隊、尊崇軍(jun) 人的濃厚氛圍中樹立奉獻國防、報效國家的理想信念。

  回眸近代曆史,列強一次次用堅船利炮轟開中國國門,給中華民族上了痛徹心扉的一課。抗戰時期,“跑警報”是師生們(men) 要學會(hui) 的“第一課”。電影《無問西東(dong) 》裏多次出現這樣一幕:防空警報一響,正在上課的師生快速衝(chong) 出教室,跑進學校附近的山溝、樹林躲避空襲。國防羸弱,偌大的中國竟然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shu) 桌。

  或許正是這刻骨銘心的一課,讓那個(ge) 年代的許多學子深深懂得國與(yu) 家、國家與(yu) 國防之間的關(guan) 係。多年後,這些年輕學子中走出了包括“兩(liang) 彈一星”元勳鄧稼先、朱光亞(ya) 等在內(nei) 的眾(zhong) 多傑出人物。他們(men) 把個(ge) 人理想與(yu) 祖國命運緊緊聯係在一起,把個(ge) 人誌向與(yu) 民族振興(xing) 緊緊聯係在一起,用熱血和生命譜寫(xie) 了為(wei) 祖國和人民鞠躬盡瘁的人生華章。

  如今,社會(hui) 價(jia) 值觀念多元多樣、思想文化交流交鋒、意識形態鬥爭(zheng) 激烈激變,尤其是鑄魂與(yu) 蛀魂、固根與(yu) 毀根的博弈日趨複雜,必須強化國防教育的時代性和感召力。需要注意的是,當前,有的學校國防教育方法手段陳舊老套,僅(jin) 停留在走形式、說教灌輸式的模式中,不夠走心、接地氣,學生從(cong) 心底裏無法認同和接受,導致教育效果不理想。

  這就要求創新國防教育形式,既要有“正”的價(jia) 值內(nei) 核,又要有“新”的形式載體(ti) ,將戰史戰例、英雄事跡、紅色故事等巧妙地融入沉浸式體(ti) 驗活動中,以“走新”+“走心”贏得年輕人的喜愛,從(cong) 而為(wei) 國防教育賦予更豐(feng) 富的時代內(nei) 涵,凝聚起強軍(jun) 報國的青春力量。

  當然國防教育遠不止於(yu) “開學第一課”,國防意識的培養(yang) 是一個(ge) 滴水石穿、潛移默化的長期過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為(wei) 功。砥礪血性擔當、培塑家國情懷從(cong) 來不是抽象的話題,它體(ti) 現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續傳(chuan) 承中,體(ti) 現在常抓不懈的堅持中。

  習(xi) 主席強調:“青年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當每個(ge) 青少年熱愛自己的祖國,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崇軍(jun) 尚武的思想觀念、強國強軍(jun) 的責任擔當,我們(men) 何愁中華民族沒有蓬勃發展的強勁動力、偉(wei) 大的祖國沒有更加光明美好的未來?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